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保护方式的选择
一般的保护方式有1:1、1+1、FRR(Fast Re-Route)和传统的一些SDH保护方式。
a) FRR和传统SDH保护:FRR不常用,并且在网络规模较大时保护时间容易超过50 ms,所以不推荐;PTN传统的SDH保护方式与以前相比并没有差异,在实际建网中主要是选用1+1或1:1保护方式。
b) 1+1保护:双发选收,倒换速度较快,但由于一半带宽用于保护,因此带宽利用率相对较低。
c) 1:1保护:从保护效果上来看,1:1保护与1+1保护并没有什么区别,但1:1保护方式由于有一半带宽处于空闲状态,考虑到PTN本身的统计复用特性,自然而然地想到可以在平时充分利用这一半本用于保护的带宽,比如一旦发生故障,只要CIR(Committed In formation Rate)业务能够得到完全保护就可以了,这样可以使平时的带宽利用率达到最大化,而出故障时CIR业务又可以得到充分保护。
一般来说,如果建网初期出于保守的安全要求,最大带宽限制在正常工作带宽以内,那1+1或1:1都是比较好的选择,但考虑到今后的发展,比如数据业务的增长需要提供更多的带宽,而这些业务是不需要完全保护的,只是导致PIR(Peak Information Rate)带宽增加较多,而CIR带宽增长有限(汇总后CIR必须仍在正常工作带宽以内),这时PTN设备1:1保护方式的威力就显现出来了,不但可以统计复用,而且可以使用备用通道来承载业务,将带宽拓展了一倍,成本可以大大降低。
另外PTN设备与RNC之间GE光口连接的保护方式主要有板内光口保护、板间光口保护和不同设备间光口保护。目前主要采用板间光口保护的方式,不建议采用板内保护方式,不同设备间光口的保护还有待进一步测试以确认可行性。不同GE光口保护的切换时间一般要求在50 ms以下,如果超过50 ms,也至少要以倒换不影响业务为前提,这时需要多专业进行联合测试确认。
4 其他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a) 由于有的基站很可能是2G与3G基站共址,因此2G基站的业务也可能需要用PTN来承载,建议尽量不用PTN承载2M业务。一方面是出于成本考虑,另一方面PTN设备提供传统SDH端口能力有限,也就是说PTN并不适合承载大量的2M业务。在PTN中2M业务是以电路仿真形式存在的,2M电路仿真分为结构化与非结构化2种模式。结构化可以进行压缩,提高带宽利用率;非结构化则不做处理。在实际应用中这要看运营商对带宽利用率的看法如何以及实际上2M电路仿真业务数量如何,如果运营商2M业务较少,则压缩后节约的带宽较为有限。
b) PTN具有统计复用的特性,因此如果能有业务收敛,则网络利用率会提高,比如以前SDH网络带宽是固定的,如果一个环路所有节点需要保证带宽的业务为100 Mbit/s,不需要保证带宽的业务为900 Mbit/s,合计所需带宽为1 000 Mbit/s,这在SDH环路中就需要1 000 Mbit/s的带宽,但在PTN中却可以提供小于
1 000 Mbit/s的带宽。这里就有一个收敛比的问题,在建网初期出于安全考虑可以不考虑收敛比,但后期如果有充分的统计数据并且业务也可以区分等级,在保证网络安全的前提下,就可以考虑采用一定的收敛比,否则就没有充分利用PTN设备的特性使成本最小化。
c) 与以前T-MPLS协议不同,MPLS-TP可能将不设置单独的控制平面,而倾向于用MPLS本身的控制平面来实现传输网的智能化,因此PTN的智能特性何时标准化并成熟还有待跟踪。
d) 在实际的3G基站业务流中业务是分级别的,比如语音业务属于高等级业务,数据业务的保障级别就要低一些。目前在开通网络时是否需要在PTN中对业务进行分级,这涉及到一个与无线专业相互配合的问题。在建网初期,由于带宽冗余量很大,不进行区分也是可以的,但随着网络建设规模的增大,就可以充分利用PTN设备的功能对业务进行分级,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当然这也对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e) PTN与RNC对接保护测试各大运营商都还没有进行,目前已开通的PTN与RNC的对接都是刚好涉及同一厂家,因此对接相对容易成功,今后不同厂家的PTN设备与RNC设备之间的保护对接有没有问题还需看实际的测试结果。
f) 3G基站的大规模建设是一个应用PTN技术很好的机会,特别是3G基站设备提供FE接口以后,PTN设备的优势更是非常明显。但目前3G网络已经在大规模建设,而PTN设备成熟度慢了半拍,因此3G传输网中大量使用MSTP设备,今后如何处理现网与PTN之间的关系就颇费思量了。比如要新建PTN,是否以新增3G基站站点为依托进行组环?但新增站点很可能是比较零散的。如果分片建设PTN,则要么对以前MSTP设备进行搬迁处理,要么与以前MSTP设备同址建设。前者工程量较大,后者重复投资且机房空间/电源等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5 结束语
从PTN设备特性来看,其应用于3G传输网是一种非常适合的选择,而且具有替代MSTP设备的能力,应用前景广阔。但由于PTN是一种新技术,标准化没有完全完成,运营商接受PTN技术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也有需进一步成熟的地方,运维习惯上的一些改变也是需重点考虑的因素,因此PTN大规模应用还有些时日。但随着今年MPLS-TP标准化的基本完成,几个先行的商用网的示范效应,PTN大规模建设的时日也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