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光通信
2013/4/18 09:09

规模部署加速 100G“翻新”测试体系

通信产业报  张海龙

去年,业界争论如火如荼的“要不要上100G,什么时候上100G”问题,最终尘埃落定于中国移动跳过40G建设全球最大的100G网络。中国移动投入30亿元进行100G设备集采拉开了中国100G正式商用的序幕。随着100G大规模部署的兴起,对测量、测试仪器也有了全新的需求。

在线OSNR急需解决

大规模建设100G不只是对系统设备、网络等的考验,同样也是对测量、测试仪器的一次大考。

“相对于10G/40G,100G网络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网络。对于网络测试来说,更可以说是从原始时期进入到了文明时期。”EXFO大中国区技术总监孙学瑞如此表示。在10G/40G网络中,只需测试线路中有无信号就基本满足测试需求。而对于100G此种测试方法已经失去了有效的作用。100G系统普遍采用DPM-QPSK(偏振复用 四相相移键控)的调制方式,信号是一种偏振复用的信号,即无法采用40G系统信噪比测试的方法来进行100G在线测试。

谈及原测试方法无法测试100G网络的原因,JDSU高级产品专家沙慧军也向《通信产业报》(网)记者介绍到,“由于100G波分系统采用PDM-QPSK的调制技术,即利用光信号的两个偏振态之间相互正交特性来实现在同一个光载波上携带两路信息,使得信号码元速率下降一半。这种特性与40G网络中普遍采用的认为光信号是具有单一任意偏振态的偏振光的偏振态分离法带内信噪比测试原理相违背,而无法继续采用40G的测试方法,且100G光信号频谱较宽更不适合采用类似10G在线OSNR监测的带内法。”

据了解,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今年也将开启资金规模不小的100G集采工作。中国100G大规模部署的帷幕即将掀起。从100G部署开始,到目前正逐步扩大部署规模。这正预示着100G测试工作再也回不到在实验室、试验网上,测试人员可以随意断网进行测试的时期了。

100G商用时代的到来,需要全新的满足现场测试、在线测试等新情况的测试仪器。目前,有关于100G测试难点主要集中在在线OSNR(光信噪比)测试,纠前误码率测试,CFP2和CFP4验证,100G压力测试,OTN分组化业务承载等方面。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所项目经理李允博表示。

目前,所有测试厂商均关注并研究这些方面以期早日推出全新的解决方案,满足运营商现场测试需求。

如在线OSNR测试方面。OSNR是DWDM(密集波分复用)系统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与系统设备性能直接相关。通过测试OSNR即可便捷的了解到DWDM系统状态。在谈及OSNR在系统参数中的重要意义时,孙学瑞介绍到,系统OSNR下降严重,则系统性能也将大幅减弱,同时接收信号定存在误码;而从系统维护的角度分析,随着DWDM系统波数增加,OSNR可直观体现出系统整体性能。其是OTN系统维护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甚至可以说OSNR近乎是唯一的光层参数指标。

但目前,100G系统面临维护的问题是,并没有商用的测试设备支持在线光信噪比测试,一般采用光谱仪进行测试。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在50GHz的通道间隔下,100G的信号光谱会出现交迭的情况,从而用传统光谱仪无法在线给出光信噪比参数,必须采用与40G采用的带内OSNR(in-band OSNR)的方法相近测试方法。如在40G系统中,可利用信号与噪声的偏振属性不同,比如偏振消光法来测试带内信噪比。而与40G系统不同的是,100G系统普遍采用DPM-QPSK的调制方式,信号是一种偏振复用的信号,也就是说无法采用40G系统信噪比测试的方法来进行100G在线测试。孙学瑞表示。

目前针对100G的OSNR测试的成熟方法主要是采用关闭信号光的信道噪声积分测试法,但这种方法适用于实验室应用却并不适合现场及在线测试应用。

针对这一问题,业界也提出了多种测试方法。沙慧军介绍到,除了关闭信号光的信道噪声积分测试法还有其他几种测试方法,如外加参考信号的DSR分析法、CD/PMD补偿的带内相干接收DSP内噪声评估法、及时域周期信号高分辨频偏分析法等,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同时这些方法均不能完全适用于100G波分系统整个网络结构在线测试应用场景。

测试厂商正对在线OSNR测试进行不断的研发工作以满足市场需求。如EXFO目前可为用户提供100G在线光信噪比测试服务。并承诺用户将来可以通过测试设备升级的方式,对其光谱仪FTB-5240S-P或FTB-5240BP进行升级,从而具备对100G系统进行在线光信噪比测试能力。JDSU对在线测试OSNR领域进行的深入的研究,不久也将会有相应的带内测试方案推向市场。

此外,纠前误码率测试,CFP2和CFP4配套测试等也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各个测试厂商正在进行相关测试仪器的研究开发当中。

集成化的设备

随着100G大规模应用,在100G网络中需要测试的性能指标也不断增加。如测试网络产品从物理层到业务上层的不同业务承载的有效性,多业务混合、故障产生等方面。

但使用原有的测试仪器有可能是一种测试仪器只能测试一个或几个参数指标。这将大大增加运营商投入成本以及一线测试人员携带设备的负担。

将尽可能多的测试功能集成到一台设备中已经成为业内以及测试厂商的共识。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