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物联网
2012/4/27 11:26

物联网概述第5篇:物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何立民

摘要: 物联网时代人才需求的大环境,是以知识平台为中心的知识创新与创新知识应用的彻底分离,小环境是多强势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后硬件时代的到来。大环境影响导致社会人才结构的山寨化特征;小环境影响突出了物联网人才的多学科复合型人才需求,以及后硬件时代普遍的软件人才需求。

引言

半导体集成电路诞生后,人类知识应用出现了根本变化。社会生产力由资本生产力变革到知识生产力,知识的力量也由人类个体转向具有知识行为能力的知识平台。没有知识的人借助知识平台能产生专家的知识行为能力。过去高校学生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奉为圣典,如今,仅有知识不行,必须有相应的知识平台相助,这导致物联网时代人才教育思想的重大变革。

1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需求的根本变革

社会人才需求是社会生产力的人才需求,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结构是“劳动者+工具”。 社会生产力结构中“劳动者”与“工具”的动态变化,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变革。随着工具的不断进步,劳动者在社会生产力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下降。

人类社会生产力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手工工具的劳动生产力阶段、机械化工具的资本生产力阶段与智能化工具的知识生产力阶段。劳动生产力对应于封建经济社会,资本生产力对应于资本经济社会,知识生产力对应于知识经济社会。劳动生产阶段,劳动者处于主导地位,工匠式人才是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社会人才需求;资本生产力阶段,劳动者与机械化工具处于对等的、不可分离的状态,机械化工具代替了劳动者的体力劳动,知识型人才(工人与工程师)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社会人才需求;知识生产力阶段,具有知识与知识行为的智能化工具代替了劳动者的脑力劳动,普通劳动者在社会生产力中被边缘化。随着广义智能化工具——知识平台的普及,知识平台分工下的分离型人才结构(精英与普罗大众的山寨化人才结构)决定了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的人才需求。

知识经济时代,借助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微处理器、现代计算机技术,将专家“认识世界”的创新知识转化成知识平台,众多的百姓在知识平台基础上傻瓜化地“改造世界”。资本经济时代,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则是一个选好知识平台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这就是这个时代背景下人才需求的大环境。研究物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时,要充分重视知识平台分工下的社会人才需求。

2 以知识平台为中心的人才需求

以知识平台为中心的人才需求结构,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需求的大环境。这是一种以知识平台为中心,知识创新与创新知识应用彻底分离的人才需求结构,或俗称山寨化的人才结构。

(1)什么是知识平台?

知识平台是集成了专家知识成果与知识行为的广义智能化工具。知识平台有三种形式:集成电路型、计算机软件型与智能化工具型。

所有的集成电路都是电路知识成果与一维知识行为能力,微处理器基础上的新型SoC集成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专家知识成果与多维知识行为能力。使用集成电路的电子工程师不再需要了解集成电路中的电路知识原理,也不需要有将知识成果转化成知识行为的能力。

计算机软件型知识平台,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软件,有各种类型的办公软件、管理软件、科学分析/计算软件、咨询系统、专家系统软件等。

智能化工具型知识平台,是内部嵌有微处理器的各种类型的智能化工具,如电子计算器、超市收银机、手机等。

(2)知识平台的知用分离性

知识的力量表现为知识的行为力量。“知识就是力量”是16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他把人的知识和人的知识行为力量结合为一体,认为知识的力量是知识者的力量,人们深信不疑。因为人们认为只有人类个体才拥有知识与将知识转化成知识行为的能力。这是一种过时的观念,首先,知识不仅存在人类个体的大脑中、记录在书本上,还存在于人类工具(从原始工具到现代化工具)中;其次,知识行为能力不是人类个体所专有,自动化工具与半导体集成电路中有一维知识行为能力,微处理器基础上的知识平台有超越人类个体的多维知识行为能力。

由此可见,知识、知识行为能力是可以和人类个体分离的。分离后知识、知识行为能力集成在知识平台中,这就是知识平台的知用分离性。知识平台的知用分离性表明,没有专家知识的人,可以依靠知识平台展现出专家的知识行为能力。比如,没有数学知识的人依靠计算器可进行数值计算,甚至函数计算;没有电路知识的人,可以借助集成电路、集成开发环境开发出数据采集系统;不懂得商品计价、货款结算的人,借助收银机可以当收银员;没有电子工程师的乡镇企业,可以生产出VCD/DVD机。

知识、知识行为与人类个体分离后,人类个体在没有相关知识的状态下,可以产生空前的知识行为力量。这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社会知识需求结构与人类需求的人才培养道路。

(3)知识平台的山寨化人才结构

半导体集成电路诞生后,微处理器基础上的现代计算机知识革命的知识平台,以山寨化方式,开始了人类知识应用的革命。笔者在《从资本经济到知识经济》、《知识学原理》中,把这种革命形容成知识的傻瓜化应用与劳动者在社会生产力中的边缘化。

“山寨化”一词源于山寨化手机。山寨化手机横空出世,在手机界、媒体界,甚至学术界掀起了诋毁大潮。实际上,半导体集成电路诞生以来,人人都从事山寨化的知识应用,人人都从中获益,习以为常。VCD/DVD的山寨化产业现象无人质疑,甚至还出现半导体厂家向乡镇企业收取专利使用费的怪现象。只是山寨手机出现后,侵犯了传统手机集团的利益,便集体讨伐。

对山寨手机的讨伐的根本错误在于不了解知识平台下山寨化的新兴产业模式,只看到了山寨手机商,没看到联发科创造的手机平台。山寨手机产业是“联发科手机平台+手机整合制造商”的先进产业模式。

山寨化是知识平台分工下,知识创新与创新知识应用彻底分离的现象。“精英+草民”是山寨化的知识应用的经典结构。从事知识创新的精英,将创新知识成果转化成知识平台,不从事知识应用;从事知识应用的草民,在知识平台基础上实现知识成果的傻瓜化应用。

由于知识平台具有可无限复制的商品化特征,理论上讲,全世界只要有一个创新知识成果并转化成知识平台,便可为全球草民使用。由此形成知识平台创新与知识平台应用人才数量上的极大反差。况且,精英在从事知识创新与平台转化中会使用许多知识平台工具,他们在使用这些工具中也会扮演草民的角色。

3 物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环境

物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既有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应用分离的大环境影响因素,又有物联网小环境的影响因素。

(1)人才需求的大环境因素

物联网时代人才需求的大环境,是以知识平台为中心,知识平台产业与知识平台应用产业的全球化分工格局。少数人从事知识创新,并将创新知识转化成知识平台,大部分人在知识平台基础上从事创新知识应用。30多年来,知识平台产业与知识平台应用产业全球化分工格局业已形成,知识平台产业开始形成了垄断性发展趋势。PC机领域早已形成,未来智能手机领域也会跟进。在IT产业的相关的科技领域,芯片平台、智能手机平台、开发工具平台、基础软件平台等,依靠大型垄断企业的局面不易改变。留给一般高校、科技院所的空间,主要是知识平台基础上的行业应用,在应用中创新。

(2)人才需求的小环境因素

人才需求的小环境因素,是指现阶段物联网领域技术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具体体现在:物联网时代多学科交叉融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后硬件时代对软件人才的全面需求。

(3)人才培养的严峻挑战

从半导体集成电路诞生算起,不到百年的知识经济时代已进入中年时期。以知识平台为中心的产业模式业已成熟,人类社会山寨化人才需求的格局已经显现。目前,高等学校的通才教育模式无法适应山寨化人才需求。在知识创新与创新知识应用彻底分离的状况下,要求高等院校在规划上要适应少数知识创新人才教育与大量创新知识应用人才的教育格局。

此外,当资本经济时代的资本生产力转移到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生产力后,知识成果的行为力量已经转入知识平台,在知识平台基础上从事创新知识应用的人不需要了解创新知识成果;即使是从事知识创新的人,也会傻瓜化地使用众多的知识平台。因此,传统的、以技术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必须改变,必须将技术、方法、观念的重点顺序颠倒过来,变成观念第一、方法第二、技术第三。

4 多学科的物联网人才培养

物联网是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物联网发展要求有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物联网的每个相关学科都是强势学科,有坚实的学科基础,都在本学科的基础上为物联网技术发展做贡献。因此,在每个相关学科中,都应有物联网的人才培养规划与具体措施。

目前,物联网专业设置集中在高校的计算机、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其相关学院中,特别是原来有嵌入式系统专业的部门捷足先登。这是因为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嵌入式系统专业与物联网专业相近的内容。

在我国物联网人才培养中,要充分认识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与物联网人才培养的现实环境。大环境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平台基础上知识创新与创新知识应用的彻底分离;小环境是全球化知识平台的分工格局业已形成,短期内局面很难改变,必然导致我国在物联网领域中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主的局面。

物联网技术应用为主的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是我国物联网专业的定位与目标。知识平台的分工格局,要求相关的物联网专业培养物联网系统的整合型人才。在高校物联网人才培养中,坚持“观念、方法”优先的教育思想,通晓知识平台的应用模式与不断涌现的知识平台新技术;在高职、高专的教育中,要注重培养物联网系统的构建技术能力。

考虑到嵌入式系统在现代计算机知识革命“半边天”的地位与作用,嵌入式系统学科建设不可丢弃。因此,在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学科中应保持一定数量的嵌入式系统专业,与物联网专业并存。前者承担嵌入式系统专业建设,后者为物联网应用服务,实现嵌入式系统人才与物联网人才互补与并举。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力量的根本性变革时代、突出了知识平台专家知识力量的时代里,社会的普适教育环境必须从“知识学习”转变到“方法学习”上来。

5 后硬件时代的软件人才需求

物联网时代,可能是IT产业的后硬件时代。物联网的智慧地球、云计算的服务计算表明,与物联网相关的所有领域,都将进入到软件人才急需的时代。

(1)后硬件时代到来

长期以来,硬件都是用户部门、产品开发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任务。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SoC、模块化技术、FPGA/CPLD定制技术的发展,产品的硬件技术将逐渐走向平台化而进入后硬件时代。后硬件时代,硬件技术平台化的基础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归一化的时空量子化技术,它将众多的IT产品归纳成有限多个标准硬件平台。后硬件时代,硬件技术任务将从产品开发领域转向集成电路领域,或第三方独立的产品平台商。

后硬件时代,硬件人才需求下降,软件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硬件平台化、软件个性化是后硬件时代IT产品开发的主要技术特征。

(2)后硬件时代的人才需求

后硬件时代,物联网领域硬件技术人才需求急剧下降,系统整合型人才需求上升,软件人才成为各相关学科产业领域中普遍旺盛的人才需求,诸如集成电路产业中的软件集成的配套人才、嵌入式系统中的嵌入式应用软件人才、计算机领域中集成开发环境的软件人才、对象学科领域中的对象系统软件人才等。物联网智慧地球的智慧方式、云计算的计算服务,都需要大批软件技术人才。

后硬件时代,许多IT类产品都会走向相关硬件平台上的个性化设计,许多产品的个性化设计体现在软件设计中。

(3)专家系统软件的人才组合

1997年,IBM深蓝计算机的“国际象棋大师”击败了真正的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问题,人类可以在计算机知识平台上构建一个专家系统来挑战人类顶级智慧。2011年2月16日IBM又推出了沃森计算机,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着名智力竞答节目中挑战人类智力并最终获胜。这表明在计算机的知识平台上,人类能构建出任何专家集团的智慧力量,以专家系统软件形式代替任何专家集团的智慧。

在创建专家系统软件时,需要计算机软件人才与相应领域的专家队伍相结合。创建深蓝“国际象棋大师”时与国际象棋专家相结合,建立起国际象棋大师们的知识库以及国际象棋对弈的规则、规范与应对技巧;赋予沃森“智力竞答”的人工智能时,要建立最广泛的人类知识库及语言转化、快速分类搜索引擎等。

“国际象棋大师”与“人工智力竞答”专家系统软件技术已经成熟。在物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专家系统软件技术基础上构建物联网系统中形形色色的专家系统“中枢软件”。目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有物联网医院中顶级的医疗专家系统,届时,普通百姓可随时进入物联网医院,享受“顶级医学专家”的医疗服务。

6 本篇小结

① 从根本上讲,社会人才需求是知识力量转化的人才需求。传统观念认为知识力量转化是人类个体在自身知识基础上的力量转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平台完全替代专家的知识与知识力量转化。普罗大众可以在没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借助知识平台显现出专家的知识能力。这是当今人才教育的大环境。

② 根据当今物联网领域知识创新与创新知识应用的全球化分工格局,我国物联网人才培养应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在应用中创新大有可为。

③ 知识经济时代,嵌入式系统在社会生产力中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要保持与强化嵌入式系统专业,物联网专业只是嵌入式系统专业的派生专业。

④ 要重视物联网系统中的专家系统建设,可以从医疗专家系统做起。

参考文献

[1] 何立民.从资本经济到知识经济[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

[2] 何立民.嵌入式系统的产业模式[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6(1).

[3] 何立民.从知识平台角度重新认识集成电路[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9(3).

[4] 何立民.从器件、平台到云计算的山寨化革命[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9(11).

[5] 何立民.从知识平台角度重新认识集成电路[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9(3).

相关:

物联网概述第1篇: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概述第2篇:物联网源头与物联网技术发展史

物联网概述第3篇:物联网、物联网系统与物联网事件

物联网概述第4篇:物联网时代嵌入式系统的华丽转身

物联网概述第6篇:物联网的前沿技术与国家工程建设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