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3G(TD-SCDMA)网络2010年扩容工程”(以下简称TD四期)招标曝出了集团集采部分的各厂商份额,即“鼎桥系”35%(华为29%,诺基亚西门子通信6%),“大唐系”30%(大唐和上海贝尔联合竞标体18%,爱立信6%,烽火6%),“中兴系”28%(中兴通讯23%,普天5%),以及新邮通7%。
尽管除以上市场份额之外,涉及85万载频的TD四期工程招标还包括各省公司集采、9个示范城市重点建设、3万载频的板卡扩容,但姑且不论最终份额确切与否,仅以上结果就让业界人士频呼“看不懂”。
“看不懂”华为,最低的报价原本被寄予了35%以上份额的预期;“看不懂”诺西,刚与摩托罗拉无线网络“完美联姻”加分TD-LTE,与华为同用鼎桥TD解决方案竞标,市场份额却令人大失所望;“看不懂”大唐,业界对此前有关其设备被搬迁替换的消息再次被旧话重提……
分析结果,需追根溯源。
首先,从当前局势看,国内TD市场划分已基本确定为“大中华”格局。根据Frost&Sullivan公布的2009中国3G网络设备调查报告,中国移动此前三次TD集中采购总载扇数达82万,中兴通讯占中国TD设备市场最大份额,为34.2%,华为和大唐移动分别以31.0%和13.5%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中国移动再次展现了平衡术,综合以上数据和本次招标结果,三大阵营分得的蛋糕正逐渐趋于均衡,平衡的结果在于,TD发展初期的价格战效应开始弱化。
其次,从历史积累和最新动态看,以大唐为例,在TD发展初期,这家技术型公司作为推动TD的“鼻祖”,在TD发展初期无私奉献了大量原始程序代码,类似贡献不胜枚举,但市场是检验技术的不二法则。TD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从一期设备并未考虑面向未来演进能力,到中国移动在后续招标时日益强调,老旧设备全部面临替换搬迁的命运。而作为通信企业的“新人”,大唐在TD发展初期尚且不堪网络升级成本,因此丧失部分市场。而随着对市场化能力的强调,以及与爱立信在TD以及TD-LTE方面结成战略联盟伙伴,大唐移动正在突破产业化能力薄弱的瓶颈。
最后,从中外厂商的“游戏规则”看,一位曾参与TD招标的技术专家回忆,一个技术方案,中国移动提出15点要求,各竞标设备商都只能完成其中的12项。外企的企业运作中,法务部拥有一票否决权,所有的法律风险被严格规避,当时不能达到的标准,在合同中便不能签署。而中国厂商则大多会坚定承诺,未来三个月内完成其余3项,中国公司的所有支撑部门都围绕市场部运作,承诺的背后是紧急技术攻关的不懈努力与付出。
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供货和交付速度、三期网络效果评估、产业链长期参与和贡献、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品牌影响力、市场化运作力……TD四期综合考验着八大系统设备商。“全能手”方能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