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准危中有机 方能由大图强
新中国60年以来,中国电信业在先后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阶段后,已经成为新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统计表明,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值、销售额、盈利状况均在传统行业之上,居各行业之首。特别是随着移动通信时代的到来,我国移动通信网络从规模到用户数均居世界第一,这在彻底改变了人们沟通方式的同时,也不断推动着我国电信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方面,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改造和创新的不同发展阶段,我国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科技研发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大唐电信集团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掌握核心技术专利的自主创新TD标准,把握住了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时机。
另一方面,中国电子制造业凭借较低的制造成本和较优的配套资源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体系下,已深入参与到全球制造业的产业分工中。近十年以来美国、加拿大、日本和西欧等全球高成本地区在全球电子产品生产方面所占的比重逐渐降低,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企业在加工制造环节逐步形成了整体规模优势,中国大陆已成为世界电子产品的最大生产国,而其中电信制造业尤为明显。如,2008年,我国电信业制造规模已占据全球12%的份额;2008年,全球手机出货量为12.1亿部,而我国生产的手机就达5.6亿部,占46%的份额。
因此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深入蔓延的时刻,充分发挥我国低成本制造的优势,同时借助我国不断提升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二者的互动与融合,已成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发掘新的市场机会的有益尝试。
低成本规模制造+技术创新
今年1月7日,我国政府正式发放TD牌照,为正处在金融危机中的电信产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TD已正式进入到全面大规模市场化商用的新阶段。有关部门预测,未来三年TD用户将超过5000万,可以预见随着TD网络的不断建设完善,未来TD将步入一个快速增长期,并将成为中国主流的3G市场。
TD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并能够支撑全面的大规模商用网络建设,与低成本制造加创新技术共同驱动发展的模式是分不开的。
大唐电信集团通过将技术研发创新成功形成专利,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使核心专利成为标准,通过产业化将技术标准转化为商用产品,并利用对核心技术的理解优势,在产品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走出了一条“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这条路同样也是企业积极探索、尝试走一条低成本规模制造与创新技术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企业一方面注重不断打造和完善完整的产业链各个环节;同时特别重视利用我国已有的低成本制造资源,通过外包方式在产业链上不同环节实现创新技术与低成本制造资源相结合,从而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而在这种合作过程中,TD-SCDMA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目前,以大唐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TD系统设备研发和生产方面所具有的自主创新和低成本制造优势业已显现出来,技术领先的3G建网成本已经接近2G时代的GSM网络。
大唐电信集团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央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制造方面的优势,提升中国电信业,特别是电信制造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连续几年,大唐电信集团的科技研发投入均占到公司收入10%以上,通过在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标准方面的积累,为企业深入推动创新技术与低成本制造相结合的模式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动力。
同时大唐电信集团坚持开放与合作,促进创新技术的健康发展。截止到目前,大唐电信集团最先发起成立的TD产业联盟已有成员66家,覆盖了涉及系统、终端、核心芯片、仪器仪表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并带动了国内外超过200家参与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一批中小企业也在TD的带动辐射下得以兴起,从而刺激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得我国企业更加注重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目前,大唐电信集团已初步建立起以TD技术标准为主线、开放式的合作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央企自主科技创新体系,这一体系促使民族通信产业在TD技术的产业化上拥有主导性的优势。中国电信市场随之发生的格局演变也清晰地佐证了这一点:在中国移动TD网络建设招标中,以大唐电信集团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已获得80%以上的TD市场,与2G时代国内厂商仅获得20%的份额相比,已成为中国通信产业的历史性突破。
大唐电信集团推动TD发展,是我国高科技企业推动技术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创新技术市场化应用的一次积极实践。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唐电信集团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积极推动低成本制造与创新技术相结合,以形成产业发展的“中国优势”。
链接 真才基简介
真才基,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董事长、总裁,1995年后历任中国邮电电信总局副总工程师、信息产业部北京邮电设计院院长、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等职务。2006年6月起,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董事长、总裁,全面主持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攻关、产业化和市场推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