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的盛行,在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的同时,各种烦恼也随之而来,其中“流量偷跑”便是今年一直环绕在用户心中的“心头事”。据新华网报不久前道称,在“流量偷跑”的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超过400亿元规模的灰色产业链。而这个数值还在不断上升中。
灰色产业链主要的吸金手段是通过众多“潜藏”在系统后台的APP默默的汲取用户流量。当下,非正常流量消耗似乎已经成为了行业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每天都有大量流量在不知情下流失。然而流量作为智能手机强大功能的基础,伴随着传统业务的流量化,流量更是成为了用户联系外界,感知外界的桥梁,不法分子虎视眈眈,无疑产业链各端的良性发展产生了威胁。为了保障用户的财产,肃清市场中的不法行为,亟需运营商、政府部门和用户共同发力。
400亿的灰色市场
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加速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现在随处都能看到人们在用微信聊天、通过手机浏览当天的新闻、上网购物、收发邮件,亦或是朋友圈的最新动态,以智能手机为终端的在线商业模式被广泛看好。而搭载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则是智能手机的核心,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种类繁多,而且不断升级出新,为用户提供最新的服务。但这也为那些怀有不良企图的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不法分子入手点便是流量。而经过几年的发展,不法分子已经挖掘出了一条规模达数百亿的产业链。
新华网报道,据360手机安全卫士此前的监控数据显示,时下,国内平均每部智能手机每天偷跑流量约2.33M。依照工信部公布的数据,从今年1到10月移动流量平均资费为80元/G,换而言之,一个用户一天无形中多损耗0.2元,莫要小看这0.2元,如果乘以国内的智能机用户基数,这个灰色市场将十分庞大。据权威机构给出的报告预计,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量逼近6亿。可以算出,每年因流量偷跑,国内用户额外付出的流量资费将近400亿元。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APP从业者坦言,希望流量跑得快已是行业通病。而安卓系统的智能机的“流量”跑得更快。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安卓系统对应用权限的开放,这直接导致很多正常的、非恶意APP软件在制作过程中,设计了在安装时或之后“套取”用户手机后台使用权限,很多软件会在用户不知情、关不掉的情况下,肆无忌惮地更新、下载以增加流量消费,其中不乏很多知名APP软件,因而用户常常感到自己的手机流量没怎么用就超标了。
“偷流量”背后惊人的目的
早在2006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就公布了“流氓软件”的定义,其特征包括强制安装,难以卸载,浏览器劫持,广告弹出,恶意收集用户信息,恶意卸载,恶意捆绑等。而在偷流量的“流氓软件”中,开发商怀有不同目的,对用户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在应用商店中,一大类是正常的APP,但是这类软件会在后台运行超越自己权限的功能,在一些不为用户注意或者是根本不为用户所知的数据上传过程中,偷偷地消耗流量。不过这些APP的开发商主要以收集用户数据信息为目的,并不是有意偷跑用户的流量。就偷流量而言,用户损失不重。
但是另一类APP却是直接以偷流量为目的,会对用户产生较大的损失。这类APP背后的利益链条有意的将一些手机木马病毒植入一些看似正规的APP中,手机中毒后,便会弹出广告,甚至不断下载病毒推广的应用,并会强行关掉WiFi,直接使用3G/4G通信网络,恶意消耗用户流量。这些恶意APP的重要目的就是通过为某些网站刷流量或是为某些APP刷量来获取收益,而被木马导流的网站和APP将会与木马作者进行分成。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用户手机话费将显著增加。今年8月份,一款手机木马病毒“流量僵尸”感染44万部手机,中招者每次解锁手机都会导致木马疯狂耗费流量,日耗流量可超百兆。据业内人士预算,若没有被查杀,有些木马作者每天甚至可以赚取数十万甚是过百万的收入。这也就是为什么用户认为没有使用流量,而运营商的网络上却实实在在跑着流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各方需要共同发力维护
随着智能机的不断普及以及各类应用的不断推出,流量将成为一个长久的话题,但是如何敲碎、扯断围绕流量的黑色利益链也是任重而道远。
首先,运营商在整个流量运营中的角色十分关键,尽管此前因一些误导性的报道,让运营商在流量偷跑事件中当了“背锅侠”,但是运营商却不能听之任之,而应更加重视流量,站在围堵黑色市场的最前排。运营商要实施“流量封顶”避免“天价流量”,防止偷吃流量的手机病毒,产生“天价流量费”,进而让用户将矛头对准自己。目前,运营商纷纷推出流量保护机制,即动态监测用户的流量使用情况,当用户流量异常飙升时,会发出提醒信息,必要时进行“封顶”处理。据了解,此项业务不需用户另行申请,由运营商在后台设定,流量上限根据用户的套餐或日常的资费情况来设定。
其次,监管部门需要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将信息领域的监管和监督公开化,使老百姓的信息消费更加透明;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严峻,加强智能应用APP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势在必行,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让流量消费更透明、顺畅。
最后,对于用户而言,需要在手机中安装安全软件。若是不小心下了恶意软件,需要谨慎点击不明地址的链接。若担心流量超标,中国电信客服人员介绍称,用户可到营业厅查询流量使用明细,如有不正常消耗,可反馈至运营商客服电话,运营商将在48小时内给出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