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20/5/20 14:37

运营商大规模集采 为何青睐国产服务器?

通信信息报  杜峰

连日来,通信圈显得格外热闹。三大运营商先是忙完5G基站采购招标,接着又紧锣密鼓开始大规模采集服务器。近日,中国电信公布2020年服务器项目招标集中资格预审公告显示,本次集采共分为8个标包,共计56314台。与以往的采购相比,2020年服务器项目除了I类型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产品和A类型的AMD系列服务器,中国电信专门设立了H类型一个标包,目前入选的是华为鲲鹏和海光两种类型的国产芯片,共计采购11185台,占据了近20%的采购份额。

中国移动上月也启动2020年PC服务器集采,采购量为138272台,刷新了单次招标的最大规模,虽然中国移动没有单列国产CPU服务器标包,但部分标包也包含了华为和海光的CPU,国产占比大约也是20%。此外,4月中国联通发布《关于“2019-2020年中国联通通用服务器集中采购专项测试公告”的补充通知》,通知中鲲鹏920、海光系列7165、7185等CPU型号均被要求进行补充测试。

三大运营商的力挺让国产CPU服务器的采购比例增长超预期,那么,三大运营商为何集体“翻牌”国产CPU服务器?

其实,运营商不约而同相中国产服务器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自身需求的考量。2020年,“新基建”叠加5G商用,加速运营商信息化应用创新大规模落地,对服务器的需求水涨船高。中国电信相关人士透露,之所以把国产化服务器纳入集采,是因为在之前采购调研中,云公司、各省等需求单位对国产化服务器拥有不小的潜在需求,所以这次就把国产服务器作为一个单独的标包进行集采。

同时,运营商也面临不小的降本增效的现实压力。一季度财报显示,三大运营商净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大背景下,又不得不面对5G建设巨大资金压力,降本与增效并行,不浪费资源,把钱花在刀刃上,成为运营商的主动诉求。按照中国电信提供的数据,在2020年服务器项目招标集中,国产CPU的服务器估算价虽然仅比美国产品略低2.5%,但也节省了相当可观的成本开支。

当然,国产芯片中标运营商集采归根结底在于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打铁还需自身硬”,华为和海光CPU之所以能参与电信标包竞争,主要还是因为能满足电信严苛要求,具有一定优势。

据中国电信相关人员介绍,华为鲲鹏CPU使用的ARM架构,在技术上可以满足数据中心服务器的算力诉求,同时具有多核心和高内存带宽的差异化优势,在分布式存储、大数据等高并发的应用场景中具有更高的性价比。5G万物互联时代,ARM架构芯片在海量终端及嵌入式场景大规模应用中,具有计算同构优势。

据悉,华为的鲲鹏920能够直接将CPU、南桥芯片、网卡芯片、SAS存储控制器集成到一起,集成以后仅需一颗芯片就能够做到四颗芯片的功能,华为的这一项技术优势,使得每万台服务器每年能够节省1000万度电。目前鲲鹏920在行业已经开始商用。2019年,浙江移动营业厅前台系统迁移至基于华为鲲鹏处理器的泰山(TaiShan)服务器,营业厅系统的成功商用,证明了鲲鹏处理器在计算性能、稳定性等方面已满足浙江移动商用要求。

海光CPU之所以脱颖而出则是因其使用的X86架构生态完善,现网业务迁移成本较低。海光CPU 在性能和功耗方面与市场主流产品相当,同时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进行了加强,能有效降低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

基于国产海光X86 处理器的产品实际上也已上市。中科曙光今年初推出了基于海光3000系列处理器的W330-H35工作站,该工作站主机核心部件如CPU,主板等全部国产,各类性能评分均可达到主流计算机水准。据媒体报道,目前海光的x86 CPU已经积累了超过500人的研发团队,未来将升级到7nm工艺,性能也将进一步提升。

当前的国产化替代正遵循“先解决能用、再解决好用”的思路有序进行,从趋势看,未来国产化服务器替换速度有望加快,随着党政军、关键行业国产化的推进,国产CPU服务器的集采有望常态化。对此,中泰证券认为,运营商基于国产CPU的服务器集采只是一个开始,金融、教育、能源、科研机构等各行业可能也会陆续采购基于国产CPU的服务器。基于国产CPU的服务器或将向各行业加速渗透。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