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虚拟运营商
2014/8/14 09:12

虚拟运营“围城” 城外想进城里欲逃

赛迪网  

根据已有虚拟运营国家发展经验,在经历了市场喧嚣后,虚拟运营商最终只占到整体通信产业2%-8%的市场,因此在国内虚商放号伊始,业界就有种断言——三五年后70%的虚拟运营商会死掉或是沦为鸡肋。

断言背后,近期国内虚拟运营商发展令人担忧。由于无法掌控市场定价权,虚商们深陷“批零倒挂”泥潭,更有远特通信被曝出“卖牌”传闻。还未开始大展拳脚,虚商似乎已进入批量死亡阶段,这与牌照申请前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

一、对困难预料不足。

通信市场不是光靠概念就能炒热的,相反,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才能看到回报的慢热市场。

从资金量来看,一家虚拟运营商初期的硬件投入约为1500万元,而后期的用户补贴远远不止这个数。以170号段为例,每100万170用户,虚拟运营商需补贴10亿元,这超出了很多企业预期:原以为拿到牌照就稳赚不赔,岂料多发展一个用户就多付出一份补贴。

从后期营收来看,虚拟运营商能否收回成本的关键在于用户规模和业务多样性。回头看看如今已获得牌照的虚拟运营企业,除迪信通、国美、阿里巴巴等品牌知名度较高外,大多不是没有知名度就是专业性不强,难以取得用户信任,短期内拓展大规模用户难之又难;此外,光靠流量和语音收入的虚拟运营商注定不长远,而目前我们尚未看到令人眼前一亮的虚商业务。

二、对自身实力评估不足。

什么样的虚拟运营商可能获得成功?一般而言:竞争充分自由的通信市场;在重点地区、重点业务范畴积累了一定用户规模;良好的资金、渠道和品牌;创新的商业模式;有可捆绑整合的自有品牌。将这些条件带入国内的虚拟运营商,会发现很多企业并不具备所有条件。

综上所述,CMIC认为,众多虚商之所以将自己圈进通信产业“围城”,除市场环境恶劣外,还在于自身前期准备不足,在没有找准定位的情况下贸然进入市场。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已获得牌照的企业中谁将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就看其造化如何,而那些想获得牌照的企业,务必要深思熟虑以及进行详尽的市场调查,避免进去出不来的窘境。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的文章皆属C114版权所有,除与C114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单位外,其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联系021-54451141。其中编译类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系C114对海外相关站点最新信息的翻译稿,仅供参考,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