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4日,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不同程度地下调了GPRS手机上网的费,用以促进用户对手机上网服务的使用频率。现在看来,这完全是为了3G服务培养用户习惯。随着3G牌照的下发,作为3G数据服务最重要的一环,手机上网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迎来井喷。
与此同时,在北京中关村电子市场和木樨园手机批发市场,不少商户都发现,近段时间虽然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体销售额有所下降,但是智能手机的销量却不降反升。“现在很多人来买智能手机,有些用户还表示,自己不会装软件,希望我们帮他装好常用的上网软件。”一位熟识的商家这样向记者表示。
随着3G发牌、费用下降,手机上网市场开始成倍扩大。而手机上网相关软件这一以前很少被中国普通手机用户关注的市场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在这其中,手机浏览器很有可能成为国内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的第一块兵家必争之地。
现状:各自为政
目前PC浏览器市场微软借助和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的IE浏览器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手机浏览器市场与PC浏览器市场最大的区别就是,手机操作系统没有如同Windows操作系统那样的垄断企业,即使是占据绝大多数智能手机市场的Symbian系统,也需要面对更多数量的非智能手机产品。因此,目前国内手机浏览器市场并没有一家独大的企业,换句话说,对于手机浏览器厂商来说,竞争才刚刚开始。
早在2006年10月,诺基亚就已经开发了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维信”(Widgets),这也是国内第一款在手机终端上实现互联网Web2.0服务的应用软件;微软在2008年推出了Windows Mobile 6.1,内置了最新版本的IE浏览器; 2008年12月17日,Opera正式推出中文版,与此同时也推出了Opera mini和Opera Mobile手机浏览器的中文版;2009年1月5日,国内手机浏览器企业优势动景发布了最新的UCWEB6.3;爱可信公司的NetFront一直在针对国内市场提供服务;苹果Safari的浏览器也出现在了iPhone里;Firefox更是号称要于2009年推出手机浏览器的正式版……众多国内外企业都如此关注手机浏览器市场,或许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手机浏览器的重要性。
相比按照统一标准设计的WWW网页和基本统一的Wintel(Windows加Intel架构)平台,手机浏览器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标准不统一。手机操作系统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PC平台,每一款不同操作系统对应的手机产品都有不同的硬件配置和系统,这对于手机浏览器来说是挑战也是机会,一方面手机浏览器需要为多个平台设计众多的版本,另一方面又可以稀释竞争的密度和强度。
由于手机浏览器市场的群雄逐鹿,虽然不少厂商走在了前面,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和用户基础,但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足够强大的企业能够对国内市场造成决定性的影响。这也使得目前对市场的介入相对其他的成熟市场容易得多。而另一方面,谁能战胜所有对手走在最前面,谁就将成为技术的领跑者和标准的制定者。如果说在网络时代微软通过内置浏览器占据了互联网的先发优势,那么在3G手机时代谁能垄断手机浏览器谁就将占据同样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