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光通信
2011/10/26 14:46

对话亨通集团董事长崔根良:做企业的“毅力”

通信产业报  伊佳

“做企业和做人一样,最重要的是‘毅力’二字。”回顾20年来走过的创业之路,亨通集团创始人,也是亨通的精神领袖——崔根良这样描述他的人生感悟。

从20年前太湖之畔的乡镇企业,到今天成为中国线缆产业的领军标杆企业,亨通走过了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从创业初期的人、财两缺,到上世纪末的通信严冬,再到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亨通成长的道路上从来不缺少坎坷和挑战。但是,凭借做企业和做人的“毅力”,崔根良和他的团队闯了过来,并且化危机为动力,实现弯道超车,在销售、管理、研发各个层面不断完善和创新,将亨通打造成为国内最成功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之一。

面对成功,崔根良有着作为实干者和企业家特有的务实和危机感:“别看现在企业做大了、辉煌了,实际上我们一直如履薄冰,决策稍有闪失,就可能影响亨通今后的发展。”在“小心谨慎”的背后,是亨通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成为世界前十的光通信企业、成为一家百年老店。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秉持着这种“毅力”的企业和他的领导者,终将达成所愿。

在亨通成立20年庆典的前夕,《通信产业报》记者一行走进亨通,走进中国光纤光缆产业之乡—吴江,通过总编辑辛鹏骏与崔根良的深入对话探寻亨通成功的“密码”。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机会不等人,一直等机会的人才能抓住机会;善于抓住机会的人,才可能有所成就。”

辛鹏骏:在亨通20年的时间点上,站在今日亨通发展新高度上,回首20年的创业起始,确实令人百感交集。我想个中滋味,带领亨通一路走来的崔总体会应该最深的。如果让崔总来评价这20年亨通创业发展之路,您会用怎样的一句话来评价?这20年,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崔根良:我以前说过一句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公司和人一样,都要经历从出生到变老的过程。让个人来总结自己的成绩和失误,难免会有些片面,企业也一样。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亨通一步一步从危机中走了过来,靠的是什么?是“毅力”。做企业和做人一样,最重要的是“毅力”二字。企业发展其实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不同的企业,哪怕是在同一个行业,也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因此,对于企业来讲,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就是成功的关键。

亨通一路走来可以说抓住了两个最重要的机遇:一是改革开放的机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为农村能做企业的人提供了很多机会。第二是我国通信业大发展的机会。20年来,我国从通信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化大国,亨通伴随着国内通信行业的大发展成长起来。应该说,没有这两个前提,就不会有今天的亨通。

辛鹏骏:在亨通发展的20年道路上,会有很多形形色色的机会和机遇,有些是机会,有些则可能是陷阱。因为判断出现问题导致决策失误的先例在产业内有很多,那么您是怎么判断?如何选择切入的时间点呢?

崔根良:“机会不等人,一直等机会的人才能抓住机会;善于抓住机会的人,才可能有所成就。”

企业要抓住机遇不能靠某个人,而是要靠一个团队。这个团队能否抓住机遇则要看团队的思路、能力和智慧。而最重要的是,这个团队要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判断。比如说对于云计算,虽然这个概念现在在业内非常热,但是目前云计算还只有路径,没有目标,所以我们是否要对此投入就要考虑清楚。

对于光通信产业的发展,我们的观点是:这个产业还将不断的向前走,亨通对此有信心。因此,任何一个对发展有用的资源,亨通都要“砸”。亨通花费3年时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自主研发出光棒技术;亨通还投入巨资收购ODN厂商……这些都是依据亨通看好这个产业前景的判断。

当然,与世界上优秀的企业相比,亨通的管理团队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正在通过各种手段缩短这个差距。企业的发展、决策关键取决于管理技术团队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不学习、不锻炼就要落伍。作为领导要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对市场要有研究和正确的判断,要具备敏感性、悟性和预见性,要有驾驭市场、把握全局的能力,要把握好生产与市场,市场与本公司营销的关系,制定相对应的灵活的策略,充分考虑客户、趋势、价值等因素,把价格作为市场有选择的杠杆。

辛鹏骏:多年来,亨通从一家只做线缆的小企业发展成为集光纤光缆、光棒、特缆于一身的多元化企业。当初您对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是如何考虑的?走到今天总结了哪些经验?

崔根良:真正的大公司,必须是多元化的。亨通对行业、产业多元化发展要探索、尝试,但需谨慎,一个公司发展、扩张的同时也要调整,发展和调整是不断并进的。亨通到底哪些有所为哪些有所不为,必须切身领悟。有所为的要发展,有所不为的要调整。

遵循“亨通所能、量力而行”的多元化投资理念,亨通现已发展成为以光电通信传输及电力传输产品的研发制造为主,集金融投资、热电能源、地产置业为多元发展的国家级企业集团。在光电传输领域,亨通已成为目前国内产品系列最全、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研发生产企业,集团旗下拥有30多家子公司。

寻找标杆进入全球前十

“亨通对标的企业不仅是规模比我们大的企业,那些在某个领域做得很好很突出的小企业,也是我们在该领域学习的目标。”

辛鹏骏:亨通非常注重对标发展,为什么要对标?对标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我们是如何确定对标企业的?

崔根良:虽然亨通已经在国内的光纤光缆市场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也看到,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亨通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天,亨通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我们提出要从国内领军企业向国际前十强的国际化公司跨越,下一轮的发展必须实现从量到质、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变。

因此,亨通确立了“对标”战略,选择在产品、技术、创新等方面走在前面的公司进行对标。对标杆企业的对照学习,我们不能只比较、对照规模,我们还必须要对照他们的管理、技术创新、新品研发、产品市场竞争力等等方面,进行认真深入地比较和分析,要全方位的学习他们的优势。

当然,亨通对标的企业不仅是规模比我们大的企业,那些在某个领域做得很好很突出的小企业,也是我们在该领域学习的目标。

辛鹏骏:亨通如何看待国际化,拓展国际市场,亨通有哪些目标和举措?

崔根良:亨通从2000年起组建海外队伍,如今已在15个国家设立营销服务公司,产品出口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光缆出口预计达到总产能的10%。

针对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我们提出“5-3-1”基本量化标准。所谓的“5”、“3”、“1”,其中“5”是指公司的产品出口比例要达到50%以上,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标准;“3”是指公司30%以上资本是海外资本;“1”是指人才结构中有10%以上具有全球视野及国际化经营管理技能的国际化人才,当然如果我们真正能有10%的人才符合国际化人才的要求,那么前面的“5”和“3”的目标实现就有很好的基础。

国内市场打的是阵地战,打下了就不能丢,是亨通的根据地,国际市场打的是攻坚战,别人退出之时就是我们进入之际。全球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做百年亨通,没有国际化肯定做不成。但国际化肯定不会顺利,需要一个过程。第一步是产品走出去,第二步是产业国际化,第三步是资本国际化。

辛鹏骏:那么与国际标杆企业相比,亨通目前最大的差距是什么?潜在的问题是什么?

崔根良:我最害怕的是团队有了惰性,满足现状就会不思进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进则退。因此,我要求亨通的领导团队不能有满足感,不满足就是最大的动力。

做企业,麻烦比喜悦多,总会有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

辛鹏骏:很多时候,价格战成为业界对光纤光缆行业的第一印象,您认为光纤光缆行业应该营造一个怎样的产业秩序?

崔根良:其实现在在很多传统行业,竞争比光纤光缆行业要激烈得多。一个面向市场的企业,是不应该害怕竞争的,害怕的原因只能是因为自身缺乏竞争力。

但是从另一方面,我们的产业也需要一个良性的供求关系和良好的秩序。90年代,在当时还不是很规范的外部市场环境下,亨通始终坚持着“诚信、平等、理性”的经营哲学。亨通做事从来都是规范操作的。比如,有的企业故意拖欠别人的货款,有钱也不给你,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本事。但是我们当时尽管是乡镇企业,做事情却比许多国有大企业还规范,从来没有拖欠过客户一分钱,说好一个星期给,绝对不会超过一天,资金紧张的话就想办法融资。虽然有的时候,我们去要回别人欠我们的钱也很困难,但是我们还是信守诺言,坚持诚信,不去效仿这种短视的行为。亨通的口碑和信誉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这是一笔无形资产。

自主创新做百年老店

“在中国活得很好的企业不一定是资格老的企业,而往往是后起之秀,这是因为做跟随者简单,但是做领跑者却很难。”

辛鹏骏:我知道崔总很早就提出了要让亨通成为一家百年老店,要打造基业长青,亨通需要做哪些准备?

崔根良:针对企业发展,我们亨通人做事情,要么不做,做就要做强做大,做出一流水平。

目前亨通的发展已不仅仅是为了赢利,而是进入做事业的阶段,是要把亨通的事业从一个台阶提高到新的一个台阶,把亨通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我们提出要做“百年亨通”,但如果不把亨通的发展作为事业来做,则永远无法实现持续发展。

如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就必须要在技术上领军,技术上领军不了,就成为不了领军企业,只有在技术上领军,人家都跟着我们走,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再把市场做大,才能成为领军企业。

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无我有要靠什么?要有新技术,技术上要领先,归根结底就是创新,即使原创性达不到,至少要在技术集成上有创新。拿来主义很管用,但光靠拿来主义是没有前途的。若没有技术原创能力,可以发展技术集成能力。对拿来后的技术要有合成能力,再创新,并超越别人;要做到人无我有,领导的眼界要超前。人有我优,体现在市场上就是客户认可,不是靠自己吹,公司要有口碑,要有品牌,要有知名度,你做的就一定要比别人好。

辛鹏骏: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做企业很难,做创新的企业更难,亨通如何保证企业的创新性?

崔根良:中国有一个很独特的现象——活的很好的企业不一定是资格老的企业,而往往是后起之秀。这是因为做跟随者的道路要相对简单些,但是做领跑者却很难。跟随者只需要凭着魄力、胆子大,善于调动资源就可以了,而领跑的企业却要判断产业的发展方向,一个决策失误,很可能会断送了大好前程,从此一蹶不振。

所以,做第二名容易,做第一名却很难。亨通现在已经到了向第一阵营跨越的关口,而我们持续领跑的保证就是不断创新,以及创新背后的企业管理、人才制度。

辛鹏骏:在自主研发和创新方面,亨通近年来总结了哪些经验?

崔根良:回顾亨通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关键就是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我总结了四方面的经验:一是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二是加大创新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三是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营造技术创新良好环境。四是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实现合作双赢。在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亨通注重产、学、研合作。早在2001年,亨通就与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合作培养“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班。近几年,又分别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项目合作,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成立北邮-亨通通信光电子联合实验室,在南京邮电大学设立“亨通光电奖学金”,致力于推动国内光电通信产业的发展。

三年发展靠运气、十年发展是靠义气、三十年发展靠制度,要做百年公司、百年发展,就要依靠制度和文化建设。制度和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两个字“约束”,一个企业没有约束的话,每个人的想法和行动都不一样,自行其是,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形成不了合力。

辛鹏骏:作为一个民营企业,亨通在企业社会责任上的表现一直非常突出,您是如何认识个人、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的?

崔根良:我常说,亨通不是我的,是大家的,最终是社会的,一个人最大的价值就是他的社会价值。作为苏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单位,亨通从来没有忘记对教育事业、革命老区、灾区、扶贫帮困、慈善基金以及各项公益事业的捐助,捐助资金累计超亿元。5.12汶川大地震,全集团捐款捐物累计超千万元。

一个私人企业老板在早期的时候,总是习惯于说“这个企业是我的”;后来合伙制、合作制、股份制发展起来了,人们说“这个企业是我们的”;当今世界,人们发现真正百年以上的企业是很少的,才清醒的意识到“企业终究是社会的”。

我认为一个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就是捐钱捐物,企业的根本责任是经营好企业自身,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在依法经营、健康发展的前提下,积极担当责任,多贡献税收、多创造就业岗位,引导和推动地方产业的向上发展,为地方经济多作贡献;其次企业开展公益活动的动机应该纯粹,不能以行慈善之名,谋自身名利之实。

辛鹏骏:展望下一个20年,您希望亨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崔根良:当初我做线缆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20年后亨通会成为现在的样子。对于未来,我们也很难预测后面的路会怎么走,或者应该要怎么走。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20年后亨通还在,那她一定是一家国际化的企业。

成绩,只代表过去,到我不再干了,亨通还很健康,还在发展,那才算是成功。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