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全国仿生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深圳开展了标准化创新发展“巡站”活动。本次以“具身智能 + 新一代通信标准技术”,人形机器人数据集、安全要求等,人形机器人重点系列国家标准为核心议题进行研讨,并首次深入讨论了具身智能机器人与新一代通信技术融合带来的新需求和挑战。
具身智能机器人场景与网络需求Panel研讨嘉宾,(从左至右)蔺道深(通用机器人中心主任),黄怀贤(乐聚机器人公司软件总监),任蓉玮(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标准负责人),阮航(中国移动集团研究院主任工程师),廖承斌(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AI首席构架师)
近年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将"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一举动标志着我国科技领域在智能化与实体制造融合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而中国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领先全球,如5G到5G-A,乃至面向6G的技术创新与储备,也都将为数据传输和处理提供强有力支持,例如对智能语音的及时识别、自然语言快速处理和深度学习,都能使得机器人在众多应用场景中自如工作,如客服、技术支持和数据分析、工厂产线装配与搬运等,新一代通信技术为智能机器人的实时决策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本次具身智能机器人与新一代通信技术融合研讨会中,来自机器人厂家、测评厂家、运营商代表、集成厂商、国地共建中心等的专家,都一致认可具身智能与新一代通信标准技术的融合,可最优的实现多模态感知、决策和行动的协同优化。例如,在工业制造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能够通过高速通信网络实时接收任务指令,并利用其多模态感知能力快速适应复杂的生产环境。在物流运输领域,新一代通信技术使具身智能机器人能够更精准地进行货物分拣和运输。这种融合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人工干预的需求,提升了整体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专家们也非常理性的提出来,5G-A技术在支持多机协同控制,支持跨机器人的共享意图与位姿等方面的挑战。专家认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与移动通信技术的跨域融合,要进入到更丰富的生产和生活中,通过大量的训练与磨合,来提升具身智能的性能和应用场景的适配能力。
总体来说,具身智能机器人与新一代通信技术的结合,正在推动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而随着跨域融合技术的不断成熟,具身智能机器人不仅会中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在家庭与服务场景等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