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6日、7日,本报连续报道了广州大学生小黄、市民叶先生手机号码被人盗用的消息。近日,这种气人的事情居然让记者本人碰上了——记者去年初买给家人使用的一个靓号码,几天前竟被人盗用了!
本月4日,记者有事联系家人,连续十数次拨打该号码却没有人接。一个多小时的连续拨打后,听筒里终于传来了一个陌生男人声音。记者问:“你是谁?怎么会用这个号码?”对方沉默了一会,挂断了电话。记者当时想:可能是串线了。
晚上拿到家人的手机后发现,显示屏上没有信号。次日将手机拿到维修中心检测,维修中心答复说,手机需要更换两个零件。9日,记者拿回了这部花了160元维修费的手机,满心欢喜地将SIM卡插上去——却发现手机依然没有信号。记者迅速赶往附近文德路运营商服务厅。
服务厅客服经过仔细的查询后告诉记者,该号码的状态倒是正常的,只是这张SIM卡失效了。也就是说,号码被盗了。“想拿回原来那个号码也不是不可能”,客服递过一张《智能网重置服务密码保证书》并告诉记者,要按上面要求重置密码才行。
费尽周折,记者昨日下午终于顺利重置密码并拿回了该靓号。在记者的要求下,服务厅负责人查到了原号码是于本月3日在白云区开创大道服务厅,被盗号者“挂失补办”的。
随后,记者打印出了号码被盗期间的通话清单——号码被盗一个星期,话费被盗打了100元左右。在离开服务厅时,一个20出头的女孩闯进了服务厅,她急切地问客服:“我的手机号码给人盗了,我该怎么办?!……”
随后,记者在报案时遇到了麻烦。一民警说,这是“高科技犯罪”,派出所不受理,应该直接去区分局或者“发案地”公安局报案;另一个民警则说,你的卡既然都补办回来了,还那么麻烦报什么案……记者当即拨打110,得到110肯定的答复并承诺将请该所领导出面处理此事。一个多小时后,记者在提交了相关证据并作了笔录后,终于拿到了报警回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