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2025/4/30 13:37

优咔科技:重塑汽车出海服务新基建,引领全球化智能网联浪潮

厂商供稿  

2025年4月30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上海”主题展区内,由上海市数据局指导、优咔科技等七家龙头企业共同发起的“智能终端出海服务创新联合体”正式揭牌。这一动作被业界视为中国智能终端全球化布局的里程碑事件。上海市数据局副局长钱晓在致辞中强调:“联合体将作为产业协作的‘超级航母’,通过技术、服务与规则的协同创新,破解出海核心瓶颈,服务国家‘双循环’战略。”

作为联合体秘书处单位及技术核心支撑方,优咔科技的全球连接管理平台(GSM)与区块链跨境数据解决方案被纳入联合体首批公共服务能力。这一安排凸显了政府在汽车出海领域对“技术底座”的重视——唯有夯实通信与数据两大基础设施,中国车企方能真正实现全球化高质量扩张。

汽车出海:从“贸易行为”到“国家竞争力”的跃迁

规模爆发:2024年中国乘用车出口量达549.5万辆,同比增长24%,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30%(数据来源:盖世汽车);

战略升维:汽车产业作为高端制造的代表,其出海已从单纯的产品输出转向“产品+服务+标准”的生态输出,关乎国际话语权争夺;

政策加码:国务院《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要求“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国际化”,联合体的成立正是对这一方向的落地响应。

产业痛点:汽车出海服务商的“无人区”困境

当前,中国车企出海面临通信连接的“三座大山”:

对接成本高:单车型需接入全球数十家运营商,(如沃尔沃需覆盖北美AT&T、欧洲Vodafone、东南亚Singtel等),开发成本超千万元/车型,分散采购导致资费畸高,部分区域流量资费高达国内数十倍;

合规风险大:车企出海初期对通信连接、信息安全、数据传输等领域缺少了解,部分服务商提供高风险的方案,例如使用旅游卡资源、非标准方案,导致车企面临很大的合规风险,为车企在当地的长期运营埋下隐患;

服务质量低;海外运营商网络覆盖参差不齐,技术能力与国内运营商相比差距较大,近年车企多次面临跨国网络故障,修复周期长达72小时,严重影响车主体验。部分初创企业缺乏长期经营的能力,车企未来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尽管汽车出海规模激增,但在车联网连接的专业服务领域仍处于“草莽时代”。跨国通信企业缺乏本地化服务能力,而不少初创公司由于发展的不确定性,难以承担车联网长达10多年生命周期的长期服务保障。 “这就像2010年前的跨境电商——需求爆发但基础设施空白,谁有能力先建成‘水电煤’,谁就是规则制定者。”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

优咔方案:技术重构汽车出海基础设施

优咔科技长期深根车联网连接领域,车联网连接管理市占率国内及国外均超20%,也是继三大运营商外最大的第三方连接管理平台,市占率达50%;分支机构覆盖香港、欧洲、中东等6大区域,本地化团队提供7×24小时运维。通过全球连接管理平台(GSM)——从出海业务的“百团大战”中脱颖而出。优咔科技的GSM平台通过三大创新实现全球车联网连接领域的领先优势:

统一管理:提供标准化的连接管理API,完全适配车企复杂的生命周期管理需求,车企一次对接即可调用全球所有主流运营商资源;

ONE SIM:提供SGP.02/22/32 全栈方案,通过eSIM技术帮助车企减少物料号、提升本地网络接入能力。车辆出厂预装“种子号”,在国内方便进行工厂测试,销售后通过空中下载(OTA)切换至本地运营商(如沙特STC、巴西Vivo),物料号减少至1个;

智能运维:实时监测全球网络信号质量,通过AI及自动化技术,提前预警批量故障,及时响应当地的服务需求。

同时,优咔科技借助千万级连接规模、全球本地化服务能力以及与全球主流运营商的战略合作,以合规经营、长期服务为宗旨,帮助车企降低运营风险,同时整车生命周期的连接与运维费用较传统车企自建降低40%。

案例:

优咔科技已经帮助吉利汽车、东风汽车、东风柳汽等车企实现百万级车辆的出海连接服务,部分区域和车型已经实现到港48小时内激活本地通信服务。通过优咔科技的技术与商务优势,帮助车企实现一点发卡、全球售车,典型区域例如欧洲的月均通信成本从15欧元/车降至9欧元。

范式革命:中国汽车出海的“优咔范式”

优咔科技的实践验证了一个道理:汽车出海不仅是制造能力的比拼,更是基础设施的竞争。优咔科技以优秀的技术、坚定的合规意识、健康的公司结构,成为汽车出海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引领者,实现了三重突破:

1. 技术层面:将分散的资源整合为标准化公共服务,降低行业整体成本;

2. 商业层面:开创“连接即服务”(CaaS)模式,重构车企利润结构;

3. 战略层面:成为国家智能网联标准出海的“技术使能者”。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