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数字电视运营模式下,广电运营商的心态极其矛盾。一方面,他们害怕自己被机顶盒企业、中间件企业所“绑架”,因此力图建立属于自己的封闭王国;另一方面,封闭不仅无法使市场扩容,而且在三网融合的竞争环境下,广电运营商还有丧失“固有阵地”的可能。随着智能机顶盒以及开放应用平台的出现,数字电视运营模式“被转型”的局面已经初显端倪。广电运营商是继续孤独地掌控产业发展节奏,还是以开放的胸怀做大市场并实现多方共赢,已经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被绑架”的苦恼
在整个数字电视产业链中,运营商无疑是整个产业链的中心环节。无论是设备商、终端企业还是软件企业,都将运营商视为自己的“上帝”。不过,“上帝”也有自己的苦恼。记者在与很多有线网络公司负责人沟通时,他们都提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担心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被机顶盒企业、CA提供商所“绑架”。
在数字化整体转化过程中,运营商要采购大量的机顶盒,但由于技术封闭,不同机顶盒企业的产品芯片方案、软件平台都不同,这导致运营商在业务部署时要对不同的机顶盒设置不同的升级方案。这就是“被绑架”的由来。
以陕西广电网络为例,陕西广电网络在数字化平移时进行了近百万台机顶盒的选型,有8个品牌的12款机顶盒在网使用,涉及7款芯片方案以及多种软件解决方案,在新业务拓展时就产生了很多困惑和长时间无法破解的难题。
陕西广电网络董事长吕晓明告诉记者,由于机顶盒软硬方案不受网络公司控制,造成终端软件升级难以实施,这就导致我们的新业务、新需求无法上线实施。
据了解,升级一款机顶盒大约需要3~6个月的时间,12款机顶盒全部升级一遍大约需要1~2年的时间。
终端和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同洲电子董事长袁明也告诉记者,运营商的确担心被终端企业“绑架”,但在传统的数字电视运营模式下,这种状况在所难免。
终端倒逼
如果运营商一直处于“被绑架”的状态,那么整个数字电视产业将无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更不用说应对三网融合环境下的市场竞争了。要给运营商“松绑”,还是需要从终端切入。
当然,给运营商“松绑”不仅仅是运营商单方面的诉求,而是产业链各方的共同诉求,毕竟谁也不希望出现“一损俱损”的局面。因此,即便是终端企业,也在技术上谋求为运营商“松绑”。
智能机顶盒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创新产品。据记者了解,目前搭载智能操作系统的机顶盒还未由国内企业推出,但一些国外企业已经率先发布了这一产品。
谷歌Android智能机顶盒已经问世,不久前Amino公司还发布了采用MeeGo系统的智能机顶盒Amino Freedom。无论采用哪种操作系统,其最大的共同点是增强了互联网访问能力,目的就是通过互联网的开放性丰富数字电视应用。
智能机顶盒的出现,还得益于软件方案提供商的支持。除了操作系统之外,如果要实现真正的智能,在软件层面还需要中间件的支持。一些企业将自己的中间件产品定义为开放的应用平台。
天柏集团董事长吕品告诉记者,开放的应用平台是广电新业态发展的必备要素,基于双向互动网络和开放应用平台,才能培育真正的“杀手级”业务。
以天柏的中间件DASS为例,只要运营商部署该软件,机顶盒企业就可以做到“轻装出厂”,在产品中只需预装基础平台,而大量的应用软件则可以由用户自行按需下载。
智能机顶盒的兴起和开放应用平台的出现,将使运营商不再有“被绑架”的担心,一个新的商业合作模式也呼之欲出。
不破不立
在传统的数字电视运营模式下,运营商作为一个封闭的管道,只能向用户收取微薄的基本收视费,而无法进行更多的业务创新,也无法聚集更多的资源来共同做大数字电视产业。在新的竞争环境和新的终端环境下,打破传统的数字电视运营模式,打造新的产业合作模式,已经势在必行。
吕品认为,在新的产业合作模式下,有线网络公司将十分省心。运营商只需将机顶盒做一次升级,就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内容和应用的传输、发布与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掘网络带宽的商业价值。
当然,除了运营商之外,产业链其他各环节也都可以专注于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内容和应用提供商可以集中精力组织节目和开发应用,传承互联网和手机行业的成功模式;机顶盒企业可以专心做硬件的生产,不必考虑在产品中去集成什么样的应用软件。
新的产业分工也带来了运营模式的改变。吕品表示,在传统的运营模式下,软件销售的收入来源是运营商付的许可费和机顶盒厂商付的移植费;在新的运营模式下,软件平台提供商采取的是“下不保底,上封顶”的合作模式,会根据运营商的赢利情况收取相应的服务费,而这无疑会增强运营商业务部署的灵活性,达到给运营商“松绑”的目的。
其实,这样的运营模式不是数字电视业界的首创,在移动互联网上,类似的商业模式早已出现,苹果的App Store就是最好的代表。目前,在苹果的App Store上已经出现了超过30万种应用,电信运营商、苹果公司、应用开发商都从用户的下载行为中获益匪浅。
一旦类似的商业模式成功移植到数字电视领域,数字电视应用数量将呈现爆发性增长,“杀手级”应用也会不断脱颖而出,三网融合背景下的业务融合就会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