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49岁的牧民李富强来说,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卫星电视了。“以前没有电视时,空闲了就是喝酒、睡觉。现在真不敢想如果没有电视会是什么样。”
李富强的家在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一个偏远农村。那里距离县城还有35公里的砂石土路,而距离甘肃省省会兰州则有600多公里。
距离偏远,居所分散,是中国西部绝大多数牧区农村的基本现状。李富强家所在的大河乡松木滩村尤其如此。它位于甘肃和青海交界处的祁连山腹地,是裕固族的主要聚居地,全县人口仅有3.6万人,其中农牧民接近80%。由于地域辽阔、山大沟深,这里很多地方无法接收到电视无线发射台站的信号。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开展“村村通”工程,帮助偏远农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据肃南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严文昌介绍,“十一五”期间肃南全县完成3个点4534套直播卫星接受设备的安装调试,覆盖76个行政村的4534户农牧民家庭,总投资163.23万元。
走进李富强的家,记者看到被群众称作“锅”的直播卫星接收器摆放在院子里的窗台下,屋里正在播放的电视画面清晰逼真,可以接收到44套节目。村支书安玉军介绍说,全村100户人家每家都有“锅”。
“以前是‘大锅’,直径有一米多,要放在房顶。我们这里风大,经常把‘大锅’给吹翻。”安玉军说,现在是“小锅”,直径只有40厘米左右,想放哪里都可以。这样的“小锅”特别受牧民欢迎。现在不管是在定居点,还是牧场帐篷,牧民们都可以通过电视知道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还能通过农业频道学到一些农业和养殖知识。
“我们最爱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和法制节目。”李富强和他的妻子安玉珍说,现在放牧的草场都有围栏,所以空闲时间很长,基本上就靠看电视来打发时间。此外,夫妻俩每天还会通过卫星电视了解湖南的天气和新闻,因为他们21岁的儿子在湖南长沙上大学。
严文昌说,按照政府的部署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政府不断延伸传输网络,采用有线网络、无线发射、直播卫星相结合的办法,扩大广播电视覆盖范围,积极探索建立农牧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