C114讯 5月15日消息(九九)今日,CIOE中国光博会与C114联合举办“2025中国光通信高质量发展论坛”线上研讨会——“50G PON:开启万兆光网商用浪潮”专场,多位行业资深专家就50GPON最新进展、技术演进路径和应用场景等话题进行深入了探讨。
会上,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接入与家庭网络研究室主任李俊玮发表题为《50G PON日趋成熟,筑基万兆启航》的演讲。李俊玮表示,当前50G PON国际标准体系已完成,技术产业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中国移动提出六大关键技术推动50G PON发展。综合各种业务技术及生态的发展成熟度,以极速云存储、极速云交互、泛3D显示、泛园区接入等为代表的万兆业务将率先发展,并逐步向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渗透。总的来看,将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万兆业务发展。
50G PON六大关键技术
李俊玮介绍,中国移动优选GPON技术路线建设光接入网,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GPON和10G GPON网络。万兆时代,10G GPON和10G EPON统一演进到50G PON技术,技术和产业链实现统一。2023年12月ITU-T SG15全会通过G.9804.3 Amd.2,标志着50G PON国际标准体系已基本完成。
李俊玮指出,在产业化阶段,50G PON作为下一代光接入网系统面临诸多技术挑战,主要包括C+等级功率预算、多代共存、低时延与切片功能、以及FTTR原生管控能力,需采用多项全新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围绕上述诉求,中国移动提出六大关键技术推动50G PON发展。
一是多代共存技术。50G PON上行方向选用窄带第三波长,支持三代同PON口共存,满足平滑演进需求。终端侧选用多种设备形态,根据业务及场景需求灵活部署,按需匹配局端制式。
二是“三代五模”局端高功率预算收发。50G PON相比10G PON线路速率提升5倍,满足C+等级32dB功率预算挑战较大;随着近几年技术产业不断成熟,部分厂家非对称/对称系统局端功率预算性能基本满足C+等级标准要求。
三是Combo终端高功率预算。考虑到终端设备对成本敏感,可根据不同业务场景需求,兼容10G PON和50G PON局端设备;当前50GPONCombo终端设备主要面临DML发光功率和低损耗合分波器件性能挑战,后续需要满足对称系统C+等级功率预算要求。
四是50G PON系统技术。支持单帧多突发低时延功能,当前受限于芯片性能,突发数目暂不满足商用要求,且突发开销还需进一步压缩;支持SFP封装的小型化“三代五模”光模块,满足线卡16端口密度,支持业务平滑升级;支持静态+动态节能,控制整机系统能耗增加,大幅降低单比特能耗。
五是50G PON+FTTR协同需求。随着千兆宽带用户的高速增长,千兆用户对千兆体验保障需求更加明确,传统FTTH方式在提速到千兆后面临体验挑战。中国移动面向基于规模的价值经营,面向业务可提供端到端千兆体验保障,集中管控、光+Wi-Fi联动实现千兆覆盖。
六是50G PON+FTTR集中化管控架构。面向万兆无缝覆盖体验,中国移动构建FTTR+PON端到端集中化管控架构和技术体系:基于两大平台实现FTTR+PON集约化统一管控;光+WLAN协同、两级DBA协同实现FTTR域内+域间提升超千兆Wi-Fi体验保障。
“三阶段”推进万兆多场景全业务发展
“针对万兆,综合各种业务技术及生态的发展成熟度,总体将分为‘三阶段’推进万兆网业协同发展。”李俊玮介绍,第一个阶段是家庭+泛园区的万兆开启,第二个阶段是家庭+泛园区的万兆普及,第三个阶段是行业+感知的万兆渗透。
李俊玮强调,50G PON需兼容现网ODN和已部署PON系统,支持C+ 32dB功率预算,满足万兆光网平滑演进需求。50G PON局端归一化兼容50G PON非对称/对称终端并支持GPON/XG(S)-PON/50G PON三代共存,满足终端按需灵活部署能力;50G PON终端支持中国移动创新提出的Combo方案,匹配网业端协同发展。
当前,中国移动已经先后在雄安、南京、东莞等多省现网环境下,完成面向ToB/ToH/ToC多业务、全场景综合承载的“三代五模”全速率融合50G PON现网应用示范。进入2025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指导下,中国移动规划探索了多类万兆应用场景,将通过“以试促用”解决万兆光网落地应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演讲的最后,李俊玮总结说,50G PON+FTTR是开启固网宽带万兆周期的代际技术,中国移动将积极推进万兆多场景全业务拓展,通过多模融合等技术创新,支撑网业协同发展助力千兆普及与万兆试点,引导万兆光网从技术试点逐步走向部署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