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第三次电信重组格局给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和令人鼓舞,但是穿新鞋走老路的阴影仍然令人担忧。中国要成为通信强国需要专业化,规避一些业内外不科学、人云亦云的言论。国家和运营商应尽快成立专门独立的监管机构,并向社会和企业内部公布信息传递渠道,切实了解和监管各层领导的专业化情况,真正做到对造成国家资产损失的言行进行岗位问责并给予处罚。
本文将从当前通信业界诸多热点言论中撷取一处——对关于EDGE技术存在的三大错误争议进行专业驳斥,因为这些非专业化的错误在媒体上广泛流传,误导了大众,会对国家和企业造成危害。
升级EDGE弊大于利
观点一:如果从单纯的技术角度讲,2.75G的EDGE并不能直接升级到3G。运营商需要发展3G,均需要重新建设一张网络,从这个角度而言升级EDGE当然是一种浪费。但如果从消费者行为习惯培养的角度上看,2G的GSM网络升级到2.75G的EDGE是正确的选择。不论是中国移动还是中国联通都在部分城市将GSM网络升级为EDGE。升级EDGE主要是为2G的中高端客户提升用户价值,加强用户体验,最终形成对数据业务的消费习惯。
这其实是不具现实依据的。虽然3GPP的GSM家族技术2G的网络可以升级到3G的WCDMA和TD-SCDMA网络,但是升到3G之前都必须建立所谓的2.5G的GPRS网,而2.7G的EDGE却是可以跨越或者也可以选择的。目前2.7G的EDGE升级无论网络侧还是终端侧都是为升级到WCDMA设计的,在TD-SCDMA的2G和3G网络业务过渡的切换策略上,是尽量由GSM/GPRS网承担语音和低速数据,由TD网承担中高速数据,而没有EDGE这个和TD竟争的第三者的角色。由于我国GSM网络用户数量为世界第一,2G频率资源和网络容量已显不足,在大城市高峰期往往出现网络繁忙,电话打不进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频率利用率比3G技术差很多、用占用更多用户信道资源的牺牲换来高速数据业务的EDGE技术,显然是个十分不专业的下策。EDGE只能给频率和容量都紧张的GSM/GPRS网络雪上加霜,造成网络更大的阻塞,根本无法规模发展高端用户;同时EDGE在各方面都和TD发展形成竞争;在投资回报方面,即使EDGE收费很贵,也是血本难归的。美国五个运营商唯一不上3G而运营2G GSM/EDGE的T-Mobile公司就是从2007年不盈利到2008年一季度亏损的公司。
使用EDGE耗资巨大
观点二:EDGE确实与TD重叠,但EDGE是2G上,EDGE除了在广东等个别地区,在全国其他地方价格都非常昂贵。因为EDGE对频谱资源的占用非常高,如果太多人同时使用EDGE,连语音通话都会被堵住。EDGE是不能让很多人同时使用。因此运营商上EDGE并不能说是一个错误,因为目前的电信设备大多已经配备了EDGE,只需要做一个软件上的开通,就能使用EDGE,并不需要太多的投入。
这完全是纸上谈兵。我国的EDGE(属2G)是在TD(属3G)2007年3月的第一次设备开始招标之后,即2007年6月才开始规模招标的,EDGE仅这次招标金额就达350亿元人民币左右。我国从1994年开始建GSM网,移动从2000年左右开始上GPRS,2006年左右开始在个别城市试EDGE,2007年规模招标EDGE。EDGE和GSM的最大区别是调制解调方式,EDGE采用八相相移键控(8PSK),而GSM采用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要将GSM/GPRS网改变成EDGE网,意味着在网络侧,每个基站都要用EDGE的载波板替换原来的GSM/GPRS载波板,这是对基站中最昂贵的硬件部分的升级替换,绝对不是不需要太多投入的一个软件上的开通。在用户终端侧,市面上多数类型的手机都是GSM/GPRS的,要使用EDGE业务必须更换成EDGE手机或WCDMA和EDGE的双摸手机,也绝对不可能从软件上开通使GSM/GPRS手机变成EDGE手机。此外,市面上没有TD和EDGE的双摸手机,从TD的发展战略上也不可能发展TD和EDGE的双摸手机。
EDGE和3G在无线接入网上彼此独立
观点三:4G标准的演进已经确定,中国的3G最终都将升级到LTE。从历史上看,2G替代1G并普及大概使用了十多年的时间,3G尚未完全替代2G的情况下,4G建设就已经开始。因此,3G生命周期并不长,2G和3G某种程度上是并存的。EDGE的存在也为2G用户直接升级4G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纯属信口开河。目前国际电联(ITU)对3G确定的标准有IMT-2000和IMT-Advanced,其中IMT-2000包括3G和增强3G(EG),粗略地说对3GPP标准而言,E3G的前面是HS*(3.5G) 3G对应的是长期演进(TE,3.7)对3GPP2标准而言,对应的是空中接口演进(IE,75G),其后阶段是超移动宽带(UB),LTE和UMB都采用了MC、MQAM、OFDM、MIMO、SDMA、HARQ等几乎完全雷同的先进技术,技术指标旗鼓相当,相差无几,下行最高数据速率都在300Mbit/s以下,上行最高数据速率都在75Mbit/s以下网络平均时延都小于20ms。2009年或以后有可试验商品,估计规模应用大约在2012年左右。前几年有些人把E3G后面的发展称为后3G(B3G),B3G的基本目标是在高速移动环境下,下行数据速率高达100Mbit/s;在室内和静止环境下,下行数据速率高达1Gbit/s,上行数据速率高达100Mbit/s。以前有人把B3G称为4G,在2005年10月18日结束的ITU-RWP8F的第17次会议上,ITU给了B3G一个正式名称IMT-Advanced。强调IMT-2000技术和IMT-Advanced技术拥有共同前缀,都是IMT的一个分支,即IMT-Advanced是3G的新发展,通俗地讲B3G充其量算3.9G,而不是4G,这个观点已在2005年得到世界科学家、厂商和运营商的支持和通过。
去年到近期,一些缺乏专业知识、信口开河的炒作者把EDGE和LTE烧得火热,也像股市一样到了6140点,把它吹成第4代,让运营商无所适从,在犹豫中失掉商机造成损失。EDGE是2.75G,它和3G在无线接入网上是两张独立的网,无论从那方面也扯不上“EDGE的存在也为2G用户直接升级4G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为一个专业化的务实的运营商,应该仔细研究一下用户的掌中宽带每类多媒体业务需要多少 Kbit/s的数据速率来支持,参考一下国外2G用户向3G迁移的时间周期和规律,以便于务实开展本职工作——利用现在的实用先进技术,建设网络和提供优质服务。
总之,中国是通信大国,但是离通信强国在许多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想真正成为通信强国,决策层和执行层的专业化是最重要的条件。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期待和祝福中国通信队伍的专业化,祝福中国成为通信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