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资讯
2012/11/26 07:41

海格通信市值79亿元:如何花钱成问题

理财周报  

海格通信是个幸运的公司。它在2010年8月底IPO景气时上市,预计募资14.96亿,但实际却募集了31.43亿,超募了16.47亿,超募率110%。对市值79亿的海格通信来说,如何花钱成了上市以后最大的问题。

我认真地对比了一下,海格通信上市前,财务负担不小,2007年至2009年,财务费用支出分别为663万、745万和1020万,主要是利息支出。上市后,情况发生逆转。巨额融资放在银行账户上,每一天都在产生利息收入。2011年,海格通信29亿资金在手,财务收入5789万,超过当年营业利润的1/4。

这看起来并不是件坏事,但对海格通信股东来说,这其实是件糟糕的事情。即便是五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也才4.75%。况且,公司出于营业资金周转考虑,大部分不敢存长期,多为7天存款通知或者活期存款,即使打着擦边球玩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也不超过5%。

这4.75%的利息收入并不能完全入袋,因为抵扣掉其他财务费用后,剩下部分须扣15%的企业所得税,也就是说,这笔存款的实际收益率只有4%,甚至赶不上通胀速度。如果你是海格通信的股东,你还不如自己拿买股票的钱去存银行,因为2008年开始,国家已经暂停收个人利息所得税。

问题又回到股东回报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ROE上了。上市之后,海格通信2011年ROE5.49%,2012年上半年才2.34%。也就是说,海格通信对股东的账面回报率,实际比钱放在银行存定期还要少。

原因在海格通信的激进并购投资路线,比银行存款的做法更失败。海格通信走的是并购而不是自己研发的路线。

我前面说过,研发费用投入对通讯行业的重要性。但海格通信上市以来,研发费用并没有明显增长,每年投入在1.6亿以内,与大手笔并购比起来,相形见绌。

截至今年6月底,海格通信31.43亿的募集资金已经花去一半,剩14.28亿。这种并购和花钱速度,在通讯设备行业,速度很罕见。

我统计了一下,自2011年以来,海格通信共进行了12笔并购,累计金额15.8亿。并购对象包括生产军用天线的陕西海通,团队只有100人左右的射频芯片生产商广州润心,生产对讲机和数字集群的深圳天立通,6亿增资海华作为民用通信产品整合平台等等。

海格通信并购激进,并非指投资金额过大,而在于并购标的的风险。海格通信的并购对象主要以尚未盈利的小公司为主。其所收购的业务中,除海通天线、爱尔达外,多数尚未实现盈利,且今年实现盈利或有较大业绩贡献的非常有限。

再看海格通信购买这些公司时的高得离谱的PE。收购海华电子PE高达89.61倍,收购深圳天立通51%股权,PE86.35倍,这个公司2012年上半年仍然亏损204万。海格通信收购这些盈利能力很弱的公司的价格,远远高于它们自己上市的身价。

所以,你看到的结果是,海格通信上市两年多来,总资产大幅膨胀,从不到16亿膨胀到46亿,增长了近两倍。但利润增长速度却从上市前的2.17亿缩水到不到1亿。原因在于,被大量的募集资金冲昏头脑,盲目投资,高价收购一堆缺乏盈利能力的资产,摊子变得大而不强。

这不仅仅是海格通信,也是IPO暴富时期所有公司都面临的问题。金钱如水,聚易散亦快。乱作为,不如不作为。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