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上收看电视的行为正在对传统看电视模式发起冲击。近年来,人们已逐渐形成从网络看电视的行为习惯。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MMI的调查数据显示,20%的美国电视观众正放下遥控器改用鼠标观看网络电视。
网络内容的及时、易管理、长期保存、无时效性等优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此搜索并获取信息。百度数据显示,娱乐类节目的关键词每天被搜索数百万次之多,这些关键词范围很广,涵盖了频道、节目、演员等相关信息。
在新媒体的浪潮中,传统的电视收视率调查渐渐显得蹩脚,因为它不能囊括电视媒体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关注某电视频道和节目,搜索相关信息,欣赏之前错过的视频,并与志趣相同的网友讨论互动。于是,网络成为电视媒体重要的营销平台,也成了评价其影响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互联网与电视融合是大趋势
早在多年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电视与互联网结合是未来的发展之路, IPTV的概念在国内已经被炒做了几年,但具体实施起来却举步维艰,之所以推广不起来,是因为领导权不明晰,就是它究竟该归广电总局管,还是归信产部管。而在归属权的背后,是广电与电信的利益分配之争。但技术的融合是一种大趋势,现有的管理模式是严格的条块管理,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等业务是“井水不犯河水”。这种管理方式的落后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用户的需求决定市场的方向。就在IPTV历经磨难,前进的脚步走走停停时,互联网电视作为一匹黑马,后发先至的从运营商的夹缝中杀了出来。
互联网电视与IPTV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从服务内容上看,IPTV主要支持时移,直播,点播等功能,在用户体验上和广电重合度较高,是电视模式;互联网电视则较多的采用P2P技术,其基础服务是“下载→存储→播放”的应用模式,更加接近互联网化,同时其应用模式和DVD较为接近,以替代DVD为其发展动力。其次从运营主体来看,因IPTV的直播点播节目对带宽和QOS服务质量要求很高,所以运营主体多为拥有基础骨干网的运营商,而网络电视业务的互联网程度高,对基础运营商依赖程度低,适合互联网公司或者传统的硬件制造商来推广。
互联网电视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
互联网电视业务在中国受到家电生产厂商的高度关注,由于P2P下载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网民所习惯的概念,同时基于PC的下载存储播放应用模式也已经是一个非常普及的应用,故此互联网电视在中国具备广泛的应用基础,并且由于其“网络电影电视播”的独特优势而具备推广前景。
最近英特尔和TCL宣布双方将携手开发下一代互联网电视,合力推动互联网与电视的融合,在这之前中国消费类电子市场上早已经是暗潮涌动,各类探路的产品也层出不穷。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主要由离线式和在线式两类网络电视产品构成,其形态也分为电视一体机和分离式机顶盒两种产品。
离线式产品采用“PC下载、电视播放”,其应用模式为USB口的插拔模式,将PC所下载的影片转入U盘或者硬盘,并将其插到电视端进行播放。
在线式产品采用“盒子下载,电视播放”的模式,在线式产品可以摆脱传统PC下载的限制,将下载功能由带有播放功能的终端来完成,或是内置P2P模块的电视一体机来完成。
从用户角度出发,在线式产品脱离了对PC的依赖,简化了操作步骤,只需要使用遥控器就能完成从下载到播放的所有操作,即使不懂电脑操作的电视用户也能够轻松掌握使用方法,所以在线式产品的发展前景要远远大于离线式。
互联网电视的根本命脉是互联网上海量的影视内容资源
国产首台蓝光DVD上市售价不到2000元,如此的低价格却依旧应者寥寥,170元一张的蓝光碟片扼杀了大多数人的消费欲望,所以哪怕蓝光播放机价格再吸引人,碟片的成本降不下来,就依然在国内没有出路。
同样的道理,互联网电视的发展可以说完全是由互联网上廉价、众多的内容资源所推动的。可随着互联网电视终端设备百花齐放,能够为这些设备提供专业的网络内容搜索下载服务的平台却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目前国内只有“酷开网”与“八宝网”提供此类服务。
“酷开网”所采用的模式是购买影片的版权来为用户提供下载,长此以往就不可避免的陷入片种单一,片源匮乏的问题。并且运营成本会长期居高不下。
而“八宝网”则采用了更加互联网化的服务模式,用户自主搜索资源并下载,“八宝网”只是提供一个资源聚合的平台,另外客户端软件还能够远程控制终端盒子。多样化的服务形式,实用高效的服务内容是八宝网所追求的。
可以预见,在2009年的互联网电视产业中,内容服务将是一块新的战场。越来越多的厂商会开始投入终端产品的生产,但各类产品在市场上的较量,将会把内容服务的优劣当做最重要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