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体操的人都知道,在方寸间躲闪腾挪的平衡木是所有体操项目中最讲究技巧和协调能力的,走在重组十字路口的新联通能否从业界的质疑中脱颖而出,自身的协调和平衡能力至关重要。
出售CDMA网络卖出了高价,得到现金支持;合并网通,凭添了优势固网资源,从CDMA这座贫瘠的沙漠来到GSM+固网的大花园,新联通将身处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态体系中。重组后在竞争的主战场移动通信领域,联通GSM网的用户规模和收益水平在3家运营商中位于第二。中国移动由于原来的规模已经很大,以及受到未来的非对称管制的影响,其优势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不大;而中国电信的CDMA在三方竞争中由于其规模最小,在竞争中所受压力也最大。而处于中间位置的联通GSM相比之下,最可能获得市场份额的提高。
对于新联通而言,最大的困扰将是内部整合,如果能够快速完成内部整合,合并的后竞争力可能将会比较新移动与新电信提高更大。在北方10省,网通加上联通GSM网,将可能对移动发起比较有力攻势,有可能在北方形成抗衡中国移动的局面。新联通在南方21省丢去双网互搏的困扰和完成内部整合后,竞争力将也会明显增强,资产效益也可提升。联通的另一个弱点是GSM网的频段资源先天存在不足,只有6M频段,严重制约着网络发展和服务质量提升,可能会很快需要补充频率或者申请WCDMA牌照来解决频率问题,也会有不小的网络建设压力。新联通在语音、数据业务的竞争力上要比新电信、新移动要平衡,固网贬值的压力要比电信小,G网运营规模较电信C网大,而目前数据业务还比移动有优势。整合初期,联通与电信的收入规模差距可能会有所加大,但整合后,联通和电信的差距可能会缩小,甚至可能超过电信。
目前来看,如果不出意外,新联通将顺理成章拿到WCDMA牌照。这也意味着,WCDMA在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前景,将由新联通所决定。而这个前景,将直接影响一大批国外运营商以及通信设备厂商的发展预期,这恰恰是新联通后续战略合作的最大资本。
新联通高层多次表示,公司虽然面临组织整合,但WCDMA对联通十分有利,联通未来的重点是需要整合好网通的固网,把WCDMA固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WCDMA的成熟表现在全产业链各环的整体快速发展。以产业链最末端的终端为例,截至今年2月,全球WCDMA终端已超过1000款,逾90家手机设备商从事WCDMA终端研制;3.5G的HSDPA终端达403款,HSUPA终端33款。WCDMA终端的外形、重量和种类都有了明显改进和丰富,同时价格不断下降。诺基亚、索尼爱立信等大厂都以WCDMA手机为最主要业务,甚至苹果将推出的3GiPhone手机也支持WCDMA标准。
对于新联通来说,将来发展WCDMA或HSPA市场时,将不会重现当年发展CDMA网络时终端缺乏的梦魇;而就设备厂商来看,与当年CDMA网络招标时国外厂商几乎是一统天下的情形不同,如今,华为、ZTE等中国厂商的WCDMA/HSPA设备和终端产品都已进入全球主流3G商用市场,并成为国外厂商的有力竞争者。所以,未来一旦开始招标,新联通将拥有更大的议价空间,未来的3G建设和运营成本也将大大降低,而这将为新联通以后的3G资费定价、开发用户市场提供有利的条件。
走出品牌困惑
近日,重庆联通和网通联合公布促销方案,涉及宽带+手机+固话全方位优惠。这也是联通与网通品牌整合的首宗案例。
随着电信重组推进、原联通G网和网通的结合,新联通正面临品牌重塑。在不少地方,由联通与原网通共同推出的品牌营销活动正逐渐增多。
无可回避的重塑
无论原中国网通还是中国联通,近年来在品牌营销上都投入巨大。过去几年,中国网通启动奥运战略。据保守估测,网通在这方面投入不低于20亿元。
2007年,在32个入围世界品牌价值500强的中国大陆品牌中,中国联通位列第32,而中国网通则排在第26位。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会长周茳钐钧认为,这些企业在品牌定位、战略规划、品牌宣传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平。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杨瑞桢认为,新组成的另两个运营商,都是一个相对弱者,进入一个相对强者,而新联通却并非这样。杨老师的这种担心,正被原中国网通和联通G网所曾达到的“高度”所印证。他们都拥有良好的客户品牌,都曾在产品形象塑造上,付出过很大的努力。
同样让人难以割舍的,还有人们对这些品牌积淀起的感情。从上次电信重组至今,留给用户的不仅有业务更新和丰富,更有服务本身带有的“个性色彩”。
然而,尘埃落定后,品牌更替无法回避。通信专家汪建宏认为,品牌需要重新调整和确立。品牌重塑,其实就是战略重构。
舍得之间
事实上,品牌远远不是单一因素构成。用户心中所形成的品牌效应,同样应当是一个复合体。实际融入人们心中的,不仅有企业自身鲜明的形象,更有实际接触的各个产品所传达的形象信息。
所以,“中国网宽天下”与“让一切自由联通”,承载的更多是“宽带通信与多媒体服务提供商”与“综合通信与信息服务提供商”定位的形象。而与之比较,“百变生活由我连通”的“新势力”,“轻松入网轻松打”的“如意通”,还有“亲情一家欢乐无限”,它们仍将在一定时间内服务“有个性”的用户;而从长期来看,任何一个品牌都无去留的必然。而在新产品系列中得到优化,从而形成更合理的品牌架构,却是趋势之一。
整合:架构合理化
德瑞电信咨询分析师宋永军指出,新联通品牌整合,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其一是价值最大化原则,因为联通和网通原有品牌都具备相当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所以,在融合的过程中尽量要保持原有品牌价值的最大化。其二是区隔最优化原则,联通和网通原有品牌在个人客户、行业客户方面会存在一些交叉,在融合的过程中要做到尽量的最优化区隔。其三是过渡最佳化原则,联通和网通有些重合的品牌可能需要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品牌损失以及客户的流失,做到过渡的最佳化。其四是架构合理化原则,联通和网通品牌的融合需要贯彻客户导向,价值导向原则,建立合理的企业品牌、客户品牌、产品品牌、产品名称的品牌架构体系。
随着C网嫁作他人妇,用户资源的流失已是不可避免。因此,如何尽可能地避免或者保留这类高端用户资源,将是新联通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深化网络覆盖为先
自去年实现全国GSM网络升级到可供上网、发送彩信的GPRS以来,联通正努力使G网从目前的2G过渡到2.5G,通过加深网络覆盖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来摆脱G网的低端形象。
“升级G网,对于扩大未来3G用户群是关键性的一步;G网对于中国联通来说是现金流的保障,可以为3G业务提供良好的用户基础”,易凯资本分析师张朋称。
如何提高GSM网络的覆盖率,特别是目前新增用户增长的主要区域——欠发达和农村地区的信号覆盖,如何完善城市郊区或农村地区市场的服务网络,扩大代理商渠道等,也是中国联通未来在缩小与竞争对手差距方面需要考虑的议题。联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联通G网网络质量和覆盖尚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接下来的网络投资将主要用于解决深层次覆盖问题,重点覆盖主要干线、旅游景点和重要楼宇等。此外在农村地区,将主要解决人口密度较大地区的网络覆盖问题。
巩固高端156
提及联通G网今后的高端之路,无可回避的便是去年9月正式放号的156号段。明确156号段定位于G网高端,这也是一直忽略品牌定位的联通G网的全新变革。
为强力支持156号段推广成功,联通还推出特定的“世界风”156的“积木式资费”,彻底颠覆了原有的套餐包月消费模式,为用户提供优惠。联通将156号段用户的资费套餐分成基本的语音类产品和增值类产品两大类,设计了各种可选业务包,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需求自由定制、自由组合。
在增值业务方面,以往联通G网增值业务不多,但中国联通增值业务部副总经理方刚表示,此次156号段开通了基于WAP的“互动视界”手机上网、基于MMS的“彩信”和基于JAVA的“神奇宝典”,目前,可向“世界风”156用户提供手机音乐、掌上股市、手机上网、手机报、手机游戏等特色应用,后续还将陆续推出手机银行、手机邮件、即时通信等应用。
对于156号段的真正意图,联通G网营销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156号段意在高端,无心选号费,这只是联通借156号段撬动高端市场的做法,目前高端用户的增量市场已十分有限。对于高端用户在号码选择上的资源倾斜,联通“靓号营销”主打的正是手机用户对号码的特殊需求。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强调,156号段将是联通G网的一次品牌和业务重塑,而且重要的是,将把以往被视为低端的G网重新拉高档次,开辟高端用户群。
变革营销
按市场营销的一般规律,当市场由快速增长阶段迈入平稳成长阶段,市场工作的重点不仅仅是吸引新用户,而是要将如何维护老用户作为市场营销工作新的重点,从而服务策略的重要性逐渐突现。用户的持速增长,意味着用户分化的开始,同时也意味着用户的需求逐渐多样化,从市场营销策略的角度考虑,差异化的服务策略显得愈加重要。
企业间竞争要敢于以小搏大,这是中国联通副总裁李刚做客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给EMBA学生讲课时强调最多的一句话,他同时用联通的例子详细提出了其对于品牌营销的一些观点:“要积小胜为大胜”、“不按常规方法打”、“不正面竞争”、“实行区隔营销”。
重组后G网对于联通不仅是盈利生命线,更是品牌和营销的全部。营销专家沈仲文认为,联通G网需要以客户积分为基础,建立一套能有效衡量客户值,并指导营销服务活动开展的、可操作性的客户价值模型,以便服务一线能够便捷掌握客户的综合价值,从而营造这部分客户的良好感知,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彻底摆脱以往低端印象。
宽带梦想退居次席?
当IPTV的哈尔滨模式已经成为不可复制的“孤岛”,合并后的新联通将如何发挥网通的最有效遗产——宽带网络的最大潜力?
宽带的位置
成为中国最好的“宽带通信与多媒体服务提供商”一直是合并前的中国网通追逐的目标。2006年3月,网通成立了专营宽带内容的全资子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宽带在线有限公司,其后开通了中国首家全视频门户网站。原网通集团总经理张春江就明确要求:“将以集团宽带在线公司和集团电话号码公司为基础,建立面向市场和客户的宽带和多媒体服务产品化与推广基地”。
2007年,中国网通宽带用户数达到1976.8万户,占全国宽带用户的30%左右。取得成绩的同时,网通宽带业务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从2006年开始,中国宽带接入市场增长率放缓,相关数据显示,宽带接入市场年增长率将要由2005年的57.2%迅速降低到2009年的16.9%,对业务增幅贡献将逐步降低。
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宽带市场,新联通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宽带业务?原中国网通副总工程师左风将希望寄托在视频和家庭网关业务之上。他表示,运营商如何避免不被边缘化?适当地涉足视频领域是一个选择。他认为运营商在网络、存储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可以保证视频业务的盈利能力。此外,把有线、无线功能集成,提供语音、数据、视频融合服务的家庭网关也将成为全业务运营商关注的重点。左风表示:“它充分地利用固网的带宽,来弥补手机在空中运行的时候,由于空中带宽不足,使多媒体和下载受到了阻碍的缺陷,应该是比较好的FMC解决方案。”
多媒体业务占领家庭
其实固网运营商并非视频业务的新手,早在全业务趋势还未明朗之时,中国的两大固网运营商都曾将宽带ARPU值增量的希望寄托在以IPTV为代表的视频业务上。
哈尔滨网通于2004年与上海文广合作推出的IPTV业务曾经被认为是中国IPTV推广的标准样板工程,但是由于牌照政策、内容匮乏、标准之争等多方问题,IPTV一直没能在全国全面开花。“广电系”一手主导的数字电视工程的加速,也使IPTV的前景变得悲观。截至2008年1月底,中国的IPTV用户总数不过120万户左右。而据国家广电总局不久前透露,我国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到2007年底已达到2600万户。
为了将视频业务真正落地开花,重组前的两大固网运营商均对IPTV进行了重新定义。中国电信提出了IPTV2.0概念,将互动多媒体业务加入其中。而中国网通则启动了“视网计划”:用户只要在电脑上安装网通“网视机”的软件的客户端,就可观看到大量高清晰电视节目,力求打造一个由内容提供商、内容整合商、电信运营商、用户在内的完整的视频产业链。
外界分析认为:视网计划的优势明显,它以互联网宽带为基础,以计算机为终端的网络电视服务,彻底绕开了有线电视网。可以预见视网计划只是一个宏大战略的开始,未来新联通的目标是融合传统电视和互联网的收费模式,摸索出不同层次的收费模式来,让多媒体业务真正占领家庭用户市场。
FTTx能否占据主动?
在固网业务推陈出新的同时,作为基础的宽带网络也面临着新一轮的革命——光进铜退。能否在光进铜退的浪潮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推出合理的商业模式,将成为考验新联通融合策略的又一个砝码。
从2004年开始,网通就陆续在全国一些省市进行了一些FTTx的实验。目前在天津、上海、北京等地,网通的FTTx已经进入到一些中高档写字楼和住宅小区,其上也开展了一些智能通信和三网融合的业务。
但是总体看,网通的FTTx策略还是走在了中国电信的后面。“无论是实验网的数量还是标准的制定等方面,网通的FTTx策略都还不是十分明朗。”一位接近中国网通的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