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出台的三网融合的试点方案中,明确规定由广电播出机构负责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和运营管理。包括节目的统一集成和播出监控,包括EPG、用户端、计费、版权等管理,电信网负责传输和分发服务。
慧聪广电网:在最近出台的三网融合的试点方案中,明确规定由广电播出机构负责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和运营管理。包括节目的统一集成和播出监控,包括EPG、用户端、计费、版权等管理,电信网负责传输和分发服务。其中,在用户端和计费方面,广电可以和电信合作开展。该规定的出台,足以证明广播电视事业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
为此,笔者从技术实现角度,就广电为主的三网融合过程中提出一些关键性问题的思考,供广大同行探讨。
1、即使以广电为主推进三网融合,广播功能仍然是不能动摇的根本技术基础
既然以广电为主推进三网融合,首先要考虑海量信息数据(包括音视频数据)的传输机制问题。从目前的各种传输技术发展情况看,随着芯片速度的飞速提高,存储容量的低成本增大,压缩技术的突飞猛进,光纤成本(含链接设备)的大幅度降低,编解码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智能化,无论广电还是电信,促使网络传输带宽的各种制约条件迅速消失,高成本的网络建设已经不是制约广电行业的根本问题。促发了海量数据的无限传输成为可能,造就了原来分裂的网络业务迅速融合成为大势所趋。
那么,究竟采用什么样的传输技术自然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从目前的传输技术机制看,无非是广播和IP等主要几种方式。
从技术角度看,广播方式的优势是低成本广覆盖,IP是点对点自由交互。广播具备公众信息的传播优势,IP具有满足专业化和个性化需求的特点。正是IP这种自由市场式的信息传输方式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也满足了广电数字化后的效益需求。所以,广电行业开始青睐IP方式成为时尚。当前,广电行业内有多种思潮在涌动:普遍认为广电只有IP化才是唯一出路,或者认为广电行业迟早全部IP化,甚至于迟IP不如早IP等等。
笔者认为其实不然。广电行业千万不要忘记其根本属性,千万不要忘记安全播出和监管监控的极端重要性。也就是说,IP这种自由无序缺乏监控的交互功能,恰恰是广电基本业务中最不需要的,而在增值业务中也是需要在可监控的条件下采用的功能(VOD、IP通信、会议系统等等)。
所以,广电行业“喉舌”定位和坚守宣传阵地职责的基本属性,以及数字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决定了广播仍然是主要传播方式,这是广电行业的根本问题,是不能动摇的根本技术基础。
笔者分析后认为,产生青睐IP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过去几年的广电数字化整体转换过程中,全国6000多万浏览器型(私有中间件)机顶盒平移后,单向广播的网络机制条件下,以及全国轰轰烈烈的双向化改造后,均没有发挥广播优势,也没有探索出双向化的优势。致使行业内普遍出现IP思潮,认为只有采用IP技术,才能实现广电的产业化,才能发挥广电行业的用户优势和应有效益。
这里,还有一个产生错误认识原因是:普遍认为广电行业产业化,好像马上就要赚大钱了。在利益的诱惑和驱使下,行业内普遍出现了忘记广电是为党和政府服务的,为人民服务的,为先进文化传播服务的党的喉舌或宣传舆论阵地的社会属性的现象。
为此,笔者希望广电行业注意一个基本事实:IP化后,业务的监管监控怎么实现呢?如果不能实现监管监控,难道让广播电视业务互联网化吗?笔者疾呼:广播电视数字化后,千万不能忘记、弱化和动摇广播的基本技术基础,IP技术是广电三网融合的技术补充或技术改造。
无论什么形态的技术路线选择,一定是首先考虑广播电视的广播属性,在满足广播属性的基础上,寻求IP技术的采用。或者说,在采用数字化技术改造广播电视的过程中,广电行业的执行者要保持清醒的责任意识,要确保安全播出和绝对控制权。要基于DVB+IP的思路研究和发展广电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三网融合之路。
2、广电三网融合必须建立符合广电特性的业务支撑体系
那么,广播电视数字化后,在确保安全播出的同时,也承担着产业化的重任。产业化是市场属性,必然要开发增值业务,必然在互联互通中发挥广电网络的最大功能效应,就需要不断开发和满足各种信息服务需求。这方面,业内同仁们要严格区分基础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界限,要始终把安全播出和安全传输放在优先位置,要防止从四平八稳的传输任务走向另一个全部产业化的极端,要处理好安全播出和产业化的关系,要定位好用电视的基本原则,
根本上看,广电实现三网融合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广电业务、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安全可控的跨屏融合。这三类网络业务的表现形态、需求形态、实现方式和监管要求,需要广电网络在三网融合中对各种业务传输环节、内容审核、传播范围、终端呈现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技术加以解决。
为此,基于广电的三网融合中,就必然要面对如下的技术问题:必然会遇到多芯片平台、多种终端、多增值应用不断变化的需求,必然面对多标准兼容、多协议融合、多业务集成的实现问题。
因此,必须解决各种不断变化的增值应用与软硬件平台无关性、内容创作标准化、增值业务开放性和扩展性、无限下载技术机制。必须开发和制定广电行业特有的,面向应用的软件支撑平台-中间件系统,使得这个中间件平台就像微软PC操作系统一样(面向硬件),在未来的三网融合中起主导作用。把中间件技术作为广电三网融合的核心关键技术,正式考虑到广电行业近年来的私有CA和落后中间件技术的明显弊端。
事实证明,全国6000多万浏览器型(私有中间件)机顶盒造成数字电视只能看电视,广电行业中一股新的只重视IP而忽视广播的错误动向,导致部分浏览器(私有中间件)厂家又提出“玩电视”的概念来忽悠广电行业,这种错误概念的危害性确实具有很大的迷惑作用,这些浏览器(私有中间件)厂家认为广电要IP化了,自然要推行微软的互联网技术体制,这种自由市场式的技术体制,必然要给广电三网融合带来很多弊病,甚至于造成广电行业从广播的极端走向互联网的极端。所有过去的错误能够不断发生,根本原因是:缺乏开放的、标准的中间件核心技术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