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09/6/3 09:21

3G催熟一键通重生

通信产业网  逄丹

曾经掀起业务热潮的一键通(Push-to-Talk,PTT),后因缺乏应用归于沉寂。现在,在3G的催熟下,一键通进入回暖期。

日前,中国电信分别在浙江宁波、上海的EVDO网络上开通了QChat集群通信业务。而今年更早时期,中国电信已在海南试点“天翼对讲”业务,面向政企客户和行业用户提供集群呼叫业务。

QChat技术由高通提出,是专门为cdma20001xEV-DO版本A无线网络而优化的高级PTT业务。

中国移动研究院业务研究所副所长封令隽解释了PTT业务在3G环境下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一方面,3G带来了高带宽的数据通信通道,减少了PTT业务的呼叫建立时延;另一方面,3G带来了全方位的市场竞争,运营商需要实施差异化运营策略,提高用户忠诚度。”

大起大落

其实早在1995年,PTT就已经开始显现出杀手业务的本质。美国运营商Nextel率先推出了基于iDEN网络,名为“DirectConnect”的PTT业务,面向行业用户,特别是物业管理和工程建设等行业用户。由于iDEN是一个封闭专用的网络,在其上开展的PTT感知效果等同无线对讲业务。凭借这一优势,Nextel无论是在用户数增长、ARPU值还是在用户忠诚度方面都十分理想,从而在竞争激烈的美国通信市场站稳了脚跟。

2003年,鉴于Nextel在数字集群业务上的成功经验,美国多家移动运营商推出了基于GPRS的PTT业务。我国运营商也于2004年试点PTT业务,例如,广东联通在2004年完成了基于GPRS网络的PTT试验网,中国移动也在广东、湖南等地进行了相关测试

虽然,一些专家预测PTT将成为我国数据通信业务的新热点。然而,PTT似乎有些水土不服,未能复制Nextel基于专网的PTT业务的成功,渐渐回归平静。

PTT在国内败走麦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话质量差、市场定位不清晰,以及终端匮乏等等。其中,通话质量成为最为重要的因素。中国电信广东研究院陈洁向记者表示:“好的体验对用户来说是最关键的。Nextel曾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要让用户拥有良好的PTT使用感知,至少保证PTT业务呼叫建立时延控制在1s之内。”

而借Nextel之风推出PTT业务的运营商显然忽略了这一点,他们基于GPRS蜂窝网络,在分组域(PS)上提供PTT业务,时延一般在6s左右,成为其失败的最大原因。 

QChat让C网领先一步

公网PTT业务的时延问题直到QChat方案的出现才有所改善。

基于高通QChat技术的HP-PTT具有接续速度快(建立时延小于一秒)、功能丰富(多种呼叫方式)、组网灵活(叠加于PDSN网络之上的纯IP应用)、组网简单(全国仅需一套)等特点,结合IMS业务引擎和通用组管理、融合数据库技术,大受运营商的青睐。

华为相关专家向记者表示:“QChat解决方案作为3G网络PoC业务的一种,集成了几种关键技术,有效地减少了响应时延,达到高效可靠的目的。”

其中,这些关键技术包括QSP(QChat Signaling Protocol)和QAS(QChat Application Server)。QSP是一种基于SIP协议的私有协议,采用二进制形式,明显缩短了消息长度、提高了传输效率并节省空口带宽,从而优化了PTT的通信时延。QAS也同样在业务处理方面进行大量优化,使得接续时间小于1S,并引入了较好的QoS机制。

但是,中国电信在上海和浙江宁波开通的基于Qchat集群呼叫目前还只是一个试点。

封令隽向记者表示:“基于移动分组(PS)域网络的方案和基于IMS网络的方案都可以实现PTT业务,采用何种方式实现,还需要看网络实际情况和运营商的投入产出比来定。”

陈洁也告诉记者:“中国电信也在探讨各种方案的可行性,以便将PTT业务的呼叫建立时延降至最低。”

不过,目前在TD-SCDMA和WCDMA网络上还没有一套可以保证PTT业务QoS的解决方案。“TD上没有专门针对PTT业务做的性能优化,例如短时隙,信道共享,在实现上性能优化上比较困难。”华为相关专家表示。电信专家侯自强也告诉记者,“TD和WCDMA在没有升级到HSUPA之前,上行速率比较有限,这就导致其呼叫控制时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影响应用感知。”

“如果其他两种3G技术要开发出一套类似于高通Qchat的解决方案,可能需要两年的时间。”陈洁强调。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