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有机遇有空间有选择;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停滞创新便有可能成为昨日黄花。谁也不愿意成为被时代淘汰的那个弱者。眼下,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快速崛起,甚至已经雨露均沾地把握住了多个互联网入口;少数不在BAT掌控下的“独角兽”公司也在各自领域绽放光彩;而在营改增、提速降费等因素影响下,电信运营商不复往日高利润时代,寻求利润新增点更显急迫。
在“互联网+”新形势下,传统电信运营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与考验。其一,竞争市场综合效应发酵:市场趋于饱和,用户增长放缓,通信资费逐年下降,OTT业务加速替代,民营资本带来鲶鱼效应……运营商在角色定位、业务模式、技术发展等方面均受到一定影响。其二,新晋竞争对手通过创新业务抢占市场,甚至开始攻城略地。综观而言,BAT不但频频与央企、民资大佬、地市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网络、平台、应用等层面加快布局,即便是在运营商的优势领域,BAT也是咄咄逼人。比如,云计算成为新角力场:无论是云栖大会成都峰会、腾讯“云+未来”峰会,还是百度开放云战略发布会,都表明BAT的云计算“狩猎”已经开始。又如,WiFi成为BAT巨头着重布局的领域:百度手机助手推出“免流量下载专区”,阿里的支付宝提出“全民免费WiFi计划”,腾讯重金打造YeahWiFi项目欲实现微信加WiFi的全新上网体验,WiFi入口之争不断升级。
但凡事都不是绝对的,也应该看到,在BAT疯狂瓜分版图的同时,被视为中国互联网的第四极意欲打破这样的局面,小米、美团、滴滴正是这些“例外”的代表。从发展路径来看,这三个中国估值颇高的“独角兽公司”的生存法则正是创新,凭此其从创立至今都不在BAT射程之内。可见,惟有创新才能突出重围。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与时俱进、内外兼修才能在与BAT的新一轮PK中把握主动权。业内人士指出:“用户的驱动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才能让互联网+真正落地。这个紧急的时代,输不起慢的代价。”
用开放制约“垄断”,包括以创新的精神学习提升技术水平,包括以开放的心态取长补短、携手产业链共同进步。中国首席数据官联盟专家组成员李学辉认为,“传统产业+大数据”是下一个风口,将促使BAT重新洗牌。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电信运营商应把握优势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向创新和挖掘信息数据价值转变,借大数据、通讯技术产业IT化等突围。而携手产业链则有助于优势互补。在此方面,中国电信成为了行业表率。即将召开的2016年天翼智能终端交易博览会,不仅会是中国电信打造开放新生态,演绎互联网+、智能化的舞台,也将会是智能终端产业链的一次盛会,是中国电信“互联网+ ”行动在智能产业层面的升级再造。
“互联网+”客观上也要求电信运营商加快边界创新,这就更需要修炼内功,走转型之路。7月11日,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上任3个月之日发布重磅消息:中国电信发布《CTNet2025网络架构白皮书》,布局实施转型新战略,启动网络智能化重构。这标志着中国电信正式进入转型新战略的实施阶段。这也证明,“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基础网络重构势在必行,要以业务和技术创新推进降本增效,支撑提速降费,利国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