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的“反垄断”、“假宽带”,到今年的“3·15”,中国的宽带服务质量一直受到消费者的关注,而在这个问题上,许多时候运营商与用户一样无奈。这种情况必须尽快加以改变。
《通信产业报》(网)记者历经数月的采访总结、客观分析,用户对于宽带应用的“怨气”主要可归结如下:昂贵的网间结算费用、宽带接入没有选择权、低速高价。
网间结算是指不同通信网络如电信网、联通网之间互相访问时产生的流量结算。目前我国网间结算费用有一个官方的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标准,沿用2007年的规定:100万元每1G流量,而该费用在美国为5000美元。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目前电信和联通之间直连宽带为261.5G,仅占两公司拥有1078G国际出口宽带的24.3%。此外,互联时延、丢包率等互联质量也不符合原信息产业部的要求。这也意味着,电信、联通必须在网间互联方面,拿出更大的力度。
随着近几年网络流量的飞速增长,骨干10G/40G设备成本的逐步下降,网间结算已经具备调整的环境。同时,随着100G的成熟,三大运营商均表示在今年或者明年部署100G设备,每套系统可提供8.8T的容量,届时,如果可以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西安等核心节点开通数个波段,互联互通便不会再困扰ISP。
而“宽带接入没有选择权”实际并非运营商一家之罪,开发商与物业其实贡献良多。一个小区甚至能对运营商开出数十万的入场费,当然签订合同的附属条件就是“独家接入”。近日,北京联通全面实施宽带提速,却同时也遭到了物业的“全面阻挠”。迫于无奈,北京联通在多个营业厅中昭示:“某某小区如需宽带提速,请先与物业协商,如物业允许,请致电联通工程部。”
其实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共建共享,并推动有关部门将宽带纳入城建配套设施加以保证。上海市已经从2011年正式成立第三方机构监督共建共享工程。目前上海市所有2011年之后的小区以及部分改造小区都具备了联通、电信以及第三方驻地网运营商的接入能力,给用户提供自主选择的同时也解决了入场费问题,该方案值得在全国推广。
至于“低速高价”,其实是一个遗留多年的顽疾,这方面既有运营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也受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状况的束缚,实非朝夕可除。为此,电信早在去年就启动了“宽带中国”行动,联通也开始部署光纤到户。FTTx为运营商的提速降价的突破口,随着运营商全面启动光纤入户工程,每个用户都可以升级到10M/20M甚至100M的带宽,提速降价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