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业黄金时代不复,内忧外患之下,运营商欲通过“瘦身”自救。近日,广东电信鼓励员工自愿离职的消息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放眼全球,减员增效似已成为运营商的跳板:法国运营商SFR的一项员工自愿离职计划已经在望,美国运营商Sprint今年初裁员2500人,澳洲第二大电信运营商Optus裁员以适应数字化工作环境……不过,在精英稀缺的当下,如何“瘦身”考验运营商智慧。
运营商试水减员增效
运营商再次站在了深化改革的关口?近日,“广东电信鼓励员工自愿离职运营商试水减员增效”成为业界热点。作为国企,广东电信的“瘦身计”可谓十分“直接”,尽管“并不确定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实际上,在优化人力结构方面,运营商早已小试牛刀。中国电信2013年初就开始试点“划小核算单元”改革;中国联通也启动了“人岗匹配”政策。
此外,三大运营商均已祭出了“双创”大旗,鼓励员工内部创业:中国联通日前启动面向员工创新孵化的“沃创客”计划;中国移动也发布了“双创”第一期召集令;中国电信早在2012年就启动了天翼创投,去年启动的张江创业基地更成为行业样板。而创业之前,需要从当前岗位“自愿离职”。
业绩承压、人员冗杂成推力
从全球范围看,通过内退、裁员、鼓励内部创业的形式对人力资源予以优化,是运营商的惯用招术。美国电信运营商Sprint今年初解雇了至少2500人,其中大部分为客服呼叫中心员工;澳洲第二大电信运营商Optus的重组裁员计划将在多个部门进行;法国运营商SFR在推出了一项裁员计划之后,目前正考虑推出一项自愿离职计划。
将视线拉回国内电信市场,运营商试水减员增效自然事出有因。其一,利润收窄。电信行业已触“天花板”,运营商收入、利润持续缩水。电信运营商发布的2015年财报显示,尽管三大运营商的净利润总额超过了1400亿,但净利润增速方面只有中国电信出现同比增长且超过10%,中国联通同比下降12.4%,较2014年15.8%的增幅大幅下滑,中国移动同比下降0.6%。而减少用工数或许是“节流”的最佳途径。
其二,人力结构矛盾突出。若统计正式合同制员工、劳务派遣制员工,中国电信集团拥有超过60万员工,而中国联通集团、中国移动用工数也均超过50万。相比之下,全球最大的两家运营商AT&T、Verizon仅分别拥有25万员工、17.7万人。然而,2015年,AT&T、Verizon分别收入1468亿美元、1316亿美元,收入均超过国内三大运营商,其劳动生产率约为国内运营商的5-6倍。可见,我国运营商的人员架构十分冗杂,亟待“瘦身”,提高人力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其三,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需要对落后的生产方式进行结构性调整,精简人员、流程及系统,以适应数字化时代。
须防精英流失
诚然,运营商试水减员增效,既是民资和互联网倒逼下的无奈之举,同时也是主动寻求转型和创新的突围之战,但作为传统国企,运营商要打破僵局亦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一方面,央企固有的体制基因短期无法改变。存量经营时代,用户增长速度放缓,但运营商对于增长数量的KPI并没有相应缩减。运营商员工身背众多KPI指标,“负重前进”何谈激情与活力?
另一方面,“想留的留不住,想减的减不掉”。外部互联网公司的快速发展、虚商和民营宽带的隐形夹击所带来的市场化机制的诱惑,加之严苛的KPI考核以及正在进行中的薪酬改革,使得电信业掀起一股离职潮,不少运营商“沙场老将”纷纷出走,选择了下海创业、做职业经理人、转入虚商和互联网麾下。数据显示,从2013至今的减员高峰期,同时也是运营商人才流失的高峰期,人员流失比例从1%高涨到5%。一位中国电信集团人士表示:“这也是最让人担心的,工作效率高、有活力的业务人员往往是最先离职的,而工作效率低,甚至不干活的人,往往是扎根最深的。该走的裁不掉,该留的又留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