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之后,各省市积极响应,快速行动,签订“智慧”省市合作协议,以此为契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一化(信息化)”促进“三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笔者就如何扎实推进新型产业发展、支撑“智慧”省市建设、落实“智慧”省市的战略规划等谈点粗浅的认识。
转变观念:实现新型产业发展的前提
我国信息化建设在近10年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人民群众在享受到这种信息化成果的同时,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各级政府的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省市建设是社会信息化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转变观念,加快政府、工业、农业及城镇一体化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一种迫切的要求。同时,政府还应帮助和敦促工业企业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构建销售服务网络等。
互联网最初作为一种沟通交流工具出现,现已延伸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这对网络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管理也面临挑战和考验。如果政府部门不尽快转变思想观念,不仅国家重大活动的网络安全难以保障,而且可能会引发系列恶意攻击行为,这将成为下一轮基于信息化的经济发展的最大隐患,必须得到重视和解决。
光网建设:建设“智慧”省市的关键
目前,我国“智慧”省市的建设还受到了宽带接入能力的限制,现在城市家庭平均带宽还不到4M,还有部分乡镇没有宽带服务,《规划》提出在2015年城市和农村家庭分别实现平均20M和4M以上的宽带接入能力,部分发达城市网络接入能力达到100M的目标。因此,体系化地推进光纤网络建设,是建设“智慧”省市的关键。
从过去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来看,网络建设和应用提供都是由通信运营商来完成的,运营商提供的应用服务过于简单,不能满足政府和企业单位的要求,对其改进工作没有多大的成效,造成信息化服务和日常工作“两张皮”,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统筹规划和联动发展。
光纤网络的体系建设,除了做好网络容量的能力建设之外,必须同步做好统筹规划、组织保障、平台建设、应用开发、管理优化、机制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有些工作并不是处于激烈的“地盘争夺”发展阶段的通信运营商就能够完成的,还需要政府牵头才行。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支撑“智慧”省市的建设。
融合应用:实现“智慧”省市的目的
“智慧”省市的建设,不仅要满足政府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率、强监管等需求,还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借助信息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业管理效率和水平,高效解决城镇一体化建设中的管理服务等问题。此外,还要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应用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给人民带来更大的实惠。因此,信息化并不仅仅是做好管道建设,要认识到管道建设只是推进“智慧”省市建设的基础,其目的是能够向政府、企业单位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高价值的应用服务。
没有高价值的应用服务,“智慧”省市就仅仅是一件华美的外衣,为了避免“智慧”省市流于形式,政府部门就要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高度,组织企业单位、通信运营商、平台开发商、内容提供商等统筹规划,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地开发出能够推动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信息应用服务。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对信息应用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包括多样性,还将表现在如何向消费者提供方便生活、共创价值的应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