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介绍了IMS新近标准化进展和国内外的应用,分析了IMS的业务特征,给出了IMS的应用实例,指出IMS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较量一直没有停止,其是否有生命力将取决于投资的价值、用户的体验和市场的需求。
1、市场需求概述
从国际电信市场来看,全球固定电话用户进一步增长,但语音业务量和收入逐年下降,移动语音和VoIP增长趋势明显。全业务运营商占据了全球领先运营商的主体,仅靠固网业务为生的运营商处境艰难;在全业务运营商的收入构成中,固定业务增长缓慢甚至逐步萎缩,但是移动业务收入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占总收入的比重也逐年上升。IT和电信的融合使得竞争对手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从电信运营商扩展到各种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SP/CP),价格低廉的新技术降低了行业进入的门槛,新的竞争力量不断挑战传统业者。
国内电信市场与国际市场基本上具有相同的特征。国内移动用户数和增长幅度均已超过固定用户,国内固网运营商市场份额正在逐步萎缩,而移动运营商的市场份额呈上升趋势,数据业务收入增长迅猛。
从用户需求的角度,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通信业务的需求远不仅仅是正常的语音通话,而正在差异化、个化性、多样化地走向资讯、娱乐、视听等丰富的增值业务应用,如正在兴起的短消息、彩信、语音资讯、WAP浏览、即时消息、定位、视频流媒体、网络游戏等业务。无论对于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来说,用户的需求主要具有以下4个特征:个性化、移动化、多样化、便捷化,尤其是对移动业务和数据业务的需求呈上升态势。
业务方面,随着各主流运营商的积极引入和探索,各种不同的业务组合频频试水移动和固网市场,获得广泛关注,其中以PoC、移动视频共享、即时通信以及固网VoIP等最为引人注目。作为较早面市的移动IMS服务之一,PoC、移动视频共享已经商用,其他如Presence、固网VoIP等业务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
2、国内外运营商IMS发展
IMS国内外应用案例见表1。
表1 国内外运营商IMS应用案例
2.1 按照地域细分的IMS国内外应用案例情况
(1)欧洲
●法国电信(FT)对IMS总体上期望在固网应用为主,以PSTN替代为主要切入点,计划于2008年开始逐步开展PSTN的渐进式替代工作,目前已经采用IMS为固网用户提供VoIP业务,在法国本土已有350万用户。
●Telefonica是IMS固网商用比较早的运营商,为固网企业用户提供IP Centrex、VoIP、Presence等业务。
●意大利电信(TI)在固网和移动网都有IMS商用业务。在移动网提供VideoSharing、PoC业务,在固网提供VoIP业务。
●T-Mobile(匈牙利)公司针对移动网部署商用PoC业务。
●Vodafone计划采用基于IP的IMS网络实现不同地区Vodafone网络的统一。
●Potugal TMN在移动网上提供PoC业务。
(2)北美
●Verizon计划向3GPP IMS技术方向发展。
●Cingular已提供VideoSharing业务。
(3)亚太
●软银(Softbank)在移动网上已提供PoC、Presence商用业务,采用Ericsson定制的技术设备,目前已发展注册用户100万。
●NTT DoCoMo在移动网上提供PoC商用业务,采用NEC定制的设备。
●香港CSL已提供VideoSharing商用业务。
2.2 按照业务细分的IMS国内外案例情况
目前可见的IMS应用业务实例包括IM(通常与Presence、GroupManagement一起提供)、VideoSharing、PoC、Centrex、固网VoIP,分别用于固网和移动网。
●IM+Presence+GroupManagement:可用于固网,典型商用案例是Telefonica;可用于移动网,典型案例是Softbank,提供与PoC业务结合的Presence业务。
●VideoSharing:用于移动网,典型案例是意大利电信(TI)、香港CSL、葡萄牙TMN。
●PoC:用于移动网,典型案例是Softbank商用PoC业务,匈牙利T-Mobile已签订商用合同。
●IP Centrex:用于固网,典型商用案例是Telefonica。
●固网VoIP:用于固网,典型商用案例是法国电信(FT),目前本土已经发展350万用户,意大利电信在固网也已经商用。
综合分析上述国内外应用案例,IMS发展情况如下。
●IMS处于技术理念顶峰过后的务实反思的阶段,尚未进入规模商用发展期。
●IMS业务国外应用仍然处于发展初期。表现为:以零散的个别应用为主,尚未形成大规模发展局面;以基本业务的应用为主,IMS多业务综合、基于IMS业务能力的信息内容应用和企业行业应用尚不成熟。
●国外运营商IMS固网应用的切入点,以IP Centrex、VoIP、Presence为主。通常表现为采用IMS为固网企业客户提供IP Centrex业务,为公众客户提供VoIP第二线业务。
●国外运营商IMS移动应用的切入点,以VideoSharing、PoC、Presence业务为主,通常表现为将IMS与现有移动网配合,提供PoC、视频共享等多媒体增值业务。
●IMS在固网移动融合方面的应用,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
●IMS需根据运营商各自情况进行量身定制。尽管3GPP等标准化组织正在积极推进IMS的标准化工作,但目前来看标准化组织定义的IMS架构较为复杂,功能实体以及接口类型多,另外对于QoS以及安全等方面的标准还未完全成熟,因此厂商设备开发和运营商部署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运营商在未来的网络演进方面拟采用IMS路线,因此许多运营商联合了其主要设备提供厂商,根据自身的网络情况和运营需求,对标准化组织提供的IMS系统进行裁剪,提出符合自己需要的IMS系统,并由设备提供厂商完成产品的开发。如Verizon移动就联合思科、阿尔卡特朗讯、摩托罗拉、北电和高通提出A-IMS(advances to IMS)的网络架构。A-IMS的主要特点是:增加了对Non SIP应用和CDMA网络的接入支持,对3GPP标准化的IMS功能进行综合,降低复杂性,完善了QoS和安全保证机制,满足电信运营需要。A-IMS核心功能包括AM(application manager)涵盖原有S-CSCF、I-CSCF、P-CSCF、BGCF以及VCC-AS等功能,减少了功能单元和接口数量,更易于网络的部署;SDM(services data manager)涵盖原有HSS(归属用户服务器)、SLF(签约定位功能)以及AAA(鉴权、认证和计费)等功能,综合服务于SIP应用以及非SIP应用;IPGW扩展了对CDMA网络的支持,满足Verizon移动引入新型统一核心网的需求,带来更大的灵活性,而PM、BM以及SM等则完善了对QoS和安全保证的机制,为电信运营提供了保证。
3、IMS标准化进展
目前IMS国际标准趋于统一,3GPP与TISPAN的Common IMS研究已经合并,ITU-T的IMS架构和理念也基本一致。
●2007年ETSI TISPAN与3GPP实现了Common IMS研究的合并,新的IMS标准称为3GPP R8规范,目前正在研究中。Common IMS包括“Core IMS”以及其他IMS相关功能和接口,其中Core IMS包括CSCF、SLF、MRFC、MGCF、BFCF等功能实体。
●ITU-T的IMS体系架构和基本理念与3GPP基本一致。
●IMS应用业务及第三方开放业务能力由3GPP、OMA等共同定义,其中Parlay/ETSI/3GPP合作制定Parlay/OSA标准,OMA制定OMA业务相关标准,二者的体系架构和技术理念一致。
●此外,基于CDMA的MMD标准由3GPP2制定,MMD体系架构和基本理念与3GPP IMS基本一致,目前3GPP2也在探讨与3GPP开展IMS/MMD的协同问题。
目前IMS已形成多个阶段性标准,按照能否实现固网移动统一控制能力可分为两类。
●用于移动的IMS标准已基本成熟,既有起步标准(3GPP R5标准),又有可以用于规模商用的标准(3GPP R6标准),目前相关设备已有部分商用。
●可同时控制移动和固网用户的融合IMS标准正在开展研究,以ETSI TISPAN R1标准、3GPP R7标准、3GPP R8标准为代表。目前ETSI TISPAN R1已经发布,3GPP R7刚刚发布,3GPP R8(Common IMS)标准正在制定中,相关设备产品成熟尚需时日。
IMS国际标准不同版本的具体情况如下。
●3GPP、ETSI TISPAN等国际标准化组织都在研究基于IMS的体系架构。目前不同的阶段性标准在其跨接入方式统一控制的能力,对用户终端管控能力等方面各不相同。
●3GPP R5标准:定义了IMS基本框架,支持3G接入,仅能为移动用户提供控制。3GPP R5在2002年12月冻结,技术标准基本成熟,设备已有部分商用。
●3GPP R6标准:在2005年3月冻结。相比于3GPP R5版本,3GPP R6接口和功能定义可操作性更强,在支持3G接入方式之外,还拓展支持WLAN接入方式;增补了更多的功能和应用标准,包括PoC、Presence、多方会议、MBMS、Push等应用规范;新增IMS与其他网络互通,基于流的计费等。
●ETSI TISPAN R1标准:IMS网络可同时为固网宽带SIP用户和移动网用户提供控制。2005年12月标准发布,设备产品成熟尚需时日。在引用3GPP R5标准的基础上,对功能实体和协议进行扩展,以支持固定接入方式,初期支持xDSL接入。
●3GPP R7/R8标准:IMS网络可同时为固网宽带SIP用户和移动网用户提供控制。目前3GPP R7已经发布,R8标准尚在研究中。3GPP R7增加的功能包括:对移动接入的部分进一步优化,以提高性能;引用TISPAN R1标准,支持xDSL接入;新增与接入方式无关的策略控制和计费架构;VCC功能架构,以实现跨网络语音切换的无缝性;群呼、紧急呼叫、CS域与IMS域关联的捆绑业务、CS域与IMS域多媒体业务互通等。3GPP R8标准计划研究:Common IMS、PBX接入IMS、Service Broker、IMS集中控制等。
国内CCSA的IMS标准进展情况如下。
目前中国标准化协会CCSA在TC3和TC5成立联合工作组进行统一IMS标准的研究。包括:统一IMS的需求(第一阶段),统一IMS的功能体系架构(第一阶段),统一IMS组网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目前按三个场景开展研究(场景一:支持xDSL/WLAN/LAN+2 GHz WCDMA/TD-SCDMA+GPRS/EDGE的接入;场景二:支持xDSL/WLAN/LAN+cdma2000+cdma2000 1x的接入;场景三:支持xDSL/WLAN/LAN+2 GHz WCDMA/TD-SCDMA+GPRS/EDGE+cdma2000+cdma2000 1x。CCSA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有(TC3、TC5联合研究):基于IMS的多媒体会议业务技术要求规范(TC3);基于IMS的个性化振铃音业务技术要求(TC3);基于IMS的多媒体彩铃业务技术要求(TC3);基于IMS的呼叫前转类业务技术要求(TC3);基于IMS的呼叫等待与呼叫保持业务技术要求(TC3);基于IMS的号码识别显示及限制类业务技术要求(TC3);基于IMS的恶意呼叫追踪和匿名呼叫拒绝业务技术要求(TC3);固定移动融合(FMC)业务需求分析(TC3,研究课题);即时消息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TC5);多媒体电话(TC5,基于IMS)。
4、对IMS业务特征的认识
IMS业务特征是由IMS技术特点所决定的。从运营商的角度和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IMS业务分别具有以下特征。
(1)从运营商的角度看IMS业务特征
IMS业务特征拓展了运营商在多媒体通信业务领域的业务提供能力,增强了跨多种接入方式、跨网络、多种业务能力相结合的综合业务提供能力,增强了IP环境下对上述业务的运营管控能力。有利于运营商拓展业务领域,整合通信能力,加强运营管控能力。
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灵活丰富的多媒体综合通信业务特征。多种媒体类型(语音、视频、图像、文本)可灵活结合、综合提供,并可在一次会话过程中随时添加修改媒体类型,支持实时通信业务与即时通信业务的综合提供。
●跨固网/移动/无线多种接入方式、跨多张网络的融合业务特征。支持固网移动融合的业务;支持跨接入方式、跨网络的语音无缝切换业务(VCC),支持跨网络的语音视频协同业务。
●灵活开放的第三方业务,提供通信使能(communication enabled)的内容信息应用和企业行业应用,典型业务包括基于Presence能力的个人通信管理业务等。
●良好的计费、QoS保证、漫游管控、业务控制能力。在开放IP环境下,为运营商提供对多媒体通信业务、通信使能内容信息应用和企业行业应用的良好运营管控能力。
(2)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看IMS业务特征
IMS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广阔的多媒体通信业务、统一通信业务、通信使能的生活和工作应用。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通信手段更为丰富、媒体形式更为丰富多样,通信过程中对媒体的控制更为灵活,支持包括语音、视频、文本消息、图像等多种通信手段,可以在会话中间增删新的媒体格式。
●用户所感受到的通信环境更为连续平滑,并可以选择获得当时当地通信环境所能达到的最佳效果,如支持室内室外的固定/无线/移动的多种接入方式;支持在多种接入方式下的通信业务切换;在室内时可按需选择切换到固定/无线接入方式从而获得更好的带宽等。
●在日常生活娱乐和商务办公工作中可以更多地感受到多样化通信手段带来的便利性。
●能享用到广域覆盖的通信业务以及更好的视频通信、即时消息等业务的服务质量。
5、应用示例——即时消息以及基于IM的生活娱乐应用
基于IMS技术可提供即时消息(IM)业务,也包括呈现、群组管理(GM)业务。IMS的IM业务与目前互联网IM业务的业务特征比较类似,如支持好友列表管理,用户状态(在线、离线、忙碌等)管理,支持好友之间的消息发送,并支持主动发送给对方的Push发送模式和通知对方用户,由对方用户从服务器自行获取消息的Pull模式,支持一对一消息和群组消息,支持在线和离线消息等。
基于IMS的即时消息业务与互联网即时消息业务相比,在IM与其他通信业务综合提供方面更为灵活和便利,如IM与PoC业务共享好友群组、共享状态信息等。
基于IMS的IM业务可以进一步拓展到日常娱乐应用领域。如可利用基于IMS网络IM业务能够覆盖固网、移动、无线等接入方式的多种终端,随时随地发布和获取消息的特性,拓展IM业务来支持轻量级的网络日志(Blog)和社区应用。这些应用往往具备所发布的信息量不大、对发布信息的随时随地和实时即时性要求很高等特征,典型的轻量级Blog如“饭否”、“唧歪”等。
6、结束语
总的看来,IMS技术仍然是电信业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其标准化工作的全球统一性日益增强,国内外也有少量典型应用案例和大量试验。在整个信息产业面临转型,互联网应用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IMS技术理念本身所带来的跨网络的多媒体综合业务特征和可管控、可运营等特征仍然是目前电信运营商关注的重点之一,IMS的发展更加趋于理性。IMS把宽带视频、企业应用和移动多媒体相互关联,对未来的融合业务应用有很大的潜力,IMS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较量一直没有停止,其是否有生命力将取决于投资的价值、用户的体验和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