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LTE专利态势分析
LTE确立的时间相对较短,2004年11月份3GPP的魁北克会议上,3GPP决定开始3G系统的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的研究项目,2006年9月3GPP正式批准了LTE工作阶段(WI),LTE标准的起草正式开始,其后完成第2阶段的协议和第3阶段协议。
专利制度具有延迟公开性,如PCT申请的专利有32个月时间选择是否进入国家阶段,使得目前公开的明确涉及LTE中国专利数量不多。截至本文的检索时间,2009年2月公开的明确涉及LTE长期演进的中国专利申请数量为170余件。
根据前面对专利重要性的表述,可以判断目前公开的这些专利主要属于标准框架层面专利和实现技术专利,数量不多但非常重要。
而业界对于LTE整个的专利态势分析如同对TD-SCDMA的分析一样也要结合底层技术来分析,对于LTE重要的底层技术就是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和MIMO(智能天线多入多出技术)。
1.明确涉及LTE中国专利国内申请居多
国内申请人在LTE长期演进上没有像在3G上那样落后国外申请人7年后才开始申请专利,明确涉及LTE专利最早从2005年开始出现,华为公司和中兴通信公司在这一年各自提交了相关专利申请。国内通信业界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相比10年前有了巨大改变。
不容忽视的是,国外通信产业巨头非常重视对中国专利的抢占,如三星公司对于LTE的物理层、空中接口协议和网络架构三大研究方面都提出了专利申请,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INTERDIGITAL)在物理层和网络架构方面获得了专利权,阿尔卡特在空中接口方面申请了专利。目前正是LTE激烈争夺的关键时刻,需要中国通信产业界全力应对。
而从TDDLTE和FDDLTE两个方向来看,目前支持TDD路线技术的专利数量较多,表现得更受重视。
2.底层技术OFDM专利为多方拥有
LTE相比3G技术具有重大不同,最显著的就是使用了OFDM正交频分复用的多址技术替代CDMA多址技术。OFDM技术专利从世界范围看分布是比较广泛的,并没有完全为大型跨国机构所垄断。
拥有100件以上专利的机构的专利总量占到全部的40%,在这个量级我国有华为和中兴通讯这样的大型企业。拥有专利件数在20~100的机构的专利量占到总量的20%,在这个量级我国有一批大学和企业如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及北京创意视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贝豪通讯电子有限公司等。6~20件这个量级占到专利总量的约16%,这个量级上我国有西安交通大学、大唐电信集团等机构。
1994年到2005年,国外来华申请数量一直领先国内申请,但近年国内申请的发展速度更快,从2006年开始国内申请超过国外来华申请,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我国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已经认识到OFDM相关技术的巨大产业前景,在这个领域积极申请专利,并且已经拥有一定份额。
3.MIMO技术专利蓬勃发展
在3G技术中,智能天线技术是TD-SCDMA最大特点之一,也被同行评价TD-SCDMA能够成为3G国际标准的重要原因,而在这之后以MIMO为代表的智能天线在长期演进中占有重要位置。
从专利涉及技术主题数量的增长情况看,MIMO技术目前正在蓬勃发展,应用领域和技术改进不断,应该是尚未形成专利垄断的时期。
综合来看,对于LTE专利,国内申请人已经具有了比较强的专利意识,做出了很多努力,并且近年我国企业特别是华为、中兴通讯这样的大型设备商在专利博弈竞争上已经具有了一定实力,在一些国外主导的技术标准下成功突破了专利壁垒。
四、积极应对专利竞争
本文从实证性的角度分析了TD-SCDMA和LTE的专利竞争态势,总体上我国企业在通信领域的专利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我国企业不能掉以轻心的是国外通信企业在专利竞争上富有经验,主要表现在:
跟踪能力强,对于新的技术路线和技术发展方向富有敏感性,有价值就跟进;
变通能力强,在认为有潜力的技术方案下通过小改进产生出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技术方案并申请获得专利授权,形成外围专利包围之势;
专利撰写水平高,对技术方案进行抽象扩展,尽可能大地获得专利保护范围。
我国通信产业要想获得产业竞争的优势地位需要企业深刻研究专利战略,提升自身的知识产权能力。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通信产业界感受到专利竞争压力的时候也是努力进取竞争中获得发展的时机,希望中国通信产业界看到专利的重要性,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应对专利竞争。
作者: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王雷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 戴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