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发送娱乐和幽默短信被视为朋友之间最贴心的交流方式,增值电信企业以短信方式给用户发送的天气预报、手机报等生活信息也曾风光一时;垃圾短信曾是2008年、2009年两年3·15晚会的话题之一。然而时至今日,全国点对点的短信发送量却下滑10.6%!虽然春节期间彩信发送量创了新高,也不能减轻业界对短信这种沟通方式的未来产生疑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短信是否会消失?从本期开始,本版将开设“当月热评”栏目,对当月出现的业务发展中的突出亮点、数据背后的喜悦与隐忧等,给大家作一解读分析。本期分析移动短信市场的历史和近几年的市场数据,试图回答短信未来走向这个问题。——英子
一、曾经风光无限的移动短消息(SMS)业务
移动短消息业务的起步阶段可以追溯到2000年,当年移动短消息业务过亿条,并为移动运营商创造了超过千万级的收入,那个时候的短信被视为移动电话的补充,高昂的移动通话费让很多人将手机作为呼机使用,短信的出现有效地弥补了没有固定电话时节省话费的需求,同时文字效应让内敛的国人感觉有了更称心的表达交流工具。随后5年短信业务以滚雪球方式增长,到2005年年底,全国短信发送量已经超过2000亿条(图1),即便在2002年~2004年移动通信话音业务资费大幅度下跌后,短消息业务量增长率也快于同期的话音业务。而短信业务也成为移动运营商最主要的增值业务收入点。
这个时间段短信业务量的高速增长还得益于移动梦网的大范围推广,截至2005年,全国增值电信业务企业总量超过1.6万家,仅2004年一年间就增加了4000多家。其中约85%是信息服务企业(以互联网信息服务和移动信息服务为主),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均借助以短信方式提供的信息服务开始大幅提高盈利率并赚得盆满钵满。
随后的2005年~2008年,各种原因促使移动运营商、增值业务企业、甚至更多的个人开始通过企业平台、短信发送器发送大量的广告和骚扰短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虽然当时的信息产业部也出台了不少规章制度来维持和规范市场秩序,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的法规和有效的技术手段,收效并不显著。随后工信部开启了5年的垃圾短信治理阶段。
时至今日,应该承认政府、运营商、行业通力合作治理效果还是有的,除了依然存在很多点对点方式的广告短信外,用户收到非法不良短信的条数已经大幅下降,刚落幕的2013年3·15晚会也都宣称“垃圾短信得到了有效治理”。而同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逐步到来,短信在用户心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悄然开始转变。
二、移动短消息业务发展开始呈止步和下滑趋势
近两年,虽然移动用户数保持了一年几千万的增长规模,但移动短消息用户数(以当月发送1条以上短信的用户为统计标准)自2010年终突破7亿大关后基本保持稳定,一直保持在7~8亿之间,2011年第四季度出现季度用户下降的情况,但很快到年底又有了反弹,然后2012年春节后3月再次下跌。2013年2月因春节因素,当月短信用户突破8亿,预计3月仍会回落至7亿。
同期,公益短信和企业应用短信,如节日期间的安全提示、手机证券、手机银行等短信量保持增长,促使短信业务每用户均发送量保持较为稳定的水平。从2010年到2013年,每用户使用的月均移动短信发送量虽然逐月有波动,但基本稳定在80条以上。
但很显然,短信作为沟通工具和大众信息获取的作用开始减弱,具体表现在用户之间点对点和增值企业通过平台点对多点发送的短信量均进入下降通道。从近四年的同期数据(2月)来看,移动短信业务总量的增长空间在逐渐缩小,2013年2月在有春节因素推动用户数超过8亿的情况下,短信业务量也只是小幅增长。点对点短信从2011年就已经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2月当月更是比去年同期减少10.6%,增值企业短信量亦是如此,2013年2月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5%。
(注:月度数据为截至本年本月的累计数,下同)
户均点对点短信业务量下降最为明显,笔者缺乏微信等新型移动信息服务业务发送量作为比较,很显然从2010年开始发展起来的这些业务对短信的冲击已经是毫无疑问的。
三、移动短消息收入的下滑已成定局
历年数据表明,在运营商转型升级战略的推动下,运营商移动网络接入、移动阅读、移动音乐等业务收入逐步提高,移动短消息业务收入在移动运营商所有增值业务中占比开始显著减少。在业务总量已经增长乏力,户均业务量开始下降的情况下,短信业务收入的下降似乎在情理之中。2011年短信占移动增值业务收入的比例在四成以上,2012年开始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不足35%。2013年1月短信在移动增值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只有31%,2月份的这个比例是33.6%。自2012年6月同比微降0.2%开始,短信业务收入已经连续9个月保持同比下降趋势。2013年2月,短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9%,预计此趋势将会继续延续。
未来,移动运营商失去移动短信这曾经带来丰厚利润的业务已成定局,各种新型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方式不断蚕食短信业务收入将是大势所趋。但是笔者认为,短信作为一种便利而有质量保证的信息沟通方式,不会在几年内消失,而且运营商通过RCS(富通信套件)不断丰富和完善消息类服务功能,短消息业务也许能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