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5/7/29 15:06

“铁公机”投资让位新兴产业 信息消费领衔稳增长

通信信息报  李晓玉

在6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微降的背景下,稳增长压力犹在。近期,发改委发布了六大新兴产业工程包,瞄准重点领域加大投资力度。新兴产业取代“铁公机”成为投资重点,预示着经济结构调整不断走向深入。其中,信息消费位居六大工程包之首,凸显其发展强劲势头。随着下半年消费电子旺季到来、提速降费落实到位刺激信息应用发展,以及互联网+等诸多利好政策“加身”,信息消费的增长潜力依然可期。

投资告别“铁公机”,稳增长瞄准新兴产业

国家统计局7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工业利润同比下降0.3%,而5月份利润总额同比增长0.6%。工业生产情况不及预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促使稳增长政策持续升温。今年以来,国家推出了包括扩大支出、减税清费、降准降息、置换地方债等一系列稳增长措施。

目前,加大重点领域的投资、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稳增长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现在的投资已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铁公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在的投资主要用于补短板、调结构、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例如,去年国家发改委推出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等七大工程包,专注于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今年初,发改委表示,将推出信息消费、绿色消费等六大领域消费工程。6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在此基础上,积极筹划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城市轨道交通4类新的工程包。

此番发改委再发六大工程包,表示将通过政策引导和适当的投资支持,增强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的动力,拓展新的投资领域,释放消费需求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至2017年,重点开展信息消费、新型健康技术惠民、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服务业培育发展、高性能集成电路及产业创新能力等六大工程建设。

信息消费三领域成发力点

我国信息消费表现活跃。日前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电子信息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23.2%;网上零售额同比增39.1%,高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近30个百分点。与互联网相关的电子产品销售增势迅猛,医疗电子、汽车电子、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内销产值增速超过15%,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内销产值增速保持10%以上。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消费呈现强劲增长势头,在发改委公布的六大新兴产业工程包中,信息消费也位居首位。发改委表示,要从民生信息服务、空间技术应用和信息安全三方面入手,加快破解当前体制机制和传统环境下民生服务的突出难题和政策瓶颈,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促进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应用。具体包括“城市公共安全视频信息共享服务试点应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的综合应用”、“重点领域信息安全示范应用”等等。

目前来看,上述三大领域政策利好不断,市场前景看好。在民生信息服务领域,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近日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下称《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随着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互联网将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进一步深化影响,从基于信息获取和沟通娱乐需求的个性化应用,发展到与医疗、教育、交通等公用服务深度融合的民生服务。

在空间技术应用领域,国产导航系统不断获得突破。近日,中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使北斗导航系统的卫星总数增至19枚,这将为中国建成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开展全面验证,为后续的全球组网卫星奠定基础。

在信息安全领域,随着新的国家安全法颁布、网络安全法草案公布等可以看出,信息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未来相关行业前景将持续看好。招商证券认为,我国未来网络空间安全防御或带来每年近千亿元的市场。

下半年信息消费高增长可期

我国正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信息消费成为引领产业升级、激发创业创新的新引擎。上述《报告》预测,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出台,互联网将带动传统产业的变革和创新。未来,在云计算、物联网及大数据等应用的带动下,互联网将加速农业、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转型升级,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在日前举行的互联网大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将紧紧围绕互联网强国、网络强国、制造强国的建设目标,加快高速宽带网路建设,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

运营商力推的提速降费正成为互联网应用创新、互联网+落地的催化剂,带动相关行业爆发式增长。工信部数据显示,去年信息消费规模达2.2万亿元。专家预测到今年底,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4万亿元,信息经济占GDP比重将超过8%。未来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兴市场发力,将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