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出炉的我国电信业统计公报显示:第一季度电信营业收入仅增长1.9%。1.9%,不到我国一季度GDP增幅6.1%的三分之一,这在我国电信业发展史上从未有过。许多人为此大发感慨:电信业怎么啦?
金融风暴是罪魁祸首?金融风暴确实已蔓延到我国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沿海开放地区的出口型企业,已出现缩小生产规模甚至倒闭的现象。受此拖累,我国电信消费市场也出现疲软现象:社会通信诉求一再降低,连全员营销也放不出去几个号码。许多沿海地区的电信企业,甚至连移动公司的业务收入近几个月都出现了负增长。金融风暴对电信业的影响的确非常大。
但是,金融危机是不是导致1.9%的唯一因素?许多业内专家对此持反对态度,在金融危机下我国GDP还能增长6.1%,电信业怎么会这么惨?
电信市场基本饱和了?不可否认,我国传统电信市场出现基本饱和的特征,尤其在城市地区,该有手机的人都有了,有些地区还出现大规模拆固定电话的现象。许多电信员工说,现在发展用户都是碍于朋友面子,但是会不会用不好说。确实,从电信企业的账务系统得知,许多用户是零次用户,也就是买了号而不用的。传统的话音市场在某些地区确实出现了部分饱和的特征,但这能把1.9%“归功”于此吗?
1.9%,确实令人揪心。但对此事,我们也要一分为二地看。电信运营企业这几年为了让全国人民共享电信改革发展的成果,对电信产品价格不断进行大幅度下调,降低通话费、上网费、专线费,降低甚至取消区间费、取消漫游费等,一系列惠民的举措让全国人民得到了实惠。这从通信业务仅增长1.9%,但通信业务量增长10.8%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到验证。另外,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全国电信业务收入仅增长1.9%,但业务结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以中国电信为例,去年中国电信的非话业务收入比例已达46.1%,其中宽带、增值业务等业务的收入增幅都高达20%以上。据业内人士介绍,这种业务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比简单地增加业务收入有意义得多。
当然,我们也要反思一下,1.9%有没有行业自身发展的问题:庞大的信息化市场需求我们满足了吗?企业间的竞争是理性的吗?通信信息服务到位了吗?
应该说,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启动,各行各业都在研究、规划推进信息化。这对于电信行业来说,可谓机会难得。许多信息化专家说,如何将经济社会的信息化需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电信业务和电信业务收入,是当前电信企业面临并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企业间的竞争近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电信企业通过提高运营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来适当降低价格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但是,不择手段、不计成本进行价格竞争,就有点不理性了。近期,有读者反映,一些地方两三个企业为了争夺同一个用户,领导下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争得用户。这种自相残杀的非理性竞争,毁的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9%,确实令人寝食难安。但这也不是着慌的事,只要企业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去发展,我想眼前的1.9%也不会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