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09/5/6 15:29

网络实名制不该招人厌

中国信息产业网  郭川

5月1日,《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举在互联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支持者不少,但反对者更多。为何一个地方性法规的推出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因为该条例中包含了与“网络实名制”相关的规定。

该条例中引起争议的内容是:“提供电子公告、网络游戏和其他即时通信服务的,具有用户注册信息和发布信息审核功能,并如实登记向其申请开设上述服务的用户的有效身份证明。”条例还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不得鼓动公众恶意评论他人、公开他人隐私或者通过暗示、影射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根据该条例的解释,规定中的“电子公告服务”,就是指在互联网上以论坛、聊天室、留言板和博客等交互形式为上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条件的行为。网友形象地把此规定概括为“发帖子、写博客和玩网游要求实名登记”。

少数支持者认为,网络实名制有助于约束网民的行为,避免一些恶意言论、病毒等的传播,有助于构造和谐的互联网环境。但这些看法很快被“骂声”给淹没了,“我去商场买东西,需要事先登记吗”,“以后上厕所是不是也要实名注册”,“实名后谁还敢在网络上揭露贪污腐败、欺行霸市等现象”。

为什么将“好人”二字“写在脸上”的实名制会遭到众多网友的质疑?沟通不畅和配套措施不完善是主要原因。

反对者担心的主要问题是实名制的实施将破坏言论自由。一直以来,互联网就以其开放性深受大众欢迎,人们在现实世界不敢说或者不方便讨论的话题,可以在互联网上畅所欲言。“华南虎照事件”、“俯卧撑事件”和“躲猫猫事件”等都显示了网民的力量。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社会现象也在被网民曝光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及时处理。实名制实施后,网民担心会失去一个“说真心话”的渠道,毕竟用真实身份发表言论多多少少会有所顾忌。

杭州市的此项规定推出后,相关部门并没有就网民关心的条款进行解释说明。没有沟通,问题就不能得以解决,可以说很多网民都是下意识地反对实名制。

实名制遭受质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之配套的措施尚不完善。只是一味地强调实名制的好处显然无法使人信服,大道理人人都懂,关键是能否落到实处。只有尽快完善配套措施才能消除网民的后顾之忧,实名制才能得以推广。

杭州市此次推出的条例中,部分条款比较模糊,不能准确界定。例如什么算“谣言”?什么是“通过暗示、影射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明星的动态、官员的丑闻算不算隐私?笼统模糊的规定也许只能停留在文件上,而无法得以具体实施。

这些恶意行为由谁认定?会不会有人私自拦截一些信息,阻止真实事件的曝光?揭露不法现象的网民是否会因为实名发帖而更容易遭受打击报复?网民在进行实名注册后,这些身份信息由谁保管,能否保障信息安全?这些都不是一个部门出台一项条例可以解决的问题,网络实名制必须依靠政府、运营商、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等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发挥其维持社会稳定、保障网络安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等正面作用,被广大网民接受。

当然,广大网民也应该更宽容、更耐心一些,问题需要一个一个地解决,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网络实名制不但会渐行渐近,而且会越走越好。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