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已进入尾声,回顾通信业一年的发展,有太多的惊喜。TD-LTE不一定是带来最多惊喜的那一个,但肯定是最受关注的一个。一边是国内规模试点的启动,一阶段测试的完成为TD-LTE商用奠定了基础,一边是乐观的国际化形式,国际运营商的示好,为TD-LTE国际化发展开辟了通道。回头来看,中国移动与它的合作伙伴走过了TD-LTE发展不平凡且关键的一年。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之际,各大运营商加大了3G网络的投入,规模部署、盲点补缺运动再次上演。与此同时,随着移动数据流量的爆发式增长,运营商均提出了百万WLAN热点计划。然而,对于中国移动,尽管在移动网络上得投入逐年增加,但终难改变在3G上落后局面,尽快上马TD-LTE,在4G道路上领先一步便成了迫切愿望。
商用“基础”战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大力发展TD-LTE不仅是移动通信技术未来演进的一大方向,同时也是其摆脱3G困局的重要筹码。TD-LTE国内规模试点第一阶段测试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国内商用TD-LTE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TD-LTE是我国主导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国际标准TD-SCDMA的后续演进技术,具有传输速率高、时延短、频谱效率高等特点。2010年10月,TD-LTE增强型被国际电联确定为4G国际标准。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正式启动TD-LTE规模试点,采取“6+1”方案,投资建网覆盖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6个城市;并在北京建设TD-LTE演示网。3月,中国移动启动规模试验。
在第一阶段测试中,中国移动累计投资超过6亿,建设了超过850个基站。华为、中兴、大唐、诺基亚西门子、上海贝尔、摩托罗拉、爱立信、普天、烽火、新邮通共10家系统设备厂商以及海思、创毅视讯、高通、altair、sequans、中兴微电子6家芯片厂商参与了测试。
对于第一阶段测试成效,中国移动非常满意。通过试验网的建设,TD-LTE相关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成熟,一批适应网络部署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陆续得到实际应用。
“TD-LTE第一阶段规模试验已顺利完成,在系统建设、网络设备、终端等方面的测试均达到了预期效果,已具备试商用的条件。目前,中国移动正在全力推进第二阶段扩大规模试验。”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表示,明年第三季度,由我国主导的4G国际移动通信标准技术TD-LTE商用条件将基本成熟。”
产业成熟度趋近FDD
如果说中国移动TD-LTE规模试验第一阶段测试工作的完成为商用奠定了基础,那么,通过规模试点将整个产业链聚拢在一起,其意义就显得更为重大。
从2010年世博会首次提供服务,到2011年规模实验网的启动,再到广州亚运会,TD-LTE正在快速从实验室走向室外。而在这个过程中,正是越聚愈多的产业成员,推动了TD-LTE技术与产品的成熟。
尽管TDD LTE在商用时间上晚于FDD LTE,但已基本形成了与FDD LTE相当的相当且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在系统侧,目前,参与一阶段测试的设备制造商均以推出TD-LTE商用端到端解决方案。而在芯片领域,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球主流的设备制造商几乎全部支持TD-LTE,芯片制造商也已达到了17家。产业链发展速度与规模远远超过TD-SCDMA。尤其是在芯片领域,TD-SCDMA仅有6家支持,其中大部分为初创公司。而相比TD-SCDMA,TD-LTE明显要好很多,其中不乏高通、ST-Ericsson与Sequans等国际领先芯片厂商。
终端被认为是TD-LTE发展最大的瓶颈。“由于国际主流芯片厂商先给出FDD方案,后续才加大对TDD方案的支持,所以TDD终端的成熟度与FDD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唐移动TD-LTE产品线总工程师蔡月民说。
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商协会(GSA)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全球已有48家制造商宣布推出了197款LTE用户终端,其中绝大部分为FDD LTE。据中移动研究院统计,目前,TD-LTE各类测试、商用终端已经达到36款,其中,华为、中兴推出的TD-LTE多模数据卡也已在海外商用。
有消息透露,TD-LTE规模试验二阶段将于年底开展“双芯片多模多待”的规模测试,目前已有近4家终端厂商在今年第四季度提供多模数据卡或双待手机。
TD标准国际短路“破局”
正如《华尔街日报》报道的一样,TD-SCDMA的关键教训之一是,尽管中国移动有实力,但他们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去创建一个全球生态系统。TD-LTE提供了一种可能,即一种技术既能有全球规模,又能有一个可行的全球生态系统。
实际上,在TD-LTE发展上,国际化一直备受重视。而中国移动作为TD-LTE技术的主要倡导者,肩负着将其带入国际大舞台的重要使命。为让国际制造商和运营商增进对TD-LTE的信心,2011年2月,中国移动联合7家运营商发起成立了TD-LTE全球发展倡议(GTI),截至目前,GTI已吸纳了32家运营商。
2011年是TD-LTE全球商用元年,截至2011年10月底,北美、欧洲、亚洲等地区运营商已累计建设超过30个TD-LTE试验网。日本软银、中东运营商Mobily和STC等已正式商用开通TD-LTE网络的运营商,欧洲运营商AERO2和Hi3G也率先签订LTE FDD/TDD双模网络建设合同。中国移动副董事长奚国华近日表示,目前,TD-LTE已经列入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10多个运营商的商用计划。
当然,TD-LTE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仍将面临诸多问题,而频谱资源显然是最大的障碍。目前,国际频谱划分中TDD方式的频谱资源比较匮乏,主要将TDD定位在FDD补充的位置上,使TDD频谱分配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目前FDD与TDD己有频谱的比例约为5.6:1。在我国这一数据为1.9:1。更为严峻的是在低频段领域TD处于空白状态,进一步拉大了与FDD的差距,形成TD-LTE国际化的重大障碍。对此,国家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研究所高级顾问何廷润表示,“积极推动TDD获取低频段频谱,既是提高TD-LTE网络能力的需要,也是推动TD-LTE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国际化进程的需要。”
对于未来TD-LTE国际化道路,业界普遍认为,TDD与FDD融合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TDD与FDD在底层技术上有90%以上相似,FDD的发展经验可为TDD提供借鉴。
目前,运营商们已经开始制定相关计划。据了解,12年16月,和记黄埔旗下Hi3G瑞典在三大城市斯德哥尔摩、哥德堡和马尔默商用4G LTE服务,这是全球首个大规模商用的LTE FDD/TD-LTE双模网络;9月15日,中国移动和Clearwire联合宣布,双方将进一步推进TD-LTE终端设备的开发工作;而日本软银计划2012年2月推出TDD LTE商用网络,而早期的设备将支持两个版本LTE以及HSPA+与GSM。
国内试商用先行
在技术与产品逐步成熟,FDD LTE大规模商用,TD-LTE国际化提速下,国内TD-LTE何时商用便成了争论的焦点。而业界普遍认为,国内规模商用时间点将在2014年。
相比国外运营商TD-LTE商用不同,中国环境比较复杂。中国移动是全球最大的运营商,组网复杂性非常高,对系统间的互操作性、多模终端的成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TD-LTE规模商用一定是大规模、大范围的全国性网络,网络稳定性、可靠性,以及产品成熟度与种类都将为用户提供最佳的移动体验,这是国外运营商及早商用TD-LTE所无法做到的。”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说。
同时,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也表示,国外电信业发展是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并且有用户买单就可以商用,将已有的终端投放市场,用户在承担资费的同时就需要承担测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是通过在局部地区面向前沿用户商用,来牵引企业投入研发资源,进而拉动产业成熟的发展模式,欧洲电信业的发展从1G、2G到3G都是如此。国内则要等到技术完全成熟,相比国外更加谨慎。目前TD-LTE在国内外的产业成熟度是一样的。
当然,循序渐进将为TD-LTE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但同时,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FDD LTE在全球范围内快速铺开的环境下,如果TD-LTE还不商用,其市场空间将被无限压缩。在今年11月香港召开的GSMA大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不无感慨,这几天在香港参加GSMA大会,深刻感到全球运营商的移动宽带布局都建立在LTE战略上,更增加了我们的迫切感。
尽管国内TD-LTE商用在技术上还不完善、产品还不成熟,仅通过测试不能很好的改善,最好通过试商用以实战方式进行检验。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陈如明表示,TD-LTE按计划年底启动二期试验,不要再慢腾腾地发展了,特别是终端芯片的发展要加速,明年应该启动试商用进入实战阶段。而杨骅也建议中国移动在明年的TD-LTE第二阶段测试后尽快开展试商用,通过小规模的试商用来完善技术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