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发展有线数字电视新业务的探索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郡,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素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称,是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和经济通道。现辖甘州区和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口128万,面积4.2万平方公里,有汉、回、藏、裕固等38个民族。
为积极应对“三网融合”和甘肃全省广电网络整合,张掖市广电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当地实际为依据,抓机遇促发展,强化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的推进,特别是在市县同步快速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工作中,独劈捷径地兼顾付费节目业务以及对农村用户的整转,方法独特、效果显著、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发展有线数字电视业务的路子。自2009年10月建成全市统一的数字电视平台至今,在短短几个月内,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突破80,594户,特别是推广付费电视新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市城乡订购付费节目的用户已达到55,223户。全市各地付费节目购买率分别达到:市网络中心79.85%,甘州区49.42%,临泽县76.56%,高台县78.29%山丹县71.90%,民乐县95.81%,肃南裕固族自治县59.97%。市辖临泽县乡镇农村数字电视转换试点工作,由于宣传得当、培训及时、调研到位、动员广泛,13个试点村整转用户已达2,544户,整转率达到85%以上,高于市县城区0.5个百分点,购买付费电视的农村用户比率也在不断的增长。因此,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取得了在农村整转行之有效的经验。
对此,甘肃省有线电视数字化转化工作指挥部总指挥田生荣同志对张掖市在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和新业务推进工作中的评价是:措施得力、环环相扣、标准得力、协同作战。特点可归纳为:一是尊重历史,二是发挥优势,三是立足发展(不等不靠),四是勇于创新。因此,张掖搭建了一个好的数字平台,创建了好的转换模式,取得了好的平移效果,并在甘肃省内开创了几个第一,即第一个向县乡全面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的地区、第一个除兰州市之外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接近十万用户的地区、第一个没有贷款(自筹资金5000万搭建平台、购置机顶盒)就实现了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的地区、第一个把付费电视节目推向农村的地区、第一个对辖区企业网并转闯出新路子的地区、第一个对辖区内的少数民族县区实现了整转并开展付费电视新业务的地区。
下面就介绍一下张掖市广电局的主要做法。
1 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政府主导
张掖市在去年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深刻认识到,有线电视数字化是带动社会信息化、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数字张掖、实现张掖市信息化发展的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此,我局将启动实施数字电视各项业务作为整改落实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贯彻落实“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广电实施”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基本原则、工作目标、方法步骤、工作任务和投融资办法,在数字电视各项业务的推广实施过程中,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为推进数字电视业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 发挥比较优势,依靠后发优势,促进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
尽管我市数字电视整转工作启动较晚,但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比较优势,通过学习考察,借鉴经验,取长补短,很好地发挥了后发优势,探索整体转换市县区同步推进并及时拓展付费业务和农村整转的试点工作。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是充分发挥体制优势。我市广电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县以下乡镇广播电视站垂直管理体制(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除外)。因此,我们集全系统之智、举全系统之力,全面推进数字电视各项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全系统网络技术人员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在数字电视业务推广中,在保障正常宣传工作和安全播出的前提下,全系统90%的干部职工参与了整转入户和付费电视订购的宣传工作,确保了数字电视工作的快速推进。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发挥网络优势。2003年至2005年,我市利用国外政府贷款建起了上接国家、省干线网,下联六县区的全市广电综合信息干线网,市、县区所在城域网光纤化升级改造已全面完成,县区光缆通乡率达90%以上。为提高数字信号传输质量,我局又投资50多万元对全市广电综合信息干线网传输平台进行了升级改造,为农村整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去年12月已向地处最边远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牧区送去了数字电视信号。同时,对拆除的临泽农场、张掖农场、山丹农场和火车站小前端的企业小区,通过光缆进行覆盖。因此,全市形成了覆盖城乡、功能齐全的网络体系,为推进城乡数字电视以及开展数字电视新业务提供了坚实的网络支撑。
三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尽管我市数字电视整转启动较晚,但随着数字电视整转工程技术理念更加先进、设备成本大幅降低、整转经验日趋成熟,更有利于广泛借鉴其他兄弟市州整转的有效经验和措施,趋利避害,形成先进的技术体系和完善有效的整转和促进新业务的方式。通过对省内外的考察,借鉴吸收其中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确保了平台及机顶盒等主要设备既能与省网技术接轨适度超前,又留有一定的数字电视新业务的拓展空间。
四是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近年来,通过实施全市广电综合信息网络工程、城域网改造工程、无线覆盖工程等多项工程建设,我市培养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业务精、素质好、作风正的工程技术队伍。通过学习实践跟班操作等方式,提高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对数字电视无论政策还是技术方面都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为工程实施准备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3 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同步推进市县区数字电视业务
在市县区网络未实现整合的情况下,为确保全市数字工程整体推进,在工作部署上坚持“三项原则”,工作安排上着重强调“十个统一”,在具体实施上着重强调“六个同步”。
3.1“三项原则”
一是发展优先原则。面对“三网融合”和全省网络整合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在全市网络机构未整合的情况下,利用数字电视整转机遇,始终把发展摆在首位、贯穿始终,在集中力量发展壮大实力上求得共识,在技术发展和统筹管理上求得双赢。通过实施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和付费节目的推广,推进了科技创新,壮大了经营实力,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并逐步实现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由小网向大网转变、由模拟向数字转变、由单向向双向转变、由用户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的发展要求。
二是坚持用户优先原则。始终坚持“用户至上,服务第一”的原则,面对数字电视这一新生事物,从动员发动群众入手,进行了广泛宣传。在做好宣传推广工作的基础上,强化服务承诺,狠抓节目传输、用户安装和售后服务等各环节工作质量,力争让用户用得放心、看得满意,树立广电窗口良好服务形象。
三是坚持县区优先原则。面对我市广电网络分割的现实情况,按照全市广电发展“一盘棋”的要求,从大局出发通盘考虑,在全市搭建统一平台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向县区传输的方案和技术,指导县区分前端的搭建工作,设立全市统一的呼叫服务系统,并筹措经费组织县区广电局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统一考察、培训,向县区免费发放技术和宣传资料,尽最大可能满足县区的利益诉求。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集中优势资源办大事,实现了数字电视工程的规模发展和集约管理。