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移动平台
2016/7/1 12:34

RCS成全球运营商转型利器:中兴助中国移动国内率先起航

C114中国通信网  刘定洲

C114讯 7月1日消息(刘定洲)在今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站上,GSMA宣布全球多家运营商将在全球范围内共同推动融合通信富媒体通信服务(RCS),并倡议统一RCS配置文件(Universal Profile)。这项倡议将进一步推动全球RCS的互通,以及生态圈的建设,现已得到57家全球运营商和制造商的支持。

此前C114已获悉,中国移动正努力推动和全球运营商进行RCS网络互联互通。从目前来看,全球运营商在RCS驱动业务转型上达成了普遍共识,并将合力打破运营商之间的壁垒,让通信基础业务成为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和平台。

在国内,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和中兴通讯都加入到这一行列。在中兴通讯全力支持下,中国移动今年“5.17”启动了RCS试商用,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慧镝表示,今年要重点推进RCS的普及。

“RCS是下一代基础通信平台的最佳选择”

全球范围内,移动互联网产业突飞猛进,不仅消耗了巨量的移动流量,运营商的语音、短信等传统电信业务也因为APP的兴起而逐年萎缩。国内同样如此,微信的崛起伴随着短信的衰落,微信免费通话等应用也在侵占语音业务的市场份额。

尽管运营商大力推动流量业务,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地位的弱化,导致了运营商得到的收益与投资严重不对等,沦为OTT的“管道工”是运营商不愿意看到的。更重要的是,运营商其实拥有手机号码这样的优质入口,以及海量的用户资源,完全有能力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运营商当然早已看到了问题所在,事实上GSMA早在2007年就开始了RCS规划和标准制定,国外顶级运营商已经开始陆续商用RCS的早期标准。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全球有35个国家的48家运营商商用了RCS,包括AT&T、Sprint沃达丰、KPN等。中国移动则是RCS新标准的强力推动者。

从功能看,RCS将全面升级运营商现有的语音、短信等业务,提供富媒体消息、群聊、高清语音、高清视频等“升级版”业务,以及阅后即焚、流量红包等新奇的互联网应用。以此为平台,运营商能够提供各类应用的集合,以及针对企业级需求的应用。

在昨日召开的RCS高峰论坛上,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朱进云对C114表示,RCS能增加运营商的业务吸引力,增强运营商对客户个性化业务需求的响应,基于同样的价格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论坛上观点看,RCS是下一代的基础通信平台的最佳选择。”

中国移动起航“两步走”

经过两年蓄力,中国移动RCS在今年低调试水,并将在下半年规模推广。在本次展会上中国移动推出了一款支持RCS的自有品牌手机N2,并介绍了RCS“两步走”的战略,要先APP、再原生(Native)逐步导入RCS。

朱进云强调,这并不意味RCS是一款功能强大的APP,RCS的定位就是“Native”,是手机与生俱来就拥有的功能。RCS需要Native终端的支持,先APP形式是方便现有终端用户导入。据C114了解,包括三星、小米、联想等手机制造商正在进行Native终端产品的验收测试,芯片层面高通和联发科也将实现对RCS的支持。Google在操作系统层面的强力支持,也为RCS推广扫除了一大障碍。

事实上,此前运营商推出的飞信、易信,都不算成功,让运营商吸取了足够的经验。“RCS的定位,并不是要和APP竞争,而是入口和平台。RCS带来了高清语音和视频等能力,这是移动互联网产业所缺失的,通过能力开放,运营商能够和APP之间合作、共赢。”朱进云说。

朱进云还纠正了一个常见的误区:运营商不如APP开放。“事实上APP之间往往不能互通,不仅是国际间的(例如微信和WhatsApp),国内的APP也是。而运营商正在推动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支持不同RCS业务之间的互通。”据C114了解,中国移动不仅和国际已经商用RCS的运营商进行互联互通工作,在本次RCS高峰论坛上,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均表示,各方正在积极推动互联互通测试。

RCS定位入口型业务,其商业模式需要获取海量用户,这将是中国移动首要面对的问题。除了免费策略外,中国移动还要在使用体验和终端推广上花费精力。从网络层面看,中兴通讯独家承建的中国移动RCS网络是全球最大的RCS局点,涉及多网元、多模块,此外中兴通讯还负责对接飞信、中软、菊风、VoLTE的联合调测工作,帮助中国移动将飞信用户导入RCS。在本次RCS高峰论坛上,中兴通讯展示了基于RCS的富媒体消息、增强型呼叫、号码隐藏、精准营销能力开放、多媒体服务号等业务演示,让运营商发展RCS吃了一颗“定心丸”。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