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狼真的来了!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升高、环境保护要求提高……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功勋卓著的“中国制造”如今正撞上了困难墙。一些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开始出现不适应症,迷失了方向。在经济最活跃地区之一的浙江,今年上半年1.07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亏损,亏损面达19.6%;全省1200家企业已经关门歇业!浙江的状况已引起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的高度重视,并亲临视察指示!
世界开始为中国开“药方”,专家们提的是要创新,要往产业链高处走。中国各界也开始出主意,大家所首先想到的还是创新。在我国喊了多年的创新于今天的中小企业来讲真的是火烧眉毛了。
如何创新?近来阿里巴巴马云的“过冬论”在网上成为焦点话题。马云首先站出来说要帮中小企业“过冬”。而身为电子商务人士的他敢出此豪言,想到的应该是要借电子商务助中小企业一臂之力吧?又鉴于中小企业“受灾最重”的主要是在服装鞋帽、小五金、玩具、摩托等企业直接对消费者的行业,看来在创新经营上,B2C市场该扮演重要角色了。
那么,在我国一直不温不火甚至有些“冷”的B2C市场,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是不是真值得中小企业投入更多关注的目光呢?它又能为中小企业“过冬”作出多大贡献呢?
不温不火的中小企业B2C
看看亚马逊的成功,再看看当当网、卓越网等B2C的表面风光,人们也许一直认为B2C应该在中国最好发展了。事实上这里有误区,综合类B2C一直惨淡经营,成立于1999年的当当网直到去年才实现小幅赢利,而卓越网则早就于2004年作嫁亚马逊。其它B2C更是知者寥寥。
专做B2C的活得尚且如此艰难,那么生产企业的B2C就更不用说了。数据显示,2007年在超过三千万家中小企业中,从事电子商务(包括B2B和B2C)的比例仅约为9%左右。如果统计一下自己建B2C网站的厂商比例只会更低,因为大多数还是用第三方的平台来尝试电子商务。
造成中小企业B2C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发展了二十多年的信息化,许多中小企业的应用水平还是不高。虽然我国现在企业所建网站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但是也仅仅是上传公司新闻、产品信息而已,就是多了一个网上宣传窗口,差不多就是一个“死站”,并没有发挥它原本应该成为企业网络化经营发起点的作用。萌芽于1998年的网上零售业,直到今天对不少中国中小企业来讲,仍然显得有些陌生,电子商务人才基本没有,更谈不上认识上的充分,如何进行网上零售还是模糊不清。就算是知道一点的,也最多在网上挂一个销售热线,真要完成交易还得线下进行。
最为关键的是,我国现在电子交易环境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支付问题、诚信问题都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特别是物流问题,我国的物流业的发展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是制约B2C市场的最大瓶颈,也是当当网等发展缓慢的“罪魁祸首”。当然,再深究下去,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国适合做B2C的产品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顾客对于网上购买可不需体验就放心下单的产品不多,更多的还是需要到实体店去体验后才敢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