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号以来,三大运营商的3G大战正式拉开帷幕。铺天盖地的宣传很容易让人遐想,我们一下子就到了一个美好的科幻世界。但是遗憾的是,3G的到来是缓慢的。我们对3G有很多误区,对于设备厂商,对于政府,对于运营商,对于消费者来说,每个人理解的3G也都不一样。
3G是什么?
3G是可视电话吗?还是上网本?还是增值业务?对3G的不同理解,决定了各大运营商的3G策略。
在欧美,网络的普及率达到了70%,所以大部分用户都是电脑和手机的操作高手。但是在中国,网络的普及率只有20%左右,13亿人口中只有2亿多网民,有5亿多手机用户,这其中最起码有3亿多的手机用户操作水平很低,仅仅会打个电话、发发短信而已。所以,3G宣扬的很多功能,例如邮箱、可视电话等大部分用户是用不上的,就是因为用户的操作水平。如果不考虑到这些现实情况,运营商可能会采取错误的3G策略。
其实IPTV产业也存在这个问题,IPTV的概念是让三网合一,让电视用户也可以成为网络用户,这是一个伟大的理想。但是就是由于IPTV一直没有一个杀手级应用,让电视用户可以克服密密麻麻的遥控器去使用。所以IPTV尽管一直靠政策驱动,但几年来始终没有起色。另外也有很多IPTV厂商也在不断研制新技术、新功能,但是奈何IPTV不是技术驱动。归根到底,IPTV和3G一样,都是靠用户需求的驱动。
3G的杀手级应用是什么?
首先绝对不是可视电话,可视电话这个卖点是之前大部分人,包括全世界的运营商对3G的印象。因为从技术上来说,3G时代来临,速度的提升,最明显的就是可以打视频电话。但是,从用户角度来讲,你会跟你的女朋友打视频电话吗?消费者由于隐私权的考虑,会很抗拒这服务。另外由于三大运营商之间的3G制式不同,跨网之间不能打可视电话。所以可视电话不会是3G的主要应用。
那么,3G的杀手级应用是其他的增值服务吗?中国电信推出的3G品牌“天翼”, 把 手机上网、邮件等商务功能作为主要功能,主打高端商务人群。“不止是手机号,还是上网帐号、聊天号码、邮箱帐号”的“189”。中国联通现在也乘机推出了自己的时尚3G业务品牌:沃(WO)。也是定位增值业务,主打高端用户。
但是,商务人群只占手机用户的极少数,包括3G技术的发烧友,这些人是少数中的少数。所以,我们有必要把高端用户重新定义一下,什么是高端用户?是那些西装革履拿着高端技术手机的商务人士吗?恐怕不是,更多的高端用户应该是那些只打电话而不玩增值业务的人。他们是传统的业务量很大的那些人,是那种打长途电话连拨个IP号码都懒得拨的那些人,高收入者但是技术水平不高的这些人才是真正的高端用户。
对于运营商内部来说,由于自己是搞电信出身,多年来身边的人也都是设备商、SP等搞技术出身的人,所以身边的环境已经跟大众脱轨了,很容易陷入技术误区,觉得大众也理所当然会操作、会明白这些应用。其实对于大众来说,不知道什么是2G或3G,那些繁琐的功能会让人产生技术恐惧症。是的,3G技术的发展,的确让一部分用户使用越来越多的功能;但另一方面,也越来越复杂,让更多的人产生技术恐惧。
所以欧美电信运营商现在早已经不再提增值服务的卖点,而是直接以话费促销为手段了。也就是说,3G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的杀手级应用不是增值业务,而是低价格的话费。
因此,高端3G手机搭配增值业务的手段都做无法打开销量。所谓的高端商务用户其实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人,这一点,三大运营商也心知肚明,定位高端商务人群,更主要的作用是打造3G的高端形象,要是做大规模的话,还是要发展中低端用户。而中低端用户的特征,注定是要靠低话费来吸引他们。
3G不是大众业务,也不会是一个比2G更赚钱的业务。
很多人认为3G业务的主角是增值业务,这是个美丽的错误。随着竞争的激烈,一定是话费的价格战。这一点从欧美3G运营过程中已经证实,话费下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对于用户来说,会因为可以发邮件、手机上网等增值业务而换用3G的是少数人,大部分的人其实不关心什么是3G,他们只关心话费是否更便宜。所以依靠降低增值服务资费来抢用户,也是行不通的。
摆在运营商面前另一个问题是,3G用户何来?每个运营商都想从其他运营商抢夺用户,而慎重对待自己的2G用户转3G,因为从整体来说,3G的推出并不会赚更多,反而赚少了。从日本和欧美运营商发展3G的历程来看,3G用户大多数来自自有2G用户的转换。 在中国,有三种不同3G制式的局面下,更是如此。
中国政府之前承诺要在08年奥运会期间为世界朋友提供3G服务。但是,运营商对3G的态度,并不是那么积极,就是因为3G不一定是赚钱的,现有2G业务就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3G并不是一个政策驱动的产业,最终要符合商业规律,只有满足用户的需求才可能做大。
不同制式导致3G是一个赢着通吃局面
新移动在3G 制式上采用TD-SCDMA,新联通是WCDMA ,而新电信是CDMA2000.三种制式让用户转网的成本增高,因为要转网的话,之前的手机就能用了,必须新买一个手机。所以这种情况下,三大运营商谁先最快的速度先圈到更多3G用户,谁就能占领先机。因此,未来3G格局仍然会出现一大两小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发展用户的策略就不能按以往的策略。更适合单位团购,或者情侣、家庭成对购买的方式来圈用户。要巩固现有用户并抢夺其他运营商的用户,话费套餐模式将成为最佳手段。3G时代的费用模式将会很复杂,例如同网3G对3G, 3G 对2G,以及跨网的3G对3G,3G对2G,并且三种不同的3G制式,以及2G不同的两种制式。所以要巧妙地制定出各种情况下的套餐才能获胜。
根据工信部的意愿,在未来3年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将各发展5000万3G用户。但是3G不会是一个三大运营商皆大欢喜的平均局面,鉴于赢家通吃的局面,三大运营商会有不同的3G策略。
新联通有一个先天性的优势,首先是甩掉了一直很难处理的CDMA网络,可以轻装上阵,更重要的是WCDMA比其它两家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更为成熟的产业链,除了很容易从GSM升级外,可供销售的手机款式非常多。
而新电信从原来联通手中接过了烫手山芋CDMA,还有自己原来的小灵通,都是低端用户,所以会最积极打价格战,因为3G再低,也低不过小灵通话费。所以,对于电信和联通来说,最适合迅速降价的方式来抢夺用户。
但是对于移动来说,在TD-CDMA终端不足情况下,选择上网本作为的主打应用,反而因祸得福,因为上网本可能是3G的杀手应用之一。3G是用户驱动,而不是技术或政策驱动。对于用户来说,手机上的任何功能都比不上互联网。无论是游戏、视频、还是新闻。而手机上网目前来说是无聊经济,是人们在没有电视和互联网的情况下的补充,一旦有了互联网,用户就不会使用手机再上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