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门户(微博 微信) 论坛(微博) 人才(微博) 百科 | C114客户端 | English | IDC联盟 与风网

媒体大全 - 中国数字电视 - 媒体精选 - 正文 运营商投稿当日通信资讯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扁平化的历史转折

http://www.c114.net ( 2008/6/6 10:49 )

【编者按】被称为“21世纪简史”的《世界是平的》,在畅销全球的过程中,提出并论证了一个鲜明的结论——“当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演化为全球社会生活的扁平化。它不仅包括全球宏观政治、经济的扁平化,也包括贯穿经济生活的过程管理扁平化。”这个结论,令人兴奋、令人恐慌、令人彷徨。置身于一个扁平化的世界中,每一个个体和组织,都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所处的地缘生态,做出判断、进行抉择、付诸行动!用“平坦”的视角观察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乃至中国广电业的变革,会得出什么结论?在不断压缩、日渐扁平化的进程中,面对冲撞与聚合的原生力,如何顺势而为?赵季伟老师以宏大的视角、细致的笔触、严谨的逻辑,论述了中国广电业的平坦化进程——“中国数字电视平坦化和扁平化的广义组合,孕育于偶然的必然回归。这些回归来自于政治与经济、电视技术与数字技术在此刻的共同交汇所产生的聚合力。”这种聚合力,正是我们久违的期待!

 

美国《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教授在他的全球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中揭示:当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演化为全球社会生活的扁平化。它不仅包括全球宏观政治、经济的扁平化,也包括贯穿经济生活的过程管理扁平化。从1.0到2.0,再到3.0的全球化演进,世界正在被网络所缩微,并不间断地被压扁、拉平。

置身于趋向平坦化的世界,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网络对政治、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大融合。在这种融合的背后,冲撞与聚合的原生力并存;任何一个融合中的个体,要么在冲撞中消亡,要么在聚合中成长!

必然的,当我们回归中国数字电视的现实土壤,无论冲撞或聚合,都将发生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缘生态之上。

有线篇: 数字电视业务扁平化

从物理层面走向逻辑层面的大融合,成为有线传输的一般规律;在有线传输中聚合与融合多种业务,成为新兴电视业务的普遍特征——有线传输业务平坦化与扁平化共存。

当初有线电视是由共用天线系统发展而来,并逐步建设成为广电独立经营的地域性封闭网络。

由用户端向后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有线电视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能够在用户端保持“最后一公里”的优势。然而,当有线电视数字化以后,一方面有线电视网与电信公众网之间已经不再存在“数字鸿沟”,有线电视网能够实现的公众服务性业务,电信公众网都能够在物理层面予以支持;反之,电信公众网的开放性和双向传输的对称性,却从本质上制约了有线电视网开展电信业务。因此,掣肘于双向交互门槛的有线电视网,在业务逻辑上遭到不断挤压,并被压扁成为在有限平面上、有限承载的局部业务。

另一方面,“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基因不断进化,使人们普遍衷情于互联网。在全球化经济和平坦化市场的推动下,互联网技术与应用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既提高了网络性能,又将开放的边界推向全球任意角落,导致有线电视网“最后一公里”的优势荡然无存。

时代氛围逼迫有线电视城域网的业务趋向开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态势,从物理层面走向逻辑层面的大融合,成为有线传输的一般规律;在有线传输中聚合与融合多种业务,成为新兴电视业务的普遍特征。

综上得到的必然结果,即有线传输业务平坦化与扁平化共存。

证一:双向交互成为有线数字电视主旋律。

CCBN2008留给业界的普遍印象是:有线数字电视业务正由单向不平衡的广播电视向双向交互方向实施集体突围。

一系列紧紧围绕双向交互而定制的设备、系统和方案,都成为有线数字电视业普遍研究的中心命题。比如,在现有的铜质同轴网络上,依据Wi-Fi标准,采用更高的频率段, 通过Wi-Fi over Cable的方式,改造双向有线电视传输接入网络,从根本上实现了双向信息的交互功能。这种“后转换时代”的高论,不能认为是对传统有线数字电视传输体系的颠覆,而是在现存有线传输介质上开发传输资源,进一步发挥广电优势的创举。

还有更多的新技术双向改造解决方案,包括EPON在内的新技术,都提供了有线电视传输网承载交互数字电视业务的平坦化。

证二:CA格局重新洗牌,付费电视业务流程重组

在双向交互式业务需求的挤压下,原来“CAS惟大”的基本理念被彻底打破。“洋教条”带来的封闭式有线数字电视运营管理体系,已被实践证明“不服水土”。随着第一批来华推广CA的“洋传教士”的黯然离去, CA正走下高贵的神圣殿堂,走进“田间地头”的农具棚中。

一度被神化的“算法安全保险策略”,被经济适用型经营管理工具所替代,绝非偶然!这是因为,经营中的内容安全固然重要,但管理保障机制更重要。在实践中不断成长的中国广电经营者,普遍倾心于既可用于广播式、又可用于交互式的内容经营保障体系。事实上,中国有线业的迫切需求是:在SMS基础上构建广电运营管理业务支撑平台(即拥有广电特色的BOSS)。

另外,国内CA厂商的技术积累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普遍提高,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辅之以国家一再明确的扶持政策,造成国外CA厂商处于“下风下水”,业绩平平者不得不“愤然”退市。

于是,CA格局重新洗牌、CAS运营系统流程发生业务重组,我国单向与双向业务共存的运营支撑技术管理体系出现平坦化。

证三:多媒体电视业务在双网融合上趋平。

互联网性能的迅猛提升、网络开发工具的日益丰富,使在互联网上开办一家“网络电视台”已是唾手可得,且轻松就能拥有海量的用户。

然而,建设一个网络电视台的技术平台易,取得一张网络电视台的经营许可证难。基于广电网和电信网(含互联网)视频业务的显著特征是,“双网融合、业务共享、内容统管”。

过去,虽然同属于有线传输介质的同等技术体系,却存在分属于广电(专网)和电信(公网)两个管理系统的两张网,“专网不行找公网”。于是,在公网上淘金成为当今时尚——全国非法经营的“网络电视台”类网站实际超过5万个。

但是,随着有线电视网业务与公众互联网业务的加速融合,及有线传输业务的平坦化,两张网上的视频业务已被严格定义在广电管理体系内,业务内容管理开始趋向平坦化。

无论是张海涛副局长所做的CCBN2008主题报告,还是8家严重违规的“网络电视台”被依法查封的事实,都在庄严重申:试图在电信公众网上打广电业务“擦边球”的臆想,已经成为过去式。

证四:IPTV同属于有线数字电视业务管理体系。

在既没有统一国际标准,又没有事实市场标准的前提下,全球的IPTV业务迅速发展,并成为公网运营数字电视业务的新生代。

我国网民数量雄居全球之冠,IPTV潜在用户超过1.62亿的巨大市场旋涡,吸纳了大批技术精英和设备制造企业,不厌其烦地向电信运营商推销产品。但是,无论IPTV的技术标准、业务体系和运营主体如何发展,担负着IPTV系统中信源编码和内容整合等电视功能的数字媒体中心(DMC),永远是广电的核心技术和主营事业。这也是电信企业在IPTV业务牌照的发放中,苦于被边缘化的根本原因。

在广电有线网与电信公众网的传输双网上,对于DMC的建设以及与此相关的数字电视业务出现平坦化趋势,既不妨碍全国有线传输数字电视业务的扁平化,也不妨碍全球数字电视管理体系的扁平化,反而有助于促进IPTV的标准制定和业务推广,推动数字电视业务过程管理扁平化。

证五:后转换时代的服务意识趋向深化。

自年初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下发以来,技术进步和投资环境的优化同时促进网络融合呈现平坦化。

有人曾担心,“1号文件”标志着广电业务向电信业务的单向全面开放,将成为广电行业的灭顶之灾。其实,“开放搞活,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自我封闭才是灭顶之灾!

广电开放搞活的基点是:必须将服务意识从初级的“销售服务”提升到高级的“行业服务”层次,甚至更高层次的“全员服务”上,才能在开放的竞争中不被“灭顶”。

整体转换后的有线数字电视业务,普遍出现服务泛化的需求——市场不仅需要运营商将机顶盒安装调试好,还要持续维护好,更要围绕数字电视业务提供更多的全套服务。这些被泛化到更高层次的服务意识,具体表现为,对外的(B2C)内容预报、节目导视、服务响应、透明结算、呼叫中心等服务体系和功能的完善;对内的(B2B)资源整合、内容管理、效益评估、辅助决策、媒体中心等管理体系和功能的完善。

今年CCBN期间,由深圳迪威特公司主办、深圳广播电视技术研究会承办的 “运营支撑服务平台研讨会”,为提高服务意识开了一个好头。通过运营支撑平台的一系列技术手段,提供后转换时代有线数字电视业务的一揽子服务,真正将有线数字电视业务体系塑造成为扁平化的服务平台,从而使广电系统能顺利提供B2B与 B2C的尽职尽责的整套服务,这是该研讨会留给笔者较为深刻的印象。

地面篇:国标推广扁平化

当人们普遍感知有线数字电视平面介质的优越性时,无线数字传输技术以时域与频域的立体空间作为介质,同样能够为移动或固定接收的受众群体,提供多频道、多业务的同质服务。

在国标终于确定并开始实质性推进之后,后生可畏的无线数字电视,将以有线与无线为传输介质的数字电视业务,最终扁平化在一个平坦的业务平台上。对于有线和无线来说,前者能承载的业务和模式,后者均可支持,但反之则不然,因为无线的移动性与便携性是有线永远无法替代的。

对无线数字电视而言,一方面有线数字电视为其提供了足够的商业参考模式;另一方面无线数字电视以其不可逆转的绝对优势,将有线数字电视的技术发展空间压扁,大量进行基础研发的人力、财力、物力开始转向无线数字电视后,广电业务承载网以及业务运营主体将重新洗牌。最终,广电业务发展总趋势是数字电视节目内容扁平化,而任何传输介质,最终都将成为多种业务内容的综合服务平台。

证一: 无线数字电视产业生态趋向平衡。

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国标的旗帜下,一支上下游联动的产业主力军参加了CCBN2008,从上游的基础芯片产业,到中游的发射设备及配套周边整机设备生产,再到下游的无线机顶盒和接收一体机的终端制造,蔚为壮观!

由于国标本身的开放性,相关核心技术的国标芯片生产,不再是某个厂家的专有产品。无论是单模式还是全模式,像上海高清、国微电子、凌讯华业、卓胜微电子等都以独到的芯片产品。给参观者服下定心丸,甚至国外知名芯片制造商也投入对国标芯片的开发。

国标上下游的产业供应链趋于平坦化的产业结构,充分激发了终端制造商的热情。可以说,产业生态链的扁平化是国标得以推广的基础,没有产业链的扁平化,就无法实现国标的推广。

然而,在趋于平坦化的国标产业链上,有一个明显的缺憾,这就是更早公布的AVS信源编码国标的产业化。难怪AVS地面广播项目负责人遗憾地叹惜:“为什么已经十分平坦的国标无线数字电视,硬要来一个‘三明治’——从中夹上一个MPEG-2?”

AVS缺席地面国标的推进,将使未来相关民族产业的发展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无线数字电视的运营商,不仅造成对国家稀缺资源——频率的极大浪费,也是对政府宗旨——服务于民的莫大藐视。

自家人还要“分灶做饭”的事实说明:只有管理体系的扁平化,才有产业生态链的扁平化。

证二:国标推广的实施策略趋同。

虽然,一年多以前国家就公布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国家强制执行标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没有摆脱单载波与多载波、单模式与全模式、多模式应用选择、非国标转换等现实困惑。

而今,在广电总局的统一管理下,国标推广的实施出现扁平化。人们再也无须在广电总局、(原)信产部和国家发改委之间谋求平衡,也无须在不同模式之间无所适从或无所事事,只需要按照统一的宏观政策,由市场需求引导实施方略,基于企业利益和服务于民的准则,决定产业上下游之间实施国标的最佳操作策略。

其结果,就是国标推广全面趋向平坦化。

证三:北京奥运为国标推广提供最佳契机。

奥运是当今世界属性最为平坦化的大事件。无论是何种地域、何种民族、何种意识形态,都能在奥运精神下,形成全球最为平坦的交流和感知平台。借助北京奥运会的“倒逼效应”,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国标从难以推广,发展到奥运城市的国标地面波节目的真实播出,进而有了中央电视台奥运高清节目的地面波播出,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覆盖。同时还有了国标单频网覆盖的多频道无线数字电视业务,为数字电视移动接收和真正意义上的“村村通”,勾勒出可见可闻的美好远景。

移动多媒体篇:过程操作扁平化

随着广播制技术体系在手机电视应用领域的绝对地位确立,随着行标过程操作的平坦化,“第三屏”的世界将被快速激活。

自从有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广义概念以来,通过第三屏(第一屏为电视机、第二屏为计算机、第三屏为手机及移动终端的小型屏幕)收看的电视节目,就被俗称为“手机电视”。

所谓“第三屏”,除了手机的电视应用之外,还包括使用7英寸以下小屏幕接收电视节目,如MP3、MP4、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电子辞典、阅读器、GPSTelematics等便携式终端。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公布的数据,把我国现存第三屏的持有量一并相加,其总数不低于11.6亿(部),大大超过第一屏与第二屏总和的5.1亿(台),这还不包括有强烈渴求欲的预期销量。而且,它们的便携性能卓越,以及主体功能所带来的市场附加钟情度,大大加剧了第三屏市场的多边争夺白炽化,亦使第三屏在数字化生存中的现实地位空前提高。

手机电视诞生之初,就存在通信制和广播制两大技术实现体系,彼此的经营体制、技术方案、赢利模式、产业化程度、市场成熟度等基本实施要素,一直同时处于混沌状态,但并不妨碍其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

全国乃至全球,各运营主体都在多边作用下,探索值得信服的第三屏接收电视节目的过程操作。譬如,日本的ISDB-S/H、韩国的T-DMB、欧洲的DVB-H和DAB-IP、美国的MediaFLO以及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MMB,等等不一而足。此外,还有(原)信产部在2007年颁布的《移动通信网广播多播业务(BCMCS)行标》,以及正在制定的《TD-SCDMA多媒体广播系统(TD-MBMS)行标》,二者均为围绕3G国标而形成的通信制手机电视模式。

一时间,手机电视的过程操作,俨然成为业内最大的混沌现象。无论终端制造业和相关媒体如何吵吵嚷嚷,对于产业上游的内容运营商来说,前端内容发布模式的方案取舍,始终处于多边争夺的多极化前沿,亟待建立可操作性的平坦化实施路线。

证一:以手机看电视的实现方案逐步趋同。

当下两种手机电视实现方案中,无论3G或4G能够提供何种量级的净荷服务带宽,采取双向通信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服务,都不可能像广播制的手机电视那样,提供适合业务特点的经济性与合理性——这已经成为不辩的世人共识。

实际上,即使是3G通信制手机电视的推崇者,同样存在强烈追求广播与多播的夙愿。而且,全球现已进入商业运营的实例中,除了MediaFLO模式外,还没有公认的通信制手机电视赢利模式。而大多数3G经营商,正在研究如何复制日本的成功——移动通信网结合ISDB-S/H广播制模式,获得超过1700万用户(雄冠全球第一)的成功赢利模式。

经过三年多的试验和思考,我国终于渡过了理念认知的混沌期。2006年10月,广电发布CMMB移动多媒体广播的行业标准;2007年8月,国家开始征集广播制手机电视的技术方案。虽然2007年11月电信也有了“BCMCS移动通信网广播多播业务”行标,但当时尚无国家核准的3G牌照,结果把BCMCS悬在半空中,根本没有条件对技术方案进入应用实测,更提不到产业化了。

从国家标委会确定征集广播制手机电视的国标技术方案开始,束之高阁的通信制手机电视方案应被彻底边缘化,因为它根本没有进行应用实测,从而标志着广播制手机电视的历史地位已经确立。从而,从正面验证了手机电视实现方案趋向扁平化。

证二:CMMB行标过程操作平坦化。

在广电总局组织的“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推进情况通气会”上,广电总局无线局作为CMMB项目实施组织和管理者,不仅介绍了产业化进程和布网工程的进展情况,还推介了垂直管理的运营体系方案。同时,CMMB组网技术调整方案也同时出台,将内容配送网的组网方式由卫星S波段来构成链路,调整为依托广电SDH长途光纤网构成内容配送网,实现无需发射专用卫星,就可以在奥运会前顺利进入运营的可控操作,从而把CMMB的实施难点降到最低,将CMMB的商用时间至少提前了1年。

无论这一系列实施保障方案还存在哪些现实歧异,毕竟是提高了CMMB项目实施的可操作性和端到端业务的服务可靠性,从而达到CMMB的过程操作平坦化。

产业篇:     数字电视管理体系扁平化

技术升级促发体制变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数字电视管理体系的扁平化,既是这一过程的结果,又是这一过程的动因。互为因果之间,广电拉开一场监管体制和管理机制的革命!

随着技术的升级换代,由于传统模拟电视的运营机制根本不适应数字化生存的需要,因此广电在数字电视的产业和业务方向上必须进行变革。当电视技术数字化以后,电视内容伴随信息采集与传播效率的提高,出现多层次的内容多样性和表现个性化,传统的电视声画已经不足以表达当代电视的视觉效果,更多形态、更高画质、更广内容的数字电视将进入平民百姓家,迫使传统电视的产业和业务发生全面重组。

重组的主要标志,集中表现在广电行业管理体系发生扁平化。

证一:广电总局对电视业务的监管权威性得到强化。

今年年初,“大部制”改革传言纷纷。人们纷纷猜测,广电总局在历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中都经历了动荡,这次恐怕在所难逃。然而,当“大部制”改革方案提交全国人大,并被顺利通过后,人们才发现:在原本有所交叉的管理机制中,被压扁的交叉部分不是广电总局,而是原信产部。

追其原委,中国现存的管理体制必将维系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其执政能力,这是中国特色的历史必然。无论全球政治、经济如何趋向扁平化,都将在中国特色的前提下发生;而广播电视业务监管体系的行政威权和执法权力,必将在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呈现扁平化的发展态势。

证二:国家政令导向强化广电行政执法力度。

国务院办公厅2008年1号文件中阐明,伴随数字电视产业的技术进步,将通过市场培育和网络融合的监管,把握产业发展宏观目标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强化广电在数字电视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和监管职责。

3月22日,广电总局下发《关于依法查处8家非法网络电视台的情况通报》,其中警示1号文件和56号文的实施要点是:当前我国以网络技术进步为背景的电视业务扁平化变革,同样不可违背中国特色的政治基本点。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广电总局的政府职能和宏观执法力度均得到进一步加强,对数字电视业务和电视增值业务的监管更趋向扁平化,这是“后数字时代”的鲜明特征。

证三:广电管理机制趋向系统化。

自全国各地广电网络资产重组以来,尽管对网络整合的效果和评价不一,但毕竟还是迈出了广电系统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
随着台网分离和制播分离的逐步实施,特别是总局无线局提出的CMMB至上而下的维护管理系统运营方案,表明广电机制改革的意识和决心出现平坦化。

在阻碍广电发展的多层次条块分权的格局上,落后的模拟电视传统管理体系将被新兴的数字电视业务打破、优化,甚至出现业务整合和产业重组。在新兴数字电视业务的端到端系统服务上,既出现管理机制的平坦化,又出现管理系统的扁平化,从而为广电系统实现扁平化的现代经营管理系统体系创造条件。

 结  语

若以弗里德曼教授的思维方式,从宏观的角度纵观全球,并从微观领域观察当今的中国数字电视,就能析出如此之多的平坦化和扁平化。可以断言:中国广电是“平的”;中国数字电视平坦化和扁平化的广义组合,孕育于偶然的必然回归。

这些回归来自于政治与经济、电视技术与数字技术在此刻的共同交汇所产生的聚合力。

这种聚合力,正是我们久违的期待!

 

作者:赵季伟(辽宁电视台)

   来源:中国数字电视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荧通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南方广告业务部: 021-54451141,54451142 E-mail:c114@c114.net
北方广告业务部: 010-63533177,63533977 E-mail:shixinqi@c114.com.cn
编辑部联系: 021-54451141,54451142 E-mail:editor@c114.com.cn
服务热线: 021-54451141,54451142
沪ICP备120022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