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09/1/5 13:44

从“山寨”手机电视看信息化

光明日报  

从十年前的“电脑网络世界周刊”,到今天的“网络专刊”,本报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创新领域的报道,已走过了十年。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国,中国信息化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网民和电话用户规模均已跃居世界第一,电脑进入千家万户,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学、数字娱乐更加普及。但在信息技术产业的一些领域,也出现了创新后继乏力、低价竞争的局面,有舆论认为,这个产业已经变成传统产业。

2008年,尽管信息技术产业的增速放缓,但各界专家学者形成了一个共识:信息技术产业仍将长期保持相对其他产业较高的增速,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不断创新的通用型技术,仍是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不竭动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大有可为。在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家信息化能力的竞争,将是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内容。

如此看来,我们报道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报道以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报道中华和世界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便抓住了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便把握住了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驱动力。

那么,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应该如何改进报道工作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发生在2008年的“山寨”产品和手机电视两起与信息化相关的事件。

“山寨”电子信息产品在2008年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相关政府部门无所作为,“山寨”现象甚至有向其他领域扩散之势。“山寨”产品泛滥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现象,在信息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没有这样的现象。“山寨”电子信息产品的泛滥,表面上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似乎是一场属于小企业的发明创造大狂欢。事实上,几乎每一件“山寨”产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被侵犯知识产权的企业。“山寨”产品不过是产业链末端的同义反复,它的泛滥,不过是过剩的低水平加工产能的畸形释放。如果任由“山寨”现象蔓延,结果必然是坚持自主创新的企业大面积凋零,必然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低附加值加工的道路上越陷越深,科学发展、转变增长方式将沦为空谈,明天的中国谁来从事科技发明创造?谁来担当提升国家信息化能力的重任?

手机电视是另一个意味深长的话题。CMMB是一种中国人制定的用手机看电视的技术标准,它的产品在北京奥运会上大放异彩,数十万手机用户通过它观看奥运电视直播。但很多人不了解,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和政府部门的干预,CMMB技术险些夭折。后来,国家广电总局强力介入,主导了CMMB产业链的形成。今天,CMMB网络正在全国铺开,一个全新的移动式视频媒体空间正在形成。CMMB产业链的形成,是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转变职能的一次成功探索。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