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闻办公告,今日起全面恢复互联网业务,此前商业网站的访问和手机短信等业务已恢复。
“7·5”事件之后,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定,新疆对出入疆互联网、手机短信和国际长途电话实行管制措施,及时切断了不法分子相互勾联和进行煽动、策划的渠道。事实证明,这一通信管制措施是及时、正确、有效的,为党和政府迅速处置“7·5”事件和防范暴力犯罪活动抬头,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下,新一轮援疆波澜壮阔,19省市代表团高规格来疆调研刚刚结束;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在即,新疆正迎来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业务全面恢复,传达出非同寻常的意义。
过去的一年,中国的网络管理部门先后做出多种尝试,维护网络安全、保护网络上的公共利益,这里面既包括得到公众广泛支持的“网络扫黄”专项行动,也包括推行在做法上有异议的绿坝软件的尝试。
中国互联网经过多年发展,在整体规模和网民人数上都已跃居世界前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我们也无法回避,网络黑社会、网络暴力、网络炒作、网络言论攻击以及网络庸俗之风正在蔓延,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面对虚拟世界的乱象,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生活只是人类现实生活空间的拓展和延伸,虚拟的网络生活同样必须遵守现实社会的法律规范,虚拟世界无法“置身事外”。加强对网络监管的最有效手段,莫过于实行网络实名制,提醒网民自觉自爱,接受法律约束,净化网络环境也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在我国,网络信息实名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国内几大门户网站论坛以及天涯、猫扑等热门论坛已经完全进入实名制发言阶段,不注册的用户已经无法发言,而此前可以匿名发言的百度贴吧也除去了匿名发言的功能。
近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公开确认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及推动论坛、BBS等各种网络互动环节的普通用户实名制。国新办王晨透露,在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取消新闻跟帖“匿名发言”功能已取得实效。实名制开店、实名制发言,网络信息的实名制引来网上热议。有网民认为,实名制有利于维护网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也有网民感叹,“没有了‘马甲’,我们怎么办?”
由于网络传输系统能够以非常低廉的成本、迅捷的速度、渐变的方式进行数据转换与信息流转,网络表达自由与网络安全监管同时具有权力行使过度的危险,这就造成信息自由与网络安全管制之间的平衡关系极易被打破。
在司法监督、社会监督、执法权内部监督机制的保障下,能够规避网络监管权撼动言论自由的风险。关键是要推动立法机关制定“网络友善型法律”,即以保障公民有权在网络世界享受言论自由权、人身财产权为价值导向,必要时限制非法内容的网络接入,维护现实世界已经设定的法律规范与道德标准,特别要注意对涉及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进行规范教育与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