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神话与谎言之间有多远?也许只有一步之遥.
4、5月间,当小米手机的销量连续创造神话之时,媒体间充满了对小米的溢美之词和质疑之声,然而在我们接触到的手机行业人士中,一谈起小米,他们嘴角便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我们更多的时候把这种笑容理解为嫉妒,因为小米成长得太快,甚至挡住了手机行业许多厂家的光芒.
于是我们开始关注小米.然而调查一开始,许多事情都超出我们的想象,奇迹和现实的差距太大了.
从初春到仲夏,在五个多月的调查中,我们反复出入小米的维修门店、手机卖场,走访了几十位投资界、手机行业、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团队等方面的人士及各种类型的小米用户,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小米的成长故事.
每个神话谢幕时,总有一份难言的苦涩,况且中国已很长时间没有出现神话了.
但愿小米的神话可以摆脱这种宿命.
2012年的夏天,与酷暑的闷热相比,中国互联网的温度更加炙热,制造这些炙热的就是小米及其董事长雷军.
6月26日,雷军宣布,小米公司获得第三轮2.16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40亿美元.消息传出,业界深感惊讶.
这也许是个神话,也许是个笑话.
小米40亿美元的估值接近市值54亿美元的黑莓,是诺基亚88亿美元市值的一半;与国内互联网企业相比,超过了34亿美元的新浪,29亿美元的分众传媒,是奇虎360市值的2倍.
更不可思议的是,小米自成立到估值40亿美元,仅仅用了两年时间;而在同样的两年时间里,Facebook只做到10亿美元估值.
不管是神话还是笑话,小米和雷军的故事,注定成了中国IT行业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于是,在小米举杯欢庆之时,一直话题不断的小米和雷军,再次把自己推到舆论的漩涡之中,巨大的质疑浪潮再次袭来.
第一章 小米是什么
■ 没有了互联网,百度将不再是百度,腾讯将不再是腾讯,而小米依然是小米。至少在目前,说小米是互联网企业勉为其难。
雷军说,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对于40亿美元的估值,雷军的解释是投资者给予小米的高估值,与小米手机当下的销量关系不大,投资人看到的是小米的未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会放大,将会诞生很大的公司,投资者相信小米有可能."
然而最大的疑问是,小米以后会是那家很大的公司吗?
虽然小米表面看去像雷军所言,"软件+硬件+服务"的互联网生态模式,但就目前的小米而言,它真的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吗?
这一切还需从头说起.
雷军:小米公司坚持做厚道的公司,以坚持超越米粉的预期为目标.
雷军不服
所有的证据表明,少年成名的雷军在金山的岁月,并不像今天的雷军这样锋芒毕露、是非缠身.
有互联网"活化石"之称的雷军,在成为"雷布斯"之前的岁月里,虽然"骄傲",但以每周工作七天的勤奋,成为有名的"IT劳模".
在金山的16年中,雷军度过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在他告别金山的"演出"(记者招待会)上,他深深地鞠了一躬,一声叹息,"我的青春,我的金山".
没有人能体会2007年雷军告别金山的心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求伯君的光环下,金山永远不属于雷军,即使是他作为董事长的日子.
在那段日子,雷军带领着金山八年五次冲击IPO,2007年10月最终在香港上市,然而市值只有6.261亿港元,远低于当年阿里巴巴、百度的市值,就连后起的盛大、九城游戏厂商,市值也远高于金山.更为伤感的是,以软件起家的金山,竟然是依靠游戏才得以上市!
在MIUI缓慢生长的同时,雷军受Talkbox和KiK的启发,迅速山寨出了米聊,出乎意料,米聊迅速在手机市场窜红.雷军希望以偷袭的手法动摇腾讯的地位,然而有高度警觉性的马化腾迅速意识到危机.腾讯也以极快的速度山寨了米聊,推出微信,借助QQ平台集团资源整体倾斜,微信用户很快过亿,最终米聊的用户数停止在1000多万上.
两条路线推进并不顺畅,雷军需要的"轻"公司的"快"打法,出现了一点偏差,是手机出场的时候了.
秀出的神话
2011年8月16日,北京798艺术中心北京会所.经过精心培养的粉丝们在音乐声中,疯狂地重复着"雷布斯".
一个"神"出现了,一个神话开始了.
小米手机发布会现场,身穿黑色T恤和牛仔裤的雷军出现在小米手机产品图的大屏前,带点幽默地介绍小米手机的参数时,神情和动作如同设计一般,与苹果产品发布会极为相似,只是有点怪异.
其实这并不意外,这个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的程序天才,自称大学时就非常崇拜乔布斯.近年在公众场合露面也是黑T恤牛仔裤的类乔布斯打扮,看似温和平易的雷军,讲起话来娓娓道来却激情异常且煽动性极强,这倒与乔布斯有几份相似.
不管是不是有意,雷军都利用偶像乔布斯以及苹果公司让小米和自己傍上了"大款".
在发布会上,雷军系的企业悉数到场,大屏幕上播放凡客CEO陈年、多玩CEO李学凌等多位头脑人物集体表演的视频,他们逐个扔掉手中的苹果手机,高喊"我们要小米".
雷军宣布,小米手机拥有1.5GHz双核处理器,售价1999元,拥有多个行业第一,甚至称性能超过同等机型200%.台下的米粉开始喊雷叔叔、雷爷爷,更多的人叫起"雷布斯".
雷军曾说过,他喜欢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而书中讲的"那件事"就是"自我推销".从小米上市后的种种表现看来,雷军深受这本书的影响,与其说是雷军在卖小米手机,不如说,雷军在卖自己,小米只是雷军的一个载体而已.
随后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雷军以小米社区和微博为阵地,开始了他堪称经典的"粉丝营销"或表演.
2011年9月5日,小米首次在网上预售.34小时共预订出30万台;12月18日,小米手机第二次预售,3个小时又卖出10万台.
两次预售总共37个小时,售出40万台同款手机.这确实是个"神话",最火爆的苹果iPhone4,全球首日销量也不过60万台.
这也许是一个转折点,雷军曾预期一年能销售30万台小米,这数字也许是雷军可以掌控的.然而不管这40万台的量是否注水,此时的雷军看到了更加宏大的未来而欲罢不能,"顺势而为"的他看到这个势头了.
40万台的销量,也同时宣告创业一年多的小米,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实现了8亿元的销售额.然而,此时的小米仍然没有一个专门的维修门店,这在任何一个手机厂家的产品推广过程中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而这导致了小米后来出现的"维修门"、"砸手机门"等热点事件.
"大跃进"
依靠MIUI积累下来的50多万用户,米聊的1000万用户,以及雷军微博粉丝,为小米准备了足够的听众和看客,接下来小米的"粉丝营销"更是高潮迭起.
没有销售渠道的小米,需要不断制造引起关注的话题;没有广告投放的小米,需要用事件引起媒体的注意,因此雷军在小米限购和口水战上做得风生水起.事实也确实如此,除苹果外,没有哪家企业能这么低成本调动了全中国的媒体为其"宣传",不管是不利还是有利,总之,小米手机的曝光率无人能及.
要做到这些,小米需要提供足够的话题.
2月16日,小米手机电信版开放预订摇号,两天内92万人参与;2月28日,小米手机第四轮开放预订,30分钟15万台电信版小米手机预订完毕;3月17日,小米手机第五轮10万台开放购买,35分钟售罄……
随着一个个"神话"的出现,6月13日,小米科技宣布小米手机销量已突破300万.
这是一部手机吗?"放卫星"般的"大跃进"数据,不断地刺激人们的神经,但没有人能解读出小米为什么一夜暴红.
泰克飞石CEO董德福在接受《IT时代周刊》采访时对小米现象做分析时表示,"小米是在市场上缺智能手机时上市的,抢了先机,那个时候联想、中兴、华为的千元智能机都卖得很好."而雷军的聪明之处是在合适的时候傍上了乔布斯这个"大款".这也许是更接近于真相的一种可能.
但人们无法忽视的是雷军成功的"饥饿"营销.让小米手机长期处于缺货状态,一旦小米官网有预定或秒杀活动,米粉们一拥而上,至少表面看来由于米粉的抢购带来了产品的热销,而这一做法更大收益是让小米库存基本为零,降低了资金风险.
同时,雷军更是把互联网的口碑营销做到了极致,甚至本人每天都会在微博上回答一百个问题,利用微博非常好地给小米手机找到定位,实现了精准营销,而且不需要什么成本.在国内,没几个企业家能像他那样,坚持每天都发微博,与"粉丝"互动.同时通过小米社区的刻意经营,让小米社区成为传播的主阵地.
而随着5月初周鸿祎和雷军"口水战"开始,小米为媒体提供的话题更是被进一步放大.尽管周鸿祎向雷军开战,并不排除为其"360特供机"造势的嫌疑,但周的疑问也是业界所关注的问题."假的'饥饿'营销是雷军的一个大问题,这是为什么我特别烦他的原因.雷军一直在打悲情牌,向用户宣扬手机不赚钱.你不能一边赚钱,一边打悲情牌,糊弄用户."周鸿祎如是说.
在雷军和小米制造一个个神话之时,业界和用户的质疑也随之累积.
第二章 是神话还是谎言?
■ 小米每一次神话般的数据公布,在引起行业惊呼的同时,也带来一片质疑,人脉极广的雷军,难道真有那么多仇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