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5年3月30日21时52分一声轰鸣,北斗卫星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密集发射期。由此,中国北斗将从区域系统向全球运行拓展,在可预见的将来,其有望与GPS并驾齐驱甚至有所超越。
循道而来,中国北斗创造的奇迹历历可指。而奇迹的背后永远离不开那些默默无闻为北斗事业添砖加瓦、为祖国导航计划坚守信念的“北斗人”。他们犹如一颗颗绚丽耀眼的“北斗之星”璀璨在中国的导航事业中。而江苏博纳雨田通信电子有限公司创始人叶松先生便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全身投入祖国导航事业的“北斗人。”
真。创业
由于卫星发射是长时的过程,北斗行业发展相对缓慢,直到2013年10月,该行业才进入商业化高速成长阶段,这期间,多少业界先驱折戟沉沙、黯然退场,剩下的公司也是几度沉浮,境遇各有不同。博纳田雨作为业内最早进入这个领域并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研发的民营企业,一路走来,亦是筚路蓝缕、如履薄冰。而博纳之所以能够在逆境中屹立不倒,并在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创始人叶松看来,基于产品背后的服务便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所谓产品背后的服务,即合同定制研发和合同定制生产,通过这种模式,博纳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了一种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攻入了主流市场。
如今,博纳的合作伙伴已经超过160个,博纳也实现了从第一个产品问世到现在每年能够完成40多个定制研发项目的华丽升级。
真。团队
让叶松引以为傲的还有博纳的这支团队,这群80、90后的“新人老兵”在没有模板可参照的行业中,肯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牺牲同龄人在金钱方面的更高收益,主动成长,顾全大局,而不是锱铢必争,斤斤计较。
这支团队志同道合,携手创新,几经风雨,共同患难,从产品的概念设计、基础研究、样品研发、小批量试制直到量产和售后服务,每个环节都专注不懈。在叶松先生看来,他很欣慰于博纳团队拥有的标准工程师文化,也很感恩博纳团队一直以来的付出。
真。产品
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博纳最初从北斗RDSS射频芯片起步,随后适应市场“模块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将核心的射频芯片延伸到北斗RDSS模块这条产品线上,受到了业界广泛认同,也收获了更多的合作伙伴。
面对北斗行业混乱的市场竞争,国家正在做一些工作,譬如标准制定、规范化知识产权、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都在加大原创技术的支持。而博纳则遗世独立,一直力求用自身的真正的技术进步、产品升级、服务改进来应对竞争。去年10月,博纳做了业内一款将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功率放大器、低噪放等高度集成到一体的“四合一”最小的RDSS模块,这款模板的尺寸是38mm*38mm,是目前业内量产的最小的,也是博纳独有的。这个产品的最大特别之处就是体积很小,功耗更低,客户可以很轻松拿这款模块做成终端产品。虽然产品小型化门槛多,任务难,但博纳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强硬的技术支持,也还在继续往RDSS模块越来越小,集成度会越来越高,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完善的方向埋头苦干。
作为博纳的创始人,叶松先生认为,北斗是一个国家战略,今年开始进入第三阶段全球组网,北斗的应用面将越来越广,而目前北斗的整体规模效应还不如GPS,整体成本还是要比GPS高一些,但作为后发者,独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是一大特色,博纳做的RDSS模块就是这方面的核心部件。接下来博纳的发展一方面是小型化低功耗,另一方面是多功能集成化如室内外联合定位等。民企发展很不易,企业发展不仅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更要占据细分领域的领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