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建设,融入了我们的科学精神和民族情怀,激发出全身心投入的巨大能量。它催促我们创新开拓,它锤炼出一支无坚不摧的队伍,它吹响了打造“金色价值链”的集结号。
TD建设南京模式受关注
北京,首届TD强国论坛。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通信学会、人民邮电报社等单位的领导以及TD产业链代表300余人聚集一堂。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星昌在论坛上作了《创新项目管理模式 科学推进TD建设》专题发言,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中国移动周刊、腾讯科技等媒体对其进行了专访。
南京作为全国28个TD二期建设城市之一,2008年7月在江苏省率先启动了TD网络二期和三期两个阶段的建设。TD二期,南京建设规模在全国第二批28个城市中排名第二,1800个无线站点;TD三期,主要建设无线站点650个。按照计划,两个阶段的建设任务须分别于2009年5月和9月完成,从而实现南京市区、郊区及所辖县城的广域覆盖。
这一建设任务带来了“三个前所未有”:一是建设规模前所未有,相当于十多年来南京2G网络的 70%;二是建设周期前所未有,扣除前期设备到货和后期优化调整时间,建设周期分别只有4个月和3个月;三是建设难度前所未有。
令人棘手的还远不止这些,要如期完成建设任务,还必须解决“三大关键难题”:一是建设环境复杂和资源消耗量大的难题;二是建设周期、规模带来的建设流程和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的难题;三是产业链不成熟带来的工程实施、网络建设质量的难题。
面对严峻局面,南京分公司集中力量实施三大创新战役,攻坚克难,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推进TD建设管理的新模式,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谱写出一曲创新打造TD精品网络的新篇章。
“聚合力量”开辟“TD通衢”
TD建设要打破常规,首先遇到的“瓶颈”就是审批周期长的问题。受城市改造总体规划要求的左右,规划局、市政公用局等主管部门审批时间很长,尤其是老城区、开发区管道项目审批更是难上加难,且一般不做单独审批,而须纳入到其他公共建设项目一道。而且,要在那么短的建设周期内完成TD工程,争取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清除外围障碍,营造“一路绿灯”的建设环境,无疑成为能否如期推进TD建设的关键。为此,南京分公司打响了“聚合力量”战役,南京分公司领导曾经一个星期内带队三次到市政府进行专项汇报。同时,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沈健还亲自到南京分公司指导TD-SCDMA网络建设。
争取政府政策倾斜:经过积极努力,南京分公司争取到了市政府对于TD项目的三项具体支持措施和关键的政策支持及资源倾斜。一是市政府下发《关于切实推进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项目建设的通知》,对建设及各部门提出工作要求;二是建立由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组成的协调推进工作机构;三是召开建设协调会议,重点对无线站点的选址建设、地下管道(线)建设等瓶颈问题进行系统解决,并对赔补费用和规费给予减免。
建设项目批量审批:南京分公司与江宁区政府组织召开了“江宁区TD网络建设协调会”,对于原江宁区域内的预覆盖管道建设开通了绿色通道,加快了审批速度,彻底解决了93个管道建设的 “老大难”问题,为江宁TD无线站点的开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努力争取将TD建设项目纳入了全市重点项目工程,市政建设同步考虑通信管道建设,在规划审批数量、审批流程和审批速度上取得突破。
TD管线纳入小区建设规范:过去,在小区管线、机房资源建设方面,由于没有对开发商提出有关移动通信设施要求,居民小区内外管道建设一直存在规划困难、审批成功率低、耗时较长的难题。在TD项目的推动下,南京分公司通过市经委的大力协调,争取“在新建住宅小区等配套设施建设中预留TD系统资源空间”政策,。他们在南京市政公用局争取到了“批量审批,分片实施”的TD政策支持,一次性就获批了14条道路的管道建设规划。
高额道路赔补酌情减免:高额道路赔补费一直令通信建设不堪重负。按照相关规定,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使用交付后5年内不得挖掘,因特殊情况需要挖掘的,要加倍收取挖掘费用,赔补系数从1.2倍到3倍不等。此外,顶管工程需要按照800元/米进行赔补。南京分公司多次向市政公用局、发改委、经委、省市环保局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汇报TD建设进展和困难,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南京市政公用局最终决定就TD通信项目建设涉及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赔补给予特殊政策。仅此一项,南京TD建设费用即节约20%。
开展高校攻关行动:南京高校云集,全市共有102个高校校区,但其中信号弱覆盖地区有62个,TD建设推进难道很大。为此,南京分公司借政策支持导向开展了高频度、大密度的高校攻关行动,一举完成了102个高校校区无线信号整体覆盖,同时完成70个校区的室内分布系统优化,实现1800余栋宿舍楼以及图书馆和教学楼的TD覆盖。
“夯实根基”创新建设模式
时间紧、任务重,按部就班显然无法适应TD建设需要。怎么办?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完成建设任务?南京分公司组织力量实施了旨在建立全新管理模式的“夯实根基”战役。在对原有流程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建设模式的流程重新实施分解组合。同时对各个环节工作引入作业标准化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摸索出了“四早一体化实施”的建设管理新模式,总体建设效率提升了50%。
四早——早规划,早储备,早协调,早改造:针对TD网络对传输资源需求量很大的特点,提前完成传输资源的规划部署,提前启动TD储备基站选址工作。坚持高共站率原则,采用共址建设方式,充分共享 2G站址的机房、电力、传输、铁塔、天面等资源,从而对短期内快速建网提供了保证。及早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了3期共226人次的培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后续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打下了基础。同时对于建设所需的工程物资,按照前期的规划提前完成了批量物资请购。提前启动站点物业协调,实行站点协调总负责人制,综合利用各方资源完成从选址、建设、开通等各个环节的协调工作,通过唯一指定协调人,从源头理顺了与业主的长远合作关系。在主设备尚未到货之前,配套先行,先行启动宏站和室内分布项目的改造。在实施过程中,重点考虑GPS安装的特殊性,GPS位置的选择要兼顾GPS本身安装环境、传输资源的利用和电源的接入等条件。
一体化实施:南京分公司改变原有串行流程的工作模式,提前打通各个环节瓶颈,特别是传输资源,先行实施。为后期实施一体化运作方式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为了减少重复上站的次数,降低站点协调难度,将单个站点的协调、安装、开通等多个环节进行整合,采用一体化建设、开通模式,将协调、安装、开通等多个环节进行整合,由一家施工单位并行实施,大大减小了对业主的影响,有效避免了物业纠纷,提高了建设效率。在安德门基站,机房楼下是南京立联堂听觉康复有限公司,生产助听器对施工中产生的噪声和电磁辐射敏感度很高,业主拒绝TD施工的态度很坚决。经过协调,业主提出必须一次性将基站测试开通。工程技术人员周密筹划后,整个过程比原计划时间整整提前了一个小时。
抓重点环节:南京TD工程涉及近40家设计、施工 、监理单位,为保证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南京分公司制定了多项管理办法,从建设单位的选择、工程项目的实施模式、项目发包办法、项目激励与考核办法等方面对项目实施过程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明确。
建立高效运作机制:为使项目团队有效运作,南京分公司建立了协同工作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模式。实行定期例会和紧急临时会议并行制度,并通过周报与例会制度及时审核进度情况,评估进度与计划的偏离程度,当出现较大偏差时,通过调度资源、调整工作顺序、缩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等手段优化工期。针对具体工作环节众多,涉及人员较多,上下沟通信息不畅的情况,从后台支撑到现场实施两个层面破除流水化工作流程,实施后台支撑联合办公,使开通工作实现一站式,大大提高了开通效率。
“四早一体化实施”这一全新的管理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建设效率,人力投入(人)、施工周期(小时)分别提升了33%和25%,总体建设效率一举提升了50%以上。TD基站的单站施工周期缩短到半天左右,并创造出一天开通设备数量超过100台的纪录。
“攻坚克难”用创新抒写辉煌
TD产业链不成熟、不同于2G的全新设备模式,给工程建设和网络质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TD 建设的每一步都饱含了艰辛和汗水,TD建设的每一步都凝聚了智慧和创新的力量。
美化天线改造:TD的天馈系统相对2G而言比较复杂,建设时不仅需要安装天线,而且还要安装射频单元RRU,加上TD采用的智能天线到射频单元需要连接9根1/2馈线。这对于城区采用美化天线的基站来说,其独特性给工程实施带来很大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设者在现网的美化独杆上增加一层小平台,对美化方柱背板进行切割分解等简单合理改造,很好地利用了原有美化设施,此举不但延续了已经取得的网络建设经验,还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GPS共享:TD与G网的时钟方式不同,G网时钟由网络侧核心设备提供,是异步的。而TD则是通过GPS来同步的。这就给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带来了难度。南京高校云集,针对高校的TD覆盖,采取的是BBU数量集中放置,而这些设备安装在同一间机房里时,GPS的选址和安装就成为一个难题。南京分公司创新性地提出了级联多台主设备共用GPS的解决方案,当两个主站或多个主站放在一起或距离较近时,只一个站接GPS,其它站按照时钟级连方式获得时钟同步信号,从而有效解决了多台 BBU共享一个GPS,减少了GPS的选址、安装,节省了空间资源,降低了站点的协调难度。
馈电光缆替代:TD建设过程中,存在大量对原有2G站点的改造,改造中的天馈施工由于牵涉到业主协调、城市美观等问题,往往耗时耗力而和极其紧张的工期要求产生了巨大冲突。怎样快捷简便地进行TD改造的施工呢?原有城区核心区域的2G基站有900M和1800M两种设备,2G基站的7/8馈线达到12根,基站馈线槽道十分紧张,要再布放3根电源线和3根软光纤施工难度很大。如果硬性布放光纤很容易造成光纤断裂或光纤损坏,将为今后网络运营增加故障隐患。为此,施工人员经论证采用馈电光缆来代替光纤和电源线部分,馈电光缆具有光电一体,光缆直径和弯曲半径小,在狭小空间也能自由安装的特点。且具有同时相容光信号传输和电能传输,电缆部分与光缆部分保持相对独立的结构,便于安装时的引入、引出和链接。馈电光缆的引入带来了施工的便利性,解决了由于原有2G馈线槽道狭小无法布放的问题,但由于馈电光缆引接距离比较长,一般超过200米,带来直流电压压降的问题,需要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固定压降分配的计算方法来解决。
机柜安装模式优化、TD直流防雷箱安装……南京分公司TD建设中的创新不胜枚举。在创新中推进,在推进中优化。在经过近9个月和近3个月的奋战,南京分公司分别完成了TD二期、三期工程建设任务,全网无线站点规模达到2550个。TD网络接通率提升至98%左右;掉话率控制在1%以内;2/3G切换成功率保持在9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