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广电网
2010/5/27 16:13

三网融合的上海模版难以复制

IT经理世界  苏娟

同样是三网融合的产物,不同遭遇凸显广电强势与电信运营商的尴尬。2010年5月9日,创维分别与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上海文广子公司百视通网络及浙江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成为有合法资质的互联网电视(IPTV)商业模式运营商。据悉,国家广电总局还将在近期下发一批互联网电视内容商牌照。但另一方面,未经广电许可开展IPTV业务的电信运营商却十分郁闷,惨遭封杀。

种种迹象不禁让人猜测,即将出台的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究竟会是一个怎样的蓝本?4月初,工信部联合国家广电总局给国务院三网融合领导小组递交了一份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但是这份草案未被认可,被要求5月初再次拿出试点方案。这期间,行业内电信系和广电系的利益博弈却不断升级。

因此,最终焦点被放置到试点城市选择上,因为城市模式具体而微,可作为融合方案范本。包括上海、杭州、青岛、深圳在内的四市最有可能成为首批试点城市。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在广电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吹响进军上海号角的2009年,电信IPTV共发展IPTV用户至100万户。上海成为了地方三网融合少有的成功案例。

在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开幕之际,一张规模领先全国、技术领先全球的电信光纤网络已经在上海铺就。在近期较为敏感的IPTV业务方面,上海电信展现出高调“逆势扩张”的态势。除了利用光纤网络和IPv6技术将IPTV清晰度提高到蓝光品质外,上海电信还成为了全球范围内较早引入3D高清影视点播的IPTV运营商。“上海电信在同广电交叉业务领域敢于投入巨资,说明已经和地方文广形成双方可接受的利润分成模式,掌握了地方三网融合的战略高地”,电信业资深分析师告诉记者。

看上去十分和谐的局面实际上只是履行了广电与电信的自然分工,即广电负责内容集成、电信负责传输接入平台,加上增值业务提供商、内容业务提供商共同构建起良性产业链,合作分成。近日笔者在实际走访中获悉,目前上海大部分地区分成模式为增值业务电信六广电四、内容和运营收费广电六电信四。这种模式组织结构简单、分工明确、可行性颇强,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曾大为肯定,为加快三网融合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此外,“上海模式”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上海是中国电信的“大本营”,中国电信在上海推进三网融合的欲望相当强烈——2008年6月25日,“中国电信IPTV实验室”在上海成立;2009年4月28日,中国电信视讯运营中心在上海揭牌,并于2009年11月12日正式挂牌运营。当然,这也与上海文广强大的内容输出能力有关,二者各取所长,形成完美搭配。

在商业推广方面,双方也进行了分工:上海电信负责平面媒体和户外广告,上海文广负责在其下属的数十个本地电视台推出广告。值得注意的是,双方的合作并不具排他性,上海电信和上海文广都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上海电信不仅可以与上海文广合作,还可以选择其他SP(服务内容供应商),丰富其产品的多样性,比如上海电信与提供搜索、新闻、房产、餐饮、股票等信息的SP签订合作协议。上海电信也在尝试其他一些商业模式,比如通过IPTV购物现在也获得了不错的反应。

业内人士认为,这正是两家企业的聪明之处,先找到有效模式,再迅速扩张到其他区域,正是这种共识让上海文广与电信能够绕开争执,先行推广,抢占市场先机。

然而,最关键的问题是,上海文广与上海电信两大强势运营商的合作能否成为可全国复制的标准模式?

目前形势发生了变化。广电开始建设自己的网络,并开办了网络电视台,未来上海IPTV业务将在电信网络上运行、还是跑NGB,或就此陷入僵局,有待时间验证。

而上海模式能否被普遍复制,除了以上因素,还取决于这一区域是否有相配套的增值业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甚至广电与电信两家部门在商业拓展上分配能力;最后,不能忽略上海拥有得天独厚的用户环境,和两家合作企业势均力敌的资源持有,这是难以被复制的地缘优势。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