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华为手机不得不提华为这家公司,华为1987年成立,在这20多年里快速成长,时至今日已经成为通信领域的巨头,华为的战绩在这里不用多说。以通信网络设备为主的企业是很少与大众有交集的,华为开始被大众认知跟两件事有莫大的关系:
一件事是2003年华为与思科的官司,虽然最后没赢但是打出了名气,人们开始注意到一家有勇气跟思科叫板的中国公司;
另一件事应该说是一个系列,那就是员工的过劳死,原来华为员工入职还需要签署一份《奋斗者协议》,公司的加班制度也引来了家属的炮轰,华为的狼性文化也多半与此有关;
对于思科等对手的指控,是否山寨抄袭我们不好说,但是华为从电信、网络再到手机都有着很重的模仿痕迹,跟随策略一直伴随着华为的成长。从当年与思科如出一辙的命令,到现在处处模仿为小米而生的荣耀,即使现在热销的Mate7也无法摆脱HTC的影子。华为是个优秀的长跑选手,跟随咬住对手,然后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伺机超越。
HTC One Max
华为Mate 7
华为的模仿跟随策略是说华为不重视创新吗?也不是。都说创新,那什么是创新呢?关注Apple的朋友可能知道有个叫Horace Dediu的著名分析师,他有一篇文章《Innoveracy: Misunderstanding Innovation》 将创新划分为4类(如下图所示)。其中有2个比较有价值Invention:新,且有潜力实用化的东西,比如任意被申请了专利的东西,可口可乐的配方;Innovation:新,且格外有用的东西,比如 iPhone 的定价模式,Google 的收入模式。而华为擅长的就是投入研发Invention式的创新,而对于其它的并不擅长,比如荣耀对小米模式的模仿。
华为手机与华为的这些特性是一脉相承的,在策略等方面模仿,然后凭借研发的投入争取弯道超车。这种战略在软件/互联网相关领域就不太好用了,比如手机的UI,华为饱受诟病的EUI现在也有了不小的进步,很多人说是模仿MIUI,甚至不如魅族的flyme和锤子的Smartisan OS 有特色,有粘性。
在消费电子领域,重要的是用户体验,在手机的用户体验中与用户交互的UI/OS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华为缺乏一些新的思想,有的时候甚至抄都抄不好。去年初,荣耀3C刚出没多久,我抢了一部,与老妈的红米比较了一下,发现外观等很多方面荣耀3C都更好,可是使用上总是感觉差那么点,感觉UI丑了那么点,当然这都是小事。因为老妈年纪不小,眼睛不好对新事物的接纳能力也不是那么强,所以对红米的老年模式赞不绝口,我发现荣耀3C也有这功能,接切换成老年模式体验了一会感觉比红米的漂亮点,但是有个致命的问题:会不经意间就切到正常模式,这对于需要用老年模式的人来说简直是致命的问题。
对于目前一些厂商热衷的UI设计层面的研发,余承东评价说,尽管华为的Emotion UI在业内做得很不错,本地化体验超过三星等,但强调UI不会是未来手机业务的核心战略控制点,“最多是小花小朵的点缀,属于装修层面的东西”。这就是华为消费者BG CEO的说法,很典型重技术轻体验的思维,如果我们回顾一下那些倒下或退出的企业,比如Nokia、西门子(手机)哪个不重技术?技术是需要重视的,体验也是万不可少的。Nokia红遍全球的时候最常说的就是“科技以人为本”,交互的体验也是重要的。
2014年华为的高调与海思芯片有着很大的关联,经过多年的布局经营,研发投入,海思终于从华为手机的软肋变成了小翅膀。遥想当初夸口卖1000万的P6,最后一半的数量都没卖出去,这与K3V2的糟糕表现不无关系。凭借着华为在通信行业的多年积累,海思在基带天线这块有着不错的表现,这也使得华为手机在信号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 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到海思在其它方面还是有很多不足的,海思该如何发展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有人说华为手机有自己的芯片技术,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还能降低成本。这句话猛一看很有道理,实际未必如此,现在已经是2015年,市场体制已经很完善,产业分工也很明确,并不需要担心买不到芯片,冷战思维要不得。海思是华为的战略布局,不仅仅是手机SoC,而且相对软件来说华为更擅长这个领域,投入IC设计是值得称赞的,但这与手机产品的好坏等没有必然关系。IC产业,研发投入很大,如果不能大规模量产成本很难摊薄压低,所以自己生产SoC不一定成本低,所以华为的荣耀畅玩系列这种需要尽量压缩成本的产品还是用MTK或者Qualcomm的SoC。也许华为认为三星的垂直整合很好,可是也要看到当三星手机的出货量下滑的时候,其它的业务业务也会深受影响。海思如果想真正的成为手机SoC里的主要角色就要与华为分离,这就像一个武艺初成的人需要江湖的历练才能真正成长一样。
截止2014年年底,荣耀品牌已经进入全球近60个国家和地区市场。销售收入从2013年的1.09亿美元上升至2014年的24亿美元,激增20多倍。这样的成绩单不可谓不漂亮,可是春节之前爆出华为荣耀总裁刘江峰辞职的消息,随后消息被官方证实。有传言说是因为荣耀被重新收归华为终端旗下所致,有传言刘江峰将在互联网行业创业,传言不管真假,华为都要面临互联网的冲击,互联网的一夜暴富对那些有想法有能力的人充满着诱惑。
2013年末任正非的一篇《大公司如何做到“不必然死亡”》指明了华为的路,消费者终端BG的路怎么走,2014年的一篇《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也说的很清楚。我们喜欢华为的路越走越好,也希望华为有朝一日从追随者变成领导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