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波折的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现在渐趋明朗,工信部与广电总局的掌舵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最终国家广电总局拿下IPTV、手机电视的内容集成播控平台的负责权,三网融合走入内容时代。在此前提下,一直影响中国3D电视产业快速发展的片源紧缺问题可否得到解决,最终一马平川。
三网融合试点方案渐趋明朗,IPTV、手机电视的内容集成播控平台将由广电负责的基调已经确立。在6月9日举行的“第十六届上海电视节国际广播影视技术论坛”中,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指出,2010年是我国加强数字化建设和三网融合的关键年,接下来有关三网融合的主要任务包括加强内容创新、组织和培养国家级的网络公司、以及大力发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网络及示范区等。
业内人士指出,本次试点方案的亮点就是对于内容服务与集成播控平台的权责归属进行了明确,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广电参与互联网接入及IP电话业务;但文件中对于广电参与互联网接入的资费如何解决等关键问题并未明确。
尽管宽带对接还有很大难度,但广电已经在作为自身重要基础设施的NGB建设上加快了脚步。去年7月31日,科技部、国家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签署了上海示范网合作协议,预计到2010年底,在上海地区将完成50万户示范网络建设。刘九评告诉记者,如今这一目标将扩大到100万户。刘九评还说,上海在1998年已成为国务院批准的唯一“三网融合”试点,有关部门正就申报此次试点地区的问题进行商讨,上海获准的优势很大。
另外,一旦试点区域确定,在IPTV业务的过程中,国家网络电视台(以下简称CNTV)将发挥重要作用。据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文斌透露,经广电总局批示,试点区域的IPTV业务将由CNTV牵头进行,另外可能还会与其他取得相关牌照的企业合作,包括上海文广和杭州华数等。
侯自强指出,总的来说,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的通过,意味着内容服务和集成播控牌照只能授予电视台,这将形成以电视台为主的新格局,这在短期内可以确保主流媒体抢先占领市场。
另一方面,三网融合后将为3电视产业带来怎样的发展契机?
4月初以来,中国市场的平板电视每周零售量至少有50万台,而3D电视每周零售量仅100多台。据3D动力网分析,如今中国3D电视发展的最大障碍还是节目源,由于3D电视中国技术标准尚未出台,使得不少厂家不愿意过大投入,导致了3D电视以及产业链配套产品包括3D影碟、3D眼镜等无法量产,单位生产成本很高,自然阻碍了3D电视产品的销售。因此,破除中国3D电视片源紧缺的希望就放在了电视台的身上。
专业人士认为,3D电视只有与“互联网应用技术”结合之后,才能焕发出真正的魅力。三网融合之后,用户只要通过稳定高速的传输网络、并在海量网络资源中迅速搜索到合适的3D电影、动漫、游戏和电视内容,就能够通过3D电视终端来接收和播出,一举缓解3D电视片源之渴问题。另外随着3D热潮的持续高涨,越来越多的主流电视台纷纷尝试开通3D频道,制作3D电视节目。可见,障碍中国3D电视发展的节目源问题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彻底解决,中国3D电视产业的发展将是一马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