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开学季,三大电信运营商都会为了争夺学生用户而展开激烈的校园营销战,但今年的情况与往年相比将有所不同。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规范秋季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竞争秩序相关工作。不仅如此,地方方面,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近日发文透露,禁止运营商与学校签订排他性协议,《贵州商报》也报道,贵州省将重点查处电信运营商在校园营销中一些违规行为。来自监管政策的压力让三大电信运营商不得不对目前的营销模式作出一些改变,尤其是校园摆摊、接待营销、扫楼营销等校园营销的“三板斧”,今年类似的情况或将减少。
工信部提前部署规范市场秩序
又逢开学季,往年运营商进场摆台、赠送实物等激烈的揽客争夺战今年怕是要消停了。
为促进校园电信市场的规范、有序和和谐,有关部门及早谋划部署,纷纷发布校园营销禁令: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规范秋季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竞争秩序相关工作。不仅如此,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要求三家运营企业建立联动机制,禁止运营商与学校签订排他性协议。除此之外,贵州省将重点查处电信运营商在校园营销中垄断排他、违规寄卡、收机收卡、校园一卡通捆绑等行为,运营商进校园严守“7条禁令”。还有河南省通信管理局、河南省教育厅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开展2016年全省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校园电信业务市场行为。
实际上,工信部于2011年和2013年先后两次发布关于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今年8月,工信部组织三大电信运营商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再次规范电信运营商的校园竞争。随着相关监管政策的升级,电信运营商的校园营销正向提供优质服务的本质回归。
以速“抢客”加重运营商负担
运营商为何热衷校园抢客?一方面,新生市场无疑是重要的潜在客户。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在校大学生总数为4081.1万,全国手机用户数为13.06亿,大学生用户比例大约为3.1%,这部分学生毕业进入社会还会对电信服务进行二次选择,因此,刚入学的新生是电信运营商新增用户的重点发展对象。另一方面,运营商受到争夺业务发展增量的KPI指标考核驱动。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运营商KPI考核压力大,一级一级往下压任务,每年三月左右的民工潮、八九月的开学季,是运营商竭力争夺的焦点。
2016年7月,北京校园电信市场经过多次规范,连续采取多项措施,目前第一所开学的清华大学校园中运营商无序竞争的乱象已销声匿迹。可见,运营商校园营销的竞争慢慢趋于理性,而原先恶性校园竞争情况发生转变的原因:一方面,此前长期过度的竞争,不仅达不到理想的市场效果,更重要的是损坏了校园市场竞争的秩序,一些恶性竞争如横幅、标语诋毁竞争对手等情况也损坏了通信行业的优良形象。另一方面,此前过度竞争给运营商营销成本上带来极大的压力。当初,为了“抢客”,运营商会额外赠送生活用品、电子产品、文体用品,如今运营商的收入利润逐年下滑,若在校园营销战继续高投入,倘若赔本赚吆、白忙活一场,将使得运营商原本已是水深火热的日子更加难过。
4G校园营销转变风向
在监管部门的系列政策下,运营商校园摆摊或偃旗息鼓。那么,对于三大电信运营商而言,又该如何分羹开学市场?
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应在推广方式上有所创新。既然是校园市场,其主体是富有朝气的学生,那么要争取这部分客户的青睐,便要在方法上讲究新潮、新思维。如广州联通在营业厅推出VR体验,广东联通在全省范围内设置了300个体验点,每天都吸引了众多用户前来尝鲜,并得到了大部分用户的好评。
另一方面,自全面迈入4G时代,流量已经成为运营商之间竞争的焦点。学生群体与普通用户相比,他们更是流量消费大户,对此,运营商的校园营销可以在流量套餐方面做出创新,以此来吸引学生客户群。如广州移动专门针对新生推出“4G流量王套餐”,又如上海电信推出校友卡套餐,年付200元,不仅免月租,而且每月套餐内还包含8GB流量和100分钟国内通话时长。
总之,改变现有的营销模式是运营商应对通信市场变迁的重要课题,运营商需重构商业运营模式,做出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