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门户(微博 微信) 论坛(微博) 人才(微博) 百科 | C114客户端 | English | IDC联盟 与风网

媒体大全 - 邮电设计技术 - 媒体精选 - 正文 运营商投稿当日通信资讯

全业务运营环境下接入网建设策略探讨

http://www.c114.net ( 2009/2/4 16:50 )

3  全业务接入网发展策略

全业务接入网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一个逐步开展的过程。因此,在网络建设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网络结构、技术选型、投入产出等各种因素,以达到合理规划、分区分步的组网目的。

3.1  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技术

鉴于不同时期的业务需求组成不同,即便是同一时期,不同业务的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各种接入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的场合,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技术的成本也有区别,因此,在全业务接入网的建设中,应根据不同的建设阶段采用适宜的接入技术,以求最大程度地提高投资效益。比如,在网络建设初期,可在城区数据用户密集区域布置PON、PTN网络,在数据用户稀疏区域可暂采用光纤直连或利用现有的接入方式,待数据用户发展起来后再逐步扩大PON、PTN网络覆盖范围,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

3.2  合理规划,分区组网

汇聚机房、基站是全业务接入网建设的基础,应统筹兼顾各类用户的覆盖,并根据覆盖地域的地理位置、用户类型及数量,将其合理划分成若干个接入区并确定业务接入点,各类基础设施也应围绕其建设,以确保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3.3  基础设施先行部署

网络建设应坚持基础先行,管道、局房等基础资源,建设周期长,且受限因素众多,因此建设中应该从战略角度出发进行合理部署,而不能简单的以满足现状为目的进行规划建设。

4  全业务接入网组网方式

4.1  全业务运营模式下的管线组网方案

全业务运营的最大困难在于末端用户的接入,因此,全业务接入网组网应在尽可能减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多用户接入。目前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在原有接入网分层建设的基础上,将接入层细化为接入主干、接入配线和接入引入3个层面,并附以两点(全业务接入点、光分配点)和一区(全业务接入区)的网络架构,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已有网络资源,又可利用xPON和PTN技术组建一个适合各类业务接入的一体化承载网。全业务接入网分层结构如图3所示。

接入网结构的转型并非是要重新建一个网,而是在充分利用已有网络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设置全业务接入区、全业务接入点和光分配点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使得全业务接入更灵活、更便捷。图4能更加直观地体现接入层的分层结构。

全业务接入区应以全业务接入点为中心,依附城市行政区划,以河流、湖泊、公园、绿化带、主要街道及其他妨碍光缆线路敷设的大型障碍为界,并结合城市已有通信管道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全业务接入区内以政企接入为主、小区接入为辅,包含大约200个光接入点,PON全程衰耗小于28 dB。

全业务接入点是一定区域内所有业务的汇聚收敛中心,管线设施均围绕其进行建设,因此应尽可能靠近主干道路设置,以方便管线接入。

光分配点是配线光缆和引入光缆的交汇点,主要有光缆交接设备(光交接箱、ODF、光分配箱)、光接头盒和光分纤盒等。光缆交接设备的覆盖半径是500~800 m,每个交接设备范围内可设置4~8个光节点,每个光节点服务范围为200 m左右。

4.1.1  主干光缆

主干光缆是指连接全业务接入点至主干光分配点之间的光缆,宜以环形无递减交接配纤法为主(见图5),也可采用“树形+公共纤”的环形拓扑结构。主干光缆的纤芯数量是由接入网结构、接入节点数量以及接入网设备等诸多因素来决定的。

4.1.2  配线光缆

作者:求丽军,潘智杰   来源:邮电设计
本文关键字: 接入网11, 网络10, PON3, 光纤1, 基站1, 承载网1, 转型1, 光缆10, 光接入1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荧通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南方广告业务部: 021-54451141,54451142 E-mail:c114@c114.net
北方广告业务部: 010-63533177,63533977 E-mail:shixinqi@c114.com.cn
编辑部联系: 021-54451141,54451142 E-mail:editor@c114.com.cn
服务热线: 021-54451141,54451142
沪ICP备120022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