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4/2/18 09:27

减少通信行政审批利于激发市场活力

中国信息产业网  张英

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再次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包括取消电信业务资费标准审批、取消基础电信和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核准等7项涉及工信部的管理职能。工信部表示,取消电信业务资费审批,主要考虑通过市场竞争来进一步推动电信业务资费水平的下降,充分发挥市场对资费的调控作用,全面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取消审批降低企业成本

工信部称,取消基础电信和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核准主要考虑有两点:一是取消后受益面广。目前全国有2557家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其中有2305家跨地区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者,按照此前管理要求,至少会设立11525家分公司或子公司,办理71455个备案申请,取消该项审批后,企业将减少分支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降低办事成本。二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信部开通并且不断升级改造电信业务市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了在线审批,完善了备案、年检等管理功能,同时,建立信誉记录管理平台并主动向社会公示。通过这些事中事后监管措施,能够实现有效管理。

另外,电信资费涉及千家万户。取消电信业务资费审批,主要考虑通过市场竞争来进一步推动电信业务资费水平的下降,充分发挥市场“无形的手”对资费的调控作用,全面提高电信市场运行效率。审批取消后,政府将不断完善电信资费监测制度和体系,加强对市场资费情况的监测,同时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企业价格行为,督促企业做好资费网上公示等相关工作,推动企业不断提高电信资费透明度,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取消审批体现监管方式改革

我国《行政许可法》出台后,政府已经对若干审批权限进行下放或取消。减少行政审批是推进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工信部积极响应国家要求,转变管理方式,能交给市场管理的尽量放权。去年5月,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包括电信业务经营者拍卖码号审批、通信建设监理企业资质认证和监理工程师资格认定等6项。

这些改革都着眼于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切实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政府对不该管的事、不该有的权,坚决取消,彻底下放。目的就是要尽快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从体制机制上给市场主体松绑,进一步激发企业和个人创业的积极性。

对于电信资费监管,以前主要是由各地的通管局实施备案手续,政府主要管理上限,之所以没有取消,一方面主要是担心三大运营商可能会形成垄断,从而影响消费者利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限制运营商的恶性竞争,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此次取消和下放这些审批事项,决不意味着政府对这些领域放任不管了,而是意味着政府监管方式的转变——即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督转变;监管重点的转变——由传统运营商监管向互联网、整个信息服务业的转变。政府事前审批的“手”放松之后,关键是要把事中事后监管的“手”硬起来,采取更为有效的跟进和配套措施,积极创新管理方式,使市场秩序健康发展、改革利益共享、用户利益得到保障。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通信监管部门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监管为民、追求全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监管理念,积极稳妥地推进电信资费管理方式的改革,对基础性业务资费实行价格上限管制,电信运营企业只准降价,不许涨价,电信资费价格这只“鸟”只能在政府编制的“鸟笼”中飞行,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电信资费管理体系。自2005年起,监管部门陆续推出了移动电话带号转套餐政策、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管制等措施,逐步引导企业实行单向收费,限制双向收费,降低了移动资费。2009年,为了加快电信资费市场化进程,工信部进一步调整了固定电话资费管理方式,逐步降低本地网的区间费,手机实行一费制,降低了漫游费,取消短信差别定价。这些措施使得资费以年均百分之十的速度下降,但电信业务总量却每年都以超过20%的增幅高速增长,这一降一升之间的差距,显示了通信业回馈用户的巨大力度。在CPI不断上扬的今天,为何电信资费会一路走低?除了电信市场竞争激烈、通信技术进步的因素外,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政府的监管。

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很明确的进一步改革开放、简政放权的信号,工信部将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要求,妥善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推进电信业务价格改革,完善适应现代市场要求的行业监管体系,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利益,为行业和谐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