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算起,电信网有130多年的发展历史。如果自1844年莫尔斯发出的第一封电报算起,电信网有170年的发展历史。如果自1969年阿帕网(APPANET)诞生算起,互联网有45年的发展历史。如果从TCP/IP正式启用算起,互联网有31年的历史。如果从互联网商用算起,互联网(万维网)只有20年的历史。
电信网和互联网,都是用来远距离传递信息的,但“革命理想”和“主义”不同。电信网以人产生的话音通信业务为中心,主张集中控制、层次化、质量保证,讲究“智能网络傻终端”,即网络运营者拥有至高的控制权。互联网以计算机产生的数据通信业务为中心,主张分布、对等、尽力而为,讲究“智能终端傻网络”,即终端获得了很大的控制权。
电信网和互联网的关系既紧密又陌生,相互依存又时有摩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电信是绝对的主导力量,互联网几乎看不到。时间大约从1969~1993年,以阿帕网的诞生开始,以WWW的兴起结束。在话音网络主导的世界里,互联网的研究机构租用电信公司的数据线路(56K~64K)作为骨干网,也发明了调制解调器(俗称的“猫”)来利用电话线做接入。这时互联网重叠(Overlay)在电信网上,依靠电信网来发展自己。电信网几乎感觉不到自己还背负着互联网这只小蚂蚁,完全视而不见。
20世纪60年代,固定电话网市场趋于饱和。同时计算机产业快速兴起,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成为一个潜在的重要市场。因此,这时电信业的发展方向一是移动通信,二是数据通信。但计算机联网是一个电信和计算机融合的领域,既可以理解为电信的增值服务,也可以理解为计算机功能的革命性扩展。
电信业希望从供给侧出发,把话音通信延展到计算机通信,发展出了X.25/ATM等技术,并且称之为“数据通信”,是话音业务的“增值”业务。而计算机业则希望从需求侧出发,把单个计算机发展到可以联网,发展出了TCP/IP和以太网等技术,把联网作为计算机的“外设”功能之一。
电信业设计的X.25,很多地方都遗传了话音通信的诸多特点,如面向公众通信,具有呼叫的观念,按国家和地区的编号等。而计算机业设计的TCP/IP,就像是在设计一个更大个的计算机体系架构和操作系统,未考虑全球化、公共服务和服务安全等问题。
这两种技术路线的核心区别是,前者的控制权在网络,后者的控制权在终端,本质上是电信巨头和计算机巨头之间的利益之争,僵持超过了20年之久。但TCP/IP更幸运,慢吞吞发展了10年后等来了WWW救兵,取得了这场“主义”之争的决定性胜利。技术历史上反复上演的普遍规律是,当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技术路线发展分离时,长期僵持的结果往往是后者获胜。
此消彼长,于是二者的关系进入了“三网融合”阶段(1994~2008年),以互联网商用开始,以通信业的最后一个堡垒,移动通信运营商被以智能手机和App Store为代表的模式变成比特管道为标志。
20年前,固网运营商首先感受到了来自PC互联网的机遇和冲击,一方面大力发展宽带接入,支持互联网应用发展;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围墙花园”、NGN、IMS、IPTV、IP电信网、IP QoS、电信级等手法和名词,“以夷制夷”,利用IP技术把互联网模式改造回电信模式。广播电视业也是类似的想法和做法,因此被总称为“三网融合”。用电信模式改造互联网的“复兴之路”,采用的是洋务运动中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因此结果也一样。
移动运营商由于技术、频谱资源和管制政策等的限制,与互联网产生联系比固网运营商要晚7年左右(本人称之为“7年之痒”)。从窄带到宽带(2G到3G),从WAP到i-mode模式等,从“核心网”到全IP,移动数据通信领域一个不落地重复讲述着固网运营商的往日故事,换汤不换药,只是时间轴上的差异,直到智能手机和App Store的出现。
自1995年的Yahoo创立开始,互联网应用一直采用的就是开放、免费和共享的“OTT模式”。2013年年初爆发的OTT之争,是PC互联网巨头对无线网络认知不足的表现,更是无线通信巨头对互联网应用缺乏认知的表现,一直并行的两大行业终于火星撞地球了。面对OTT们,或许移动运营商比当年的固网运营商更强势,但对方也已不像当年那样“青葱”了。
OTT之争,可以说是10年前P2P(Peer2 Peer)共享应用软件(如电驴等)与固网运营商之争,在移动领域的一次翻版。当年P2P共享应用是PC互联网应用与固网运营商在流量方面的利益冲突;现在OTT是移动互联网应用与移动运营商在信令方面的利益冲突。
三网融合在全世界,基本上演变成了一场电信和广电行业的利益之争,成了“两网融合”的大讨论,互联网行业只能和正好可以王顾左右而言他,闷声大发展。 10多年来,表面上三网融合几乎没有结果,实际上早已融合了,融合到互联网去了,只是谁也不愿公开承认而已。搜索一下“三教融合”的发展史,你懂的。
而互联网业的目光,早已超越电信业,超越了传统信息产业,瞄向了更远的地方: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汽车、能源互联网、工业互联网……
看着互联网行业绝尘而去的背影,电信业终于喊出了一句壮士断臂的口号:“去电信化”。去电信化,是对100多年来电信行业成功发展经验的扬弃,是不仅要学习和使用互联网技术,还要学习和使用“互联网思维”了。
电信业对互联网的认识,从40年前的不屑一顾到三网融合,再到现在的去电信化,是一次从技术到理念的飞跃。按历史发展规律,想革自己的命不容易,“去电信化”也必将会受到质疑,也必将是一个艰难和缓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